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法律性质问题,是从法学角度宏观研究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本质属性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具有鲜明的主权性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中国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中国法院具有刑事审判管辖权,并且适用中国的法律。中国领域不仅包括领陆、领水、领空,还包括中国的船舶、飞机以及中国驻外的使领馆。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即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即视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中国法院对此犯罪就享有刑事审判管辖权。  相似文献   

2.
日本自1948年制定新的少年法以来,对该法进行了四次修改,前三次将是否设立检察官参与少年审判制度作为修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建立该制度的构想,社会各界一般给予了否定,认为检察官参与少年审判违背了少年法的理念,将给少年法带来"严罚化"倾向.但面对日益严重的少年犯罪,第三次修改时确立了检察官参与制度.日本检察官参与制度的启示在于:少年审判制度必须以保护少年的健康成长为目标,避免片面追求"严罚化",检察官应当对犯罪少年的保护和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怀并加以特别保护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因而在刑事政策方面,各国一般更重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与保护而淡化刑罚。本文在刑事政策世界发展趋势的视野中,借鉴西方新社会防卫理论及其刑事政策实践,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以及在其指导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司法、执法现状等相关问题,主张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完善我国少年犯罪司法制度,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4年底,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诞生,这种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工作重心的审判制度,随即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很快辐射到全国。十年过去了,实践证明,我国的少年法庭的创建是刑事审判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逐步完善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会效果,做到惩办、教育、改造三位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犯罪未成年人是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群体。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特别处遇,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恤幼"思想的体现,符合未成年人可塑性强、容易改造的特点,体现法律与伦理的融合。它是刑罚责任根据论原理运用于未成年人群体的有益尝试,更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想试验田。司法实践部门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如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附条件不起诉、社区矫正等。但我国尚没有制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法律,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我国应制定包含实体与程序在内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6.
隐私保护作为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内容,对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的出台,社会各界都开始高度重视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人隐私保护问题。本文以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必要性和现状为研究视角,就侦查、起诉、审判、犯罪记录封存等司法活动中泄露涉案未成年人隐私的行为提出一些思考和看法,期望能够以此加深对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理解,推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未制定适合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应当对犯罪未成年人引进暂缓起诉制度,实施社会调查制度、未成年犯的前科消灭制度、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以及严格适用简易程序等制度.系统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以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历经50年发展,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实体法融合双重保护理念,程序法强调诉讼权利保障,执行法映射少年改造特点.  相似文献   

9.
少年警务制度是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预防和违法犯罪处置正式机制的第一个环节,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意义重大。目前,少年警务在运行过程中仍面临着专门机构缺失、警务理念滞后等问题,阻碍了少年警务由局部实践探索向整体制度构建的转型。随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公安机关应当顺应少年司法改革的趋势,从推动专门立法、建设专门队伍、完善犯罪预防职能、落实罪错少年处遇分级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少年警务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未制定适合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应当对犯罪未成年人引进暂缓起诉制度,实施社会调查制度、未成年犯的前科消灭制度、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以及严格适用简易程序等制度,系统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以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刑事诉讼法》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发展,对未成年犯的复学、升学、就业以及顺利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具体操作规则和司法实践经验的缺乏,不利于该制度的科学、规范实施。对未成年人权益进行全面保护,使其成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是该制度的价值追求,必须贯穿于该制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由人民法院制作并发送《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决定书》,表面上看是一道法律规定之外的额外程序,但在制度建立之初,有利于制度的全面、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来重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在立法层面,全国人大曾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各级部门和地方也相应制定了一些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规章条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有犯罪前科经历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目前依然尚显薄弱。受传统观念影响,各项具体法律法规当中对未成年犯罪人存在的制度歧视和标签效应一直无法得到消除,阻碍了未成年犯重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立少年司法制度的主要标志有三项:一是建立了少年法庭;二是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是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程序与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方面,形成与完善了有别于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特色与做法。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少年法律体系不完备等缺陷。为此,我国必须制定相关配套的实体法、程序法和处置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增设的缺席审判制度在完善刑事审判体系、提高案件审判效率、打击贪污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还存在较大完善空间,可吸收德国、美国等外国法律规定和国际刑事审判的实践经验,在扩大刑事缺席审判适用范围、告知程序设计、异议权规制、上诉权限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使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得以科学、合理、健全。  相似文献   

15.
当前,网络不良信息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网络诱导下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形式团伙、犯罪类型多样化等特点。我国在网络管理相关法律、专门法律、刑事立法等方面都存在欠缺。应通过监管前置:加强网络管理立法;特殊保障:专门立法的完善;重要手段:刑事法律的修正等路径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年人特殊情形;在司法程序上,则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和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各国有不同的理论认识和法律规定。目前,我国已批准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没收腐败资产的方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涉及到缺席审判问题。而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尚未规定缺席审判制度,为此,我国学界和实践部门对在我国是否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加以了普遍的关注。本文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对在我国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进行了利弊权衡,通过理性分析,认为,在我国应尝试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以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存在着缺乏配套法律规定、忽略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司法机关与其他保护机构衔接不够等问题,因而难以完全实现立法的初衷。为解决问题,应完善少年刑事司法程序,扩大司法保护范围,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建立社会化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各国有不同的理论认识和法律规定.目前,我国已批准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没收腐败资产的方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涉及到缺席审判问题.而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尚未规定缺席审判制度,为此,我国学界和实践部门对在我国是否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加以了普遍的关注.本文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对在我国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进行了利弊权衡,通过理性分析,认为,在我国应尝试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以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指导社区矫正试点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效力太低,造成社区矫正制度在实践中执行不力。我国应该制定专门的、隶属于刑事执行法体系的社区矫正法,统一社区行刑的方式,建立有剐于成年人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