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技创新战略是合肥加快发展的主战略,是发挥合肥科教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本文基于合肥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有关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合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成效进行了客观评估,深入分析了合肥与武汉、长沙、西安、福州等追赶城市的科技实力现状,对“十二五”时期合肥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合肥经济圈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圈(群)发展格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形成武汉经济圈、南京经济圈、合肥经济圈并列的态势。相对而言,合肥经济圈发育程度偏低。如何壮大合肥经济圈,必须充分发挥合肥科技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国家批准合肥市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希望通过试点,探索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区域创新发挥示范作用。这是合肥市一个十分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在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成效,对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占得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报告主要通过合肥现有优势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对推进试点市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为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发展转型,是后发国家(地区)实现赶超、突破和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后发省份,近年来,安徽正积极实施各项创新试点试验,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与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再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以及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等,这一创新试验轨迹体现了安徽寻求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愿景。本文以安徽创新试点试验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践探索为例,对我国中西部后发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以来,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与国内先发地区和发达国家创新型城市比较,尚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合肥市新近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这给合肥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大挑战: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要进一步拉高标杆,发现问题,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探索路径,围绕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内先进、世界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6.
实施我省经济发展战略,构建省会经济圈,把合肥建设为区域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辐射全省,合六巢淮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联接沿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推进安徽跨越发展,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7.
温州、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合肥经济的发展,既要汲取江淮文化传统的精华,又要大胆地进行创新,从城市、政府、企业和商品等方面发掘推动合肥发展的文化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8.
国际创新枢纽引领着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发挥着科学研究、技术变革、产业驱动和文化创新等诸多功能。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从当前的经济实力、发展后劲及科技创新实力和后备力量看,成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有优越条件和扎实的现实基础,但成都与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成都要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必须发挥政府在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成渝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辐射,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增强成都科技创新实力和国际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城市为主导的时期,国内很多城市都把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从而谋求在区域发展竞合中占据有利位置和主导地位。本文从城市发展轨迹的角度,认为城市发展由其自身规律决定的,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顺应规律,以创新的思维、前瞻性的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和建设。通过系统地、客观地分析合肥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归纳提出观念转变、产业转型、空间转换、人口转移、体制转轨的城市发展路径,并对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城市形态、人口边界、城市规模、要素供给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增进民生幸福之需,是合肥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重要实践课题。本文从合肥"十一五"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出发,概括了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合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探索路径和举措,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兴业态为重点、以统筹的思路谋划推进、以科技融合为路径、以政策支持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合肥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及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等相关的创新试点与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基本进展与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杭州是科技资源富集、科技创新活跃的地区。2010年,乘着首批全国创新性城市试点的东风,杭州迈入了科技创新的快车道,探索出了科技创新的杭州模式。杭州与成都,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天府,二者同为新一线城市的典型代表,在城市竞争的角力赛中综合实力旗鼓相当。在科技创新方面,近几年杭州的总体表现优于成都。向同伴学习,向对手学习,从科技创新的杭州模式中找到有益于成都的发展经验,对成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产业结构变化的滞后性、僵化性问题,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较小,科技创新能力弱,对外开放程度低.中部崛起必须明确产业目标,坚持发展原则,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合肥如果把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道路名称当作突破口,藉此弘扬与省会身份、地位相称的文化魅力,实施文化元素最佳组合的地域文化发展模式,则可以创新出更具个性的省会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城市现代化的趋势,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对合肥推进城市国际化面临的形势作了分析,对合肥的发展水平作了比对,找出了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合肥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合肥与南京、杭州三市的基本市情,就三市当前的经济总量、人均指标、产业结构、增长动力、主导产业、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并分析了合肥城市发展的潜力,对合肥建设长三角副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西在“十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其他中部五省相比,差距依然较为明显。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科技资源投入、科技进步环境上存在明显差距。应当采取措施推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充分认识与结合省情,在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强化对科技工作领导等方面花大力气、做足文章。在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为江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能够通过以点带面的杠杆作用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尝试构建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贡献的评价体系,并以上海、青岛之间我国沿海中部地区9个城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算排序,数量化地反映各城市的聚集、扩散、服务、创新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对连云港建设我国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实现了从江淮小邑到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蜕变,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合肥蜕变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途径和经验启示。合肥的做法经验对于其他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瓶颈与突破:上海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其原因与瓶颈是城市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与教育投入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上海科技创新的突破路径为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理顺城市创新职能,改革经济体制,健全创新机制,完善政府创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采购政策、审批政策都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要注重原创,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