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监督是对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的侦查活动的监督,目的是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防止冤假错案。然而,由谁来监督、怎样监督,无疑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应结合实际,根据我国国情,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统筹侦查内部监督与侦查外部监督,兼顾检察机关及其他机关、公民个人、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的侦查监督体系,力求对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督。  相似文献   

2.
我国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侵害犯罪嫌疑人权利的行为屡禁不止,其中制度性因素是侦查程序缺乏必要的监督。在我国选择检察机关进行侦查监督是宪法决定的,符合现代法治国家设立检察机关的目的,也与我国现行的组织体制配套。目前,检察机关对侦查行为的监督存在有限性、事后性与被动性的缺陷。有必要从建立以检察机关为中心的司法审查制度、构建完整的程序性制裁机制等方面,对我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是刑事诉讼中制约监督的重要内容,从C直辖市公检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运行现状可以看出,侦查监督和协作配合力度在持续有效加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侦检分离工作模式以及现行机制运行存在的不足,导致还存在观念分歧、机构设置、制度落实等问题。宜从改进监督观念、明确工作事项,优化机构建设、加强沟通协调,提升工作能力、提高监督质效,强化信息反馈、完善办案考评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推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实质化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技术侦查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对技术侦查进行监督。技术侦查监督应坚持程序正义和法定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纠正违法和查办犯罪原则。构建技术侦查监督制度应建立以检察机关为主、公安机关配合的监督体制,建立技术侦查措施启动程序的检察监督,建立技术侦查措施实施和完毕后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5.
张勇 《前沿》2003,(12):129-133
检查机关对侦查的监督 ,是维护司法公正 ,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重要制度。构建完善的侦查监督机制 ,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研究关注的热点 ,为此对侦查监督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如何完善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取证引导机制改革的不同模式,检察引导侦查与公诉引导侦查在改革目标和实施体系等诸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性,两者不宜混同使用.旨在强化法律监督的检察引导侦查,其引导模式与法律监督的属性互为冲突,难以实现侦查监督与服务公诉之双重目的.以提高公诉质量和效率为目的的公诉引导侦查不同于我国“严打”时期的联合办案,并不违背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理念,其更注重我国侦查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不失为现实条件约束下提高侦查取证质量的一种相对合理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侦查阶段涉案财物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检察机关监督侦查机关处置涉案财物的重要意义,建议建立检察机关对涉案财物处置法律监督机制。一是完善立法,明确可扣押财产的范围,使检察机关的监督落到实处,有法可依;二是规范、细化查扣涉案财物的执行程序,为检察机关审查违法提供法律依据和统一的标准;三是提前介入,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及时性和主动性;四是资源共享,建立刑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拓宽检察机关监督渠道;五是明确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强制效力,赋予其实体性制裁权;六是提高检察人员的业务素质,转变监督理念,增强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8.
1.加强法律监督,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职责就是对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实行监督。依照法律规定,全面开展侦查监督、立案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的各项工作。对侦查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但未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监督立案。...  相似文献   

9.
侦查监督是指对刑事侦查行为合法性的监督,主要包括立案监督、审查逮捕和侦查活动监督等内容。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侦查监督制度的实践考察可知,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发展与刑事诉讼法立法、司法改革主题和检察工作重点紧密相关。当前,侦查监督制度的主要症结表现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功能定位、监督制度结构的线性化以及相关配套机制的欠缺性等方面。对此,基于法治及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未来侦查监督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实现其功能定位的人权保障化、监督制度结构的适度司法化和相关配套机制的健全及匹配。  相似文献   

10.
侦查权的合法、高效运行离不开完善的监督体系。侦查的事中监督可以将侦查程序中出现的具体不当侦查行为遏止于萌芽,使其可能酿成的危害后果不至于在此后的诉讼阶段产生消极影响。我国侦查事中监督划分为司法监督、权利监督和预审监督三个维度,由于既存制度的不足和司法实践中现实因素的掣肘,侦查事中监督尚难取得理想的监督效果。而陆续曝光的冤假错案和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呼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侦查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监督侦查工作是防止侦查权滥用、切实保障人权、推进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设计。"捕诉一体化"模式的推行,在提高办案质效的同时,也伴随着办案节奏失衡、捕诉价值均衡把握的缺失以及证据标准提高带来的侦查机关倒逼违法的风险等问题,影响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为此,应树立动态平衡诉讼观,加强专业化全流程办案团队建设,推广智能化检察监督方式,构建科学全面的办案绩效考评机制,改进和完善新形势下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回应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检察机关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侦查监督检察职能。在审查逮捕环节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实施捕前诉讼和解制度、运行轻微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在职务犯罪侦查监督中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契合点,树立监督制约观、程序监督观、人权保障观以及全面监督观等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侦查监督新理念;完善侦查监督制度立法,实行逮捕与羁押分离制度与司法审查制度,强化检察机关对立案、侦查行为的法律控制权,赋予检察机关刑事侦查引导权、有限代位侦查权、监督实效保障权,以促进侦查监督实质化。  相似文献   

13.
立案、侦查是公安机关参与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两个独立又有着密切联系的阶段,新刑诉法对侦查监督的规定较为明确,而对立案活动进行监督相对较弱,因此加强对公安机关立案活动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公安机关内部实行立案、侦查分离制度就不失为一种对立案进行有效监督的方法。长期以来,在公安机关内部实行的是一种立侦结合,侦查机构自行决定是否立案,自行决定如何侦查的侦查破案机制,这一机制曾对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立侦结合的办案机制已暴露出诸多弊端和不合理性与依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犯罪侦查组成体系包括侦查行动体系、侦查支援体系、侦查协作体系、侦查保障体系、侦查监督体系在内的以“块”为主的横向组织结构和以“条”为主的纵向结构。侦查活动能否高效运转、侦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侦查组织结构是否完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我国经济犯罪侦查组织已经初具规模,但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弊病,其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之一,目前有关立法忽视了其作为侦查活动手段的特征,存在对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申请主体、期限等方面规定不明确的缺陷。我国应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科学设计其保证形式,解决取保候审的监督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侦查讯问的监督是侦查讯问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侦查讯问进行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对于侦查讯问监督却是薄弱,甚至是缺失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侦查讯问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侦查讯问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保证我国侦查讯问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侦查监督职能在性质、内容和特征等方面与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职能具有较大的不同。然而,司法实践长期遵循将侦查监督职能依附于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职能的思路,极易混淆检察职能的差异性,削弱侦查监督中立性。内设机构改革将侦查监督职能与捕诉职能相融合使依附性问题更为突出。其产生的危害表现为:不同诉讼角色间冲突被激化、控辩结构的平衡性被削弱、监督活动滞后性加剧、侦查监督流于形式、监督盲区被扩大。为修补内设机构改革加剧的依附性难题,强化侦查监督职能,应借鉴地方检察机关有益试点经验,按照“适度分离”的思路对我国侦查监督职能的实践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具体可通过设置独立的侦查监督办案主体、拓宽侦查监督线索发现渠道、推动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程序、建立类型化的证据收集指引来实现侦查监督实质化。  相似文献   

18.
指定侦查管辖是公安机关处理案件管辖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保证刑事诉讼能够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从司法实践来看,指定侦查管辖具有适用标准的模糊性、适用动机的功利性、适用过程的职权性以及指定行为的预决性等特征。指定侦查管辖在刑事诉讼法中缺乏明确依据,强化“侦查中心主义”地位,存在启动与协商机制不够规范,适用过程中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存在同步异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司法人员对指定侦查管辖价值认识不足,立法理念与司法体制下的指定侦查管辖制度存在冲突。完善指定侦查管辖制度的路径是,在立法层面明确指定侦查管辖的功能定位,细化相关规定;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原则,贯彻程序公正;发挥法律监督刚性,强化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制约监督。  相似文献   

19.
腐败犯罪侦查管辖是否明确、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惩治腐败工作的成效。我国腐败犯罪侦查管辖存在管辖权外部分割现象严重,公安检察管辖互涉案件规定不科学,地域管辖规定不合理,级别管辖规定不明确,指定管辖自由裁量权过大和犯罪嫌疑人管辖异议权缺失等问题。应着力完善我国腐败犯罪的侦查管辖体制,包括:遵循法定程序,明确各自职责,妥善解决腐败犯罪侦查管辖权的外部分割问题;公安检察管辖互涉案件以及腐败犯罪的牵连案件,统一归检察机关管辖;以犯罪地为标准,重构腐败犯罪侦查地域管辖;明确腐败犯罪侦查级别管辖的内容;完善和规范腐败犯罪侦查指定管辖制度;确立犯罪嫌疑人对腐败犯罪侦查管辖的异议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保障侦查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和节约侦查资源、提高侦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侦查活动中存在滥用羁押性强制措施,侦查模式、手段落后,过于依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力的保障等问题。侦查机关应当转变观念,提高侦查水平,适度采用强制措施,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案件处理方式,加强侦查监督,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