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思潮在欧美国家悄然兴起。它由美国民主党在90年代初率先提出,后由英国工党大力倡导。随着英、德、意、法等国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的先后上台执政和这些党的领导人在1997至1999年间三次召开“第三条道路”研讨会的炒作,“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原则被广为传播或付诸实施,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三条道路”在西欧已被称为“新欧洲道路”,引人注目。“第三条道路”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新调整“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历来是社会民主主义观点主张的形象性概括,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欧洲社民党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为适应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们提出了两种基本理论,即“第三条道路”和“现代社会主义”。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我们把握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在新中国六十华诞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何沁教授主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九所全国重点大学十三位教授参编,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已经多次重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国史》)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党在实践“第三条道路”的过程中奇迹般地连续三届组阁,在右翼政党纷纷执政的欧洲政治舞台上“一枝独秀”。其执政经验和治理之道对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极具借鉴和启迪。一是对如何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极具借鉴意义;二是对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和谐极具借鉴意义;三是对如何不断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3,(6):42-42
本刊讯“大学与中国梦”——北京大学“五四’’理论研讨会近日举行。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大学和中国梦的关系”等问题。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发言指出,一百多年来,北大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天津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发展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7-10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在开幕式上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作了题为“中国模式:经验与教训“的大会主题发言.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以及美国的波士顿大学、芝加哥大学、俄勒冈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的杜伊斯堡大学,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以及印度的尼赫鲁大学的共40多名国内外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余次 《当代党员》2012,(10):66-68
“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2012年“五四”青年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喟然长叹。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一种被冠以“第三条道路”的新的社会思潮在欧美大陆悄然兴起。这一思潮的倡导者首推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克林顿等西方政要亦积极响应。所谓“第三条道路”,既是一种带有浓厚改良主义色彩的新政治思潮,也是一种极具实用主义特点的新政策选择。“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取向“第三条道路”这一提法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本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在使用这一提法。然而,通常情况下使用较多、并有固定含义的“第三条道路”概念指是的是西欧社会民主党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社会民主党人的解释,民主社会主义既有别于资本主义,也不…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举办了"欧洲生态社会主义及其最新进展"系列研讨会。西班牙拉蒙尤以大学政治与传播学院的桑切斯教授围绕生态社会主义政党的兴起与发展、新民粹主义政党与政治的现实挑战、欧洲一体化及进步主流政治的未来等议题,分别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举行的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北京大学邮庆治教授和王燕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李全喜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李强博士,山东大学崔桂田教授、李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出发 ,浅析其基本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教育家杨晦教授去世整整四周年了。杨晦同志出生在旧中国东北辽宁省辽阳县小营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四”运动时,他在北京大学上学,就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哲学,毕业后却走上了文学的道路。1925年秋,他在北京与冯至、陈炜谟、陈翔鹤等共同组织了沉钟社,鲁迅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透析目前学界关心和争论的西方与中国“市民社会”的某些研究问题,梳理和澄清三个方面的认识:第一,“市民社会”仅仅是西方化的概念和产物吗?第二,“市民社会”的概念在当代中国需要重构吗?第三,当代中国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市民社会道路?进而论述构建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道路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三对关系:一是“中国特色”和“西方道路”的关系;二是“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三是“市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最大历史成就,是成功地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北京大学教授闫志民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的选择》中认为,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开创,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武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方法、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后最终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周峰 《理论建设》2012,(3):15-20,26
当世界发展仍然为新自由主义的遗害而担忧时,“中国道路”却正在走出一条平衡的发展模式,虽然它也仍然有着种种的问题。但显然,这条道路绝不会是福山意义上的“终结”。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起以“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市场经济”为根本内容的实践道路,这条缘自于邓小平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正散发出积极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路径,"第三条道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第三条道路"值得我们借鉴,但缺乏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更是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蒋永清 《湘潮》2014,(8):21-26
作为举世公认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战略被邓小平看作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宏伟目标”,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研究系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五四社会主义大潮的激荡下 ,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转向改良式的社会主义。梁启超、张东荪改宗英国基尔特社会主义 ,张君劢则倾心德国社会民主主义。这种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 ,旨在平衡个人自由和经济平等 ,寻求一条兼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路。研究系的改良式社会主义 ,表征着现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发端 ,它日后成为现代中国“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见,“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的治国目标最终在中国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治国目标确立之后,中国在实践上面临着一个“法治道路”模式的选择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中国选择了一条“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模式。本文拟对中国选择“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模式的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政府推进型”法治…  相似文献   

19.
张薇 《廉政瞭望》2014,(24):56-57
“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的言论曾引起公众热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三个30年中,大致经历了三条道路的变迁兴替,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运动和生产关系变革的赶超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本质上是历史主体在每一个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无数个历史选择积累的结果,其正确性依存于道路产生时的特定时空,具有不应忽视的历史性和实践性。抽离历史条件来讨论或推广“道路”、“模式”,已被历史证明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