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向华 《新东方》2005,(4):51-52
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①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政府制度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三教材第三课时我国的政党制度作了介绍,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些个人看法。政党制度,就其实质而言,是指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政治的制度。而各国政党采取何种形式控制国家政权,操纵政治,则取决于各国的特定条件。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江泽民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也曾明确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他们高度概括了我国政党…  相似文献   

3.
政党组织与政党制度的形成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多民族国家中,政党的民族属性、政党制度的民族因素都-常明显.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现代国家也要通过加强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维持政党政治的稳定性与常态化等来发展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特点,就在一个“参”字。参,就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理解参政党的含义.不能限于西方政党圈子,套搬西方政党框子,不能在原有的政党概念上兜圈子。我国的民主党派,既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而是有中国特色的、有独创性的新型政党,是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共同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亲密友党。参政党的这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治理中,政党外交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明确的价值取向,难以形成“全球意识”,而全球性问题具有超越意识形态性,因此二者存在结构性矛盾。政党外交侧重于“参与”、“谈判”和“协调”,是一种“软治理”,缺乏诸如民族国家支撑的权力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因而在全球治理中具有先天不足的弊病。  相似文献   

6.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一国选择何种类型的政党制度,关系到该国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关系到哪个阶级、阶层来执掌国家政权。极少数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深谙其妙,  相似文献   

7.
叶剑锋 《新东方》2009,(11):32-34
俄共(布)的执政方式在1918年夏至1921年春由多党联合执政转向了“一党专政”,其实质是极端集中制下的“政党指挥型”直接执政。名义上是把一切权力都集中到国家手里,但实际上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力都聚集到俄共(布)身上。所谓“政党指挥型”执政方式,即党不仅是领导核心,而且以公共权力核心的形态,直接指挥国家政权机关作为或不作为。  相似文献   

8.
<正>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选择何种类型的政党制度,关系到该国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关系到哪个阶级、阶层来执掌国家政权。极少数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深谙其妙,因此,他们在经济上鼓吹私有制,而在政治上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主张就是“多党制”,妄图通过改变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本文拟就政党制度的成因及中国为什么不能搞多党制谈点看法,希望有助于澄清一些被他们搞乱了的理论是非。大家知道,在当今世界上,政党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政治现象。在现有的近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政党和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广大青年的政治参与直接影响到政党和国家的发展,各国政党都对其青年组织建设高度重视。近年来,日本国内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青年人口数量及占比不断减少,青年对待政治态度冷漠,日本各主要政党的青年组织都遭遇到成员数锐减、动员青年能力减弱等新问题。本文聚焦日本国内主要政党及其青年组织的发展运行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尝试解析新形势和挑战下日本主要政党争取青年群体的不同发展策略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加强党的青年工作和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政党现代化,而政党文化在政党发展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政党文化是政党发展必需的“软秩序”。本文着重从价值模式、情感模式、行为模式三个方面论述构建政党文化的内容和有效途径,力图说明政党文化既是政党发展的内容,也是政党发展的动力乃至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如何看待西方青年“远离政治”现象,明确指出这应该是政治远离了青年,而不是青年远离了政治。当今台湾青年对选举政治缺乏热情,但对普世价值追求的政治热情不减。正是以此为特征的青年政治参与,成为台湾政党转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无论执政还是在野,一个政党必须有完整的青年政策、永远的创新精神、完善的公民教育、“宪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所谓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美国的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的两党制。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政治性结构、文化传统以及所处地域等情况不同,因此中美两国政党制度就存在着许多区别,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政党制度。中美两国政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两国政党的执政方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丰安 《求索》2011,(12):60-62
文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文化只有历经“知识化”才能进入具体的实践领域,软实力是实践域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政党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具有内在逻辑。从政党文化概念的角度进行考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生成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走出“文化困境”的新式知识分子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逻辑起点;(2)政治冲突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实践逻辑;(3)“党建国家”模式的确立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政党体制并不是稳定的两党制.以制度化视角来看,台湾政党在政党间互动模式、政党与社会联结模式以及政党内部结构等层面上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不稳定状态,政党体制的制度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论及台湾岛内政治问题时,“两党制”的判断不能作为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来使用,而是要对其涵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世界,是实行政党“自治”还是“法治”、是“依规治党”还是“依法治党”?这存在很大争议。客观地说,当代政党治理涉及到政党、国家与社会三个维度,存在党内规范、法律规范、社会规范三套政党行为规范体系;各国法律对党内行为规制有法律默认型、抽象规范型、择要规范型、全面规范型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该书《中文版序言》(林勋健撰)中介绍:“《政党政府的性质》一书依据详细的资料,对八个欧洲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奥地利和芬兰——政府与政党的关系进行了深人的综合分析。本书所说的政府,是指以内阁为核心的行政机构,既不包括议会与法院,也不包括地方政府;本书所说的政党,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所有政党,而是能进人议会和内阁、能支持政府的组成和运作的政党,即所谓的‘支持性政党’。”  相似文献   

17.
政党立法与政党制度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政党政治的充分发展,政党活动和政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有人说,没有政党就没有现代政治。政治与法制也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政治的另一个特点是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逐渐法律化和规范化。因此,研究政党立法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各国政党立法情况究竟怎样呢?本文拟从这一问题的分析中找出关于政党立法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04年到2012年三次“总统”选举,台湾选民的政党认同逐渐结构化。新党、亲民党的认同者迅速下滑,“台联党”亦然,国民党认同的比例上升,民进党认同的比例则保持稳定,“中间选民”的比例逐步下降。在国民党和民进党认同者中,持强烈认同的比例不断上升,较弱认同的比例不断下降。从蓝绿两大政党看,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已非影响政党认同的显著因素,国家(族群)认同以及统“独”立场始终是影响政党认同的最重要因素,阶级地位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其影响力远不及国家(族群)认同以及统“独”立场。  相似文献   

19.
国家政权是一切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和根本问题。现代国家政权一般都有紧密联系着的三大要素即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所谓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代表一定阶级去争取和维  相似文献   

20.
台湾新闻自由实践在其政党角力中扮演着工具角色。换言之,新闻自由从来就不是政党角力的目的,只是权力斗争的工具。多党纷争时期,在野党高举“新闻自由”旗帜,与国民党争夺媒体资源。政党轮替后,对峙的国民两党都是表面附和“新闻自由”,实际上却采用隐性、间接的方式操控媒体。政党竞争带来了广电媒体的解禁、新闻自由法律法规的修正、新闻自由观念的成熟等正面效应。但政党对媒体的变相操控却让新闻自由异化,“只问政党,不问事实”的蓝绿媒体难以承担“第四权”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