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报载:某厂党委副书记、厂长,因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金额达7000多万元.从中牟取非法所得,被检察机关立案侦察。正在侦查之中.却由有关领导将其调至另一个厂任党委书记(由副转正)兼厂长。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腐”而不“败”。按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凡物或事既“腐”就必然要“败”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腐”而不“败”的现象呢?我以为,大抵有以下几种原困: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部门在用人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才的一面,而忽视了德的一面。以为只要能把经济搞上去,就是好干部,就应该重用。而在腐败分子中,确…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编     
“腐而不败”国则败论点摘编“腐败”一词,是说“腐”与“败”相连,由“腐”而“败”乃事物发展之必然规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腐而不败”的现象。一些人不仅“腐”而未“败”,甚至因“腐”得福,因“腐”得官。之所以出现此种怪现象,愚以为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 国 反 腐 败 斗 争 取 得 了 重 大 进 展 , 中 央 反 腐 的 决心 之 、 措 施 之 硬 是 前 所 未 有 。 但 从 近 年 来 揭 露 出 的 一些 腐 败 案 件 来 看 , 腐 败 分 子 的 年 轻 化 表 现 更 明 显 , 一些 年 轻 干 部 腐 败 的 胆 量 很 大 , 完 全 缺 乏 自 畏 感 和 自 我约 束 力 。 畏 ,即 畏 惧 、害 怕 之 意 。 自 畏 就 是 一 种 自 我 心 理 压力 ,一 种 自 我 约 束 力 ,反 过 来 也 就 是 一 种 自 我 激 励 。 俗话 讲 ,“官 有 所 畏 ,业 有 所 成 ”。 不 自 畏 就 会 缺 乏 约 束 ,缺 乏 压 力 ,缺 乏 震 慑 ,自 …  相似文献   

4.
对腐败分子给予相应的党纪国法惩处,是推行反腐倡廉斗争的有力锐器和对广大党员干部实施警示教育的良好教材。然而,近年来,在少数地方和单位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对一些腐败分子,虽然作了法纪处理,却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具体,使极少数腐败分子腐而不败,查而不倒,逍遥于党纪国法之外。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受损,国家的法律尊严受害,广大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热情受创。  相似文献   

5.
在 近 年 来 查 处 的 腐 败 大 案 中 , 其 主 角许 多 是 各 级 党 政 部 门 的 “一 把 手 ”。这 些 “一把 手 ”之 所 以 肆 无 忌 惮 地 大 搞 腐 败 ,为 所 欲为 多 年 未 被 发 现 和 查 处 , 是 因 为 他 们 在 本单 位 、本 部 门 是 “一 霸 手 ”,办 事 一 手 遮 天 、惟 我 独 尊 , 将 自 己 置 身 于 党 的 纪 律 和 人 民监 督 之 外 。现 实 生 活 中 ,象 这 样 的 “一 霸 手 ”大 有 人 在 。他 们 隐 瞒 政 策 ,做 事 随 自 己 的 喜好 而 定 ,有 利 自 己 的 就 办 ,不 利 自 己 的 就 不办 。 他 们 培 植 势 力 ,排 …  相似文献   

6.
“新官上任三把火”,历来是对上任新官的一种品评,近乎微辞。兴利除弊,办几件得民心的好事,称为“三把火”;火而只有三把,似乎料定了三把之后便无以为继,而且大有“走着瞧”的意思在内。然而,我却以为能烧得起三把火的,也就要算好汉,因为他上任之初毕竟还有识见、有胆气,比那空有乌纱白扇但连一点火星也扇不起的阀茸之辈不知强到了  相似文献   

7.
纵观被查处曝光的腐败分子,其蜕化变质的轨迹几乎都是这样的:起初,时收受一点烟、酒或千儿八百块钱还有点忐忑不安;继之,便因为侥幸得手未被组织察觉而胆大起来,贪欲随之膨胀,想方设法地捞钱;最后,东窗事发,便落得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的下场。 无数腐败分子所走过的这条“轨迹”,很现实地警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提出和建立,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下的反腐败斗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制度反腐、制度监督的核心理念,是制度反腐的一大创举。制度反腐本身就包含用制度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内容,但制度反腐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种危害性行为,腐败严重地侵蚀着制度,腐败分子历来是利用我们制度的缝隙和漏洞而妄为的。腐败之风所以屡禁不止,腐败分子之所以前“腐”  相似文献   

9.
王端阳 《奋斗》2002,(9):55-56
我曾很久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陆地百川归大海,污物随流俱下;海洋生物繁衍,腐浊丛生。而大海却依然那样清澈透明.万顷碧波。是因为它大?那也架不住千万年地球和人类社会所带给它的污染。大海的这种“纳百川而不腐”的现象究竟为何?后来我从一份科技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干部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等官场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已不鲜见。毫无疑问,“带病者”早晚会受到惩处。但推荐者却始终毫发无损,依然提名不止,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腐败依然不能很好地遏止?《了望》杂志第8期有署名文章认为,教育不严、管理不严、监督不严是腐败分子不断孳生的原因。我觉得这“三不”很有道理,但  相似文献   

12.
“民不举,官不究”,这是我国古代封建官僚的一条为官原则,这种为政之道当然应该受到批判。然而时至今日,有极少数机关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却连这一点也做不到,而是“民举,官也不究”,有的不但不究,甚至还对被举报者不断给予提拔重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民举而‘官不究’”的情况呢?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腐败分子较为狡猾。他们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  相似文献   

13.
时下,伴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一些腐败分子不断被挖出、绳之以法。人们在谈及“落马”者的原因时,常常发出“都是因为有了权力的缘故”的感慨,似乎是权力的存在导致了腐败分子的堕落。真是权力之过吗?《说苑》中记载,古代魏国公子魏牟向穰侯魏冉说:“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这一描述正好阐释了一些人的蜕变过程:官位即使不与权势相约,当了官权势也会自己找上门来,有了权势,金钱富贵也会不期而至,随即骄横罪孽也来,到了这个地步,被绳之以法,甚至被处以极刑,也同样难免了。远的不说,就当今社会中的一些腐  相似文献   

14.
“人比人,气死人。”这本是一句安慰人不要盲目与人攀比的老话,可它却应在了我的一位朋友身上。我这位朋友在某镇任镇长,按理说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朋友最近却突然烦躁起来,烦躁到极点时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思,以至于扬言“工作没法干了”。后来才知道起因是不久前县委调去一位党委书记,而这位书记曾经是镇长手下的一位助理级干部,而他就因此觉得很没面子,没法并驾齐驱。其实,由于个人素质、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一些与自己同时“起步”,甚至一些“起步”晚的同志,经过实践的  相似文献   

15.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对于这三个问题,腐败分子与廉洁干部的回答截然不同,他们自有其特殊的理解和阐释。他们或者从来就没有端正过参加革命和当官的动机,或者背叛了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或者被香风迷雾熏昏了头脑,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于是,便大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就是他们发表的赤裸裸的“腐败‘宣言’”。一切腐败分子,都难逃历史的严正审判,这些反面教员的“腐败‘宣言’”和可耻下场,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警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为官者,一路上走好。“不…  相似文献   

16.
“圈子”,是人们时不正常人际关系网的一种通俗形象的比喻。电影《生死抉择》中的腐败分子郭中姚就是一个编织和经营圈子的老手高手。 “圈子“是可怕的。因为相当数量的权势人物就是在郭中姚之类别有用心的精心设设置下。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地被拉进圈子,堕入庸败的泥淖而不能自拔的。事实的确如此,只要揭开“圈子”的盖子,往往是  相似文献   

17.
在反腐败重拳势大力沉的打击下,许多腐败分子已纷纷落马。透过许多腐败分子和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和他们的背景资料,我们看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许多腐败分子正是由于其腐败手段“卓群”,才一步步爬到了高位,然后,再利用获取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有人把这种现象描述为“腐而优则胜”。  “腐而优则胜”现象的出现表明,腐败不仅存在着滋生蔓延的小环境,而且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有着相当的市场。这在给我们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加大惩治的力度,而且还应切实有效地逐步地铲除腐败…  相似文献   

18.
许海 《前线》2014,(10):119-119
近期,随着反腐倡廉形势的深入发展,有关部门规划的“反腐路线图”逐渐明晰,“三步走”的战略思路令人振奋:首先是严厉打击,让腐败分子“不敢”腐;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的“笼子”,让腐败分子“不能”腐;最后是巩固思想信仰,实现人的现代化,让人“不想”腐。 如此“剑”与“书”结合,符合了反腐倡廉的一般规律,对根治腐败问题大有裨益。古人在总结有关经验时,已经看到,廉洁其实有三重境界。明代《从政录》写道:“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在这其中,“不敢取”为下,“不苟取”为中,“不妄取”为上。正与“不敢”、“不能”、“不想”的路线图对应。  相似文献   

19.
提高腐败成本:遏制权力腐败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反腐败方面花费的精力不小 ,每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的数量也不少 ,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奢侈浪费、卖官鬻爵、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却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甚至在一些地方或行业还呈滋长蔓延之势。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击的广度和力度不够 ,致使腐败的风险和成本远远小于腐败的收益 ,对腐败分子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以致使腐败分子“前腐后继” ,腐败现象愈加严重。“舞弊者得利 ,则效仿者至 ;舞弊者受罚 ,则接踵者绝。”因此 ,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教育与打击两手抓” ,在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年,经济社会有了大大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可有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却未能得到同步提升,不能真正分清什么是羞耻,什么是光荣,做事情常常“跟着感觉走”。在这方面,腐败分子应该算是突出的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