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尚未能使国有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其原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有一种观点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企改革的主体产生了错位,政府部门喧宾夺主,包办了本应属于企业及其职工的权利和义务。深化国企改革必须纠正企业改革中的主体错位现象,政府应该将改革的车体角色让位给企业与职工。①笔者认为:(1)目前我国的企业改革中不存在主体错位问题;(2)让政府在企业改革中扮演主要角色,作为国企深化改革的首要主体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性选择,也是尽快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蕴含着道德风险,即政府管理部门的道德风险、国企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以及职工的道德风险。防范道德风险必须从加大产权改革力度、强化监控力度、构建国企代理层激励机制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内部人控制”问题越发凸显出来。本文着重从企业家选择机制创新的角度探讨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一、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现代企业理论指出,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营者为了谋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可能作出不利于委托人的决策,这就产生了内部人  相似文献   

4.
许成安  杨青 《唯实》2000,(9):61-6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尚未能使国有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其原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有一种观点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企改革的主体产生了错位,政府部门喧宾夺主,包办了本应属于企业及其职工的权利和义务。深化国企改革必须纠正企业改革中的主体错位现象,政府应该将改革的主体角色让位给企业与职工。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的实质是要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正在进行公司化改革,如何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两权分离条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属性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增大,股本日益分散以及生产经营技术愈来愈复杂和趋于专业化,现代企业的管理权终将不可避免地从资产所有者转移到具有专门管理技能的经营者手中,这一转移结果使企业资产的价值形态和使用价值形态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股东作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为委托代理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在现代公司被分离以后,由于所有者与经营  相似文献   

6.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则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无论是从宏观上整体搞好国有经济,还是在微观上搞活国有企业,都要求尽快形成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一、没有投资主体多元化,就没有国企改革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 2010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关键内容,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单一,必然政企不分、权责不明、出资人不到位,这正是我国国有企业长年积累下来的一大顽症。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较西方国家的企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缺位、企业干部行政化、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创新委托代理机制,精简委托代理链条;取消行政干部任命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和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是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严重问题,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关系改革的成败,因此,要深入分析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从而提出防止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探索──梨花梅花参差开(下)雷咸成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制定正确的改革战略,要弄清改革面临的困难,但这里解决的主要是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环境、条件等问题。对于国企改革来说,更重要的是解决怎样改的问题,也就是理清改...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99,(11)
国企改革专题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董辅扔)《经济研究》1999.6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形势判断及对策(杨占辉)《经济纵横》1999.3推进国企经营者收人分配制度改革除春芳)《中国经济时报》1999.6.25企业持续发展应具备四种能力(赵江)《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8推进国企改革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方羽熊若愚)《理论与实践》1999.13江泽民谈:在深化改革中探索国有企业改革新路子人民日报》1999.5.31如何扶持中小企业世界部分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综述)(郭钟义)《中国经济时报》1999.6.10北京…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运行低效率已经成为当前深化国企改革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看,搞活国有企业关键是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委托代理制中,经营者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国企业经营者已开始由厂长(经理)向企业家转变,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并取得重大业绩的企业家。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相当大一部分经营者对国  相似文献   

12.
沈增宏 《唯实》2000,(6):11-14
党的十五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大大加快。许多地方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和聘任经营者,同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对经营者实行有效的激励,极大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措施还不到位,对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和董事还是实行的委派制,对他们的激励和约束也缺乏明确的规定。这一问题不及早解决,原来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就…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效率不高,这与一直未能形成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如何有效地解决国企经营者经营企业的动力不足、风险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绩效不好这些问题,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为了使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忠诚地为公司服务,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的核心是使代理人的个人收益与公司的收益挂钩,使他们成为公司收益的部分享有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可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激励方案。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国企改革的针对性。我国经济改革的主线始终是国企改革,只有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了,市场经济改革才算取得了重大成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国有经济部门。单位近30万个,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有16000多家,就是目前扩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大中型企业也有1000户。国企数量庞大,企业状况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让现有的亏损企业个个扭i为盈…  相似文献   

15.
陈辽 《唯实》2000,(1):26-28
从1982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算起,到最近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整顿”也就是改革)至今已有18年时间。但国有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尚未根本好转,扭亏增盈任务依然繁重。即以国企改革搞得较好的江苏省而言,全部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356户中,亏损企业有110家,亏损面仍高达30.9%。据财政部公布的一项统计数字,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82211亿元。以世界企业年平均利润10%计(发达国家的利润高于这一…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是当前我国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改革,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有三道难题亟需破解。一、企业办社会问题首先要卸掉长期压在企业身上的包袱,即企业办社会。企业办社会,可以说是国有企业的通病。只有先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才能让这些国有企业真正轻装上阵,更好的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以真正实现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在这方面,可以以地方财政为主,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出资,建立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专项基金,并区分不同情况,使用不同额度,彻底解决问题。不过,对于企业办社会的问题,还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因为企业办社会的项目,完全可以看作是大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缺位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成为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国有资产,尤其是经营性资产的终极所有者和经营者这上下两个层次的主体已经明确,分别由国务院和各个国有企业担任,但居两者之间的投资主体层次却不清楚·缺乏国有资产投资人和责任者。前一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普遍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不少进行股份制试点和进行联营改组的企业还进行了企业产权界定工作,但谁来充当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这个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影叼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进行。一、对充任国有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8.
据1998年1月13日的《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中央党校王珏教授在“当代企业改革论坛首届年会”上发言指出,培育利益主体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他说,只有在改革中得到最大的利益者,才能成为改革的依靠力量,这已经从中国历史中得到检验。如改革之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贫穷农民从中得到了好处,坚定不移地参加和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施行。王珏认为,国企改革也不例外,必须培育其利益主体,即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  相似文献   

19.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借鉴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现代经济社会之中。例如诉讼人与律师之间的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人寿保险公司与被保险者之间的代理关系等等。委托——代理理论就是用来解释和处理各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冲突,使其利益关系得以协调,以促进委代双方利益增进的理论。本文所论及的只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理论。一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最早注意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间题,他说:"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股份公司董事们监视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确立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一个指导方针,指出要“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因此,为了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任务顺利实现,必须切实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一、国企改革和发展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和整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它不仅是物质生产的主体,也是精神生产的主体,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