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媒体隔三岔五披露的落马贪官中,愚昧迷信的并不少见。他们有的占卜算命,身后跟着"大师"的身影;有的求神拜佛,双膝跪倒在泥菩萨面前;有的观天看地,选择"风水宝地";有的大兴土木,建造"极品活墓",为自己安排"后事";有的平时在台上大谈马列主义,台下却对一些"大师"的话奉为圭臬;有的官员甚至连出行也要看日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现在的一部分官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呢?  相似文献   

2.
惠之 《检察风云》2012,(24):22-25
近年来,浙江在查处贪官腐败案中,贪官背后的"贪内助"现象引人关注。众多案例表明,在一个个利令智昏、徇私枉法的贪官身后,往往有一个贪婪的内当家。她们或对丈夫的腐败行为熟视无睹,或同流合污,有的甚至赤裸裸地跳到前台帮助丈夫受贿、索贿、转赃,或订立攻守同盟,为其开脱罪责等。一个个反面教材向我们发出了血淋淋的警示:这些"枕边人"何以成为贪官走上犯罪道路的助推器?俗话说得好:"清官有个贤内助,贪官有个贪内助。"  相似文献   

3.
卿裔 《政府法制》2006,(3):10-11
纵观2005年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所说的话及写下的忏悔词,其中不乏“经典名言”,值得玩味。这些“名言”有的是贪官们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的脱口而出, 有的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有感而发, 有的是在忏悔书中的真情流露。别看这些贪官的话有的令人捧腹,有的让人作呕,还有的使人啼笑皆非,但是,“言为心声”,听其言,可以观其行,这些话都折射出贪官们的心态和灵魂,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他们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桩真实的奇闻:在鄂南山区小镇的某夜,有位迷信职业者为菩萨升官举行隆重庆典。只见围者众众,“厅堂”里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礼炮声声,乐曲悠扬。迷信者口中念念有词,似已颂赞了菩萨升官的“发文”等过程,接着是善男信女进礼,以贺菩萨升官之喜。菩萨本是大慈大悲的象征,居然也论起官职升迁,而且还要热闹一番,这实在令人无法理解。但经过迷信职业者臆造,吹得死鱼眨眼,水能点灯,果然就迷惑了一些人,他们烧香拜佛唯恐人后,竞相攀比,使菩萨的礼品升级。菩萨只是“心领”了,而那大堆的水果、食油、糕点,都被迷信职业者受…  相似文献   

5.
如今,贪官们包二奶、养情妇似乎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即大凡"贪绩"卓著的贪官,十之八九都要在其桃色履历表上挥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贪官们在情妇之单项指标上屡创佳绩,就如同令人瞩目的吉尼斯纪录屡屡被刷新,甚至往往给人一种"情场代有贪官出"的印象来.  相似文献   

6.
清风 《检察风云》2010,(23):22-24
近年来,各地为了招商引资,竞相推出优惠政策,有的甚至不惜以违法为代价,滥用职权,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而少数贪官借机贪污受贿、捞取不义之财。江西省国土厅原副厅长、原贵溪市委书记陈爱民受贿案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来,官场上存在一种"平安着陆"的思想,认为只要退了休,就逃出了责任的漩涡,就不会受到法纪的制裁。不知有多少贪官在为"平安着陆"而"努力拼搏"。有的官,平时勤奋俭朴,贪腐时低调而行,只为退休后享受;有的人,大半生清正廉洁,临退休前大捞一把,准备晚年享受;有的官,退休后发挥余热,靠影响到处伸  相似文献   

8.
她们曾是单位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女中"豪杰",但却同因职务犯罪——贪污受贿而沦为阶下囚。在狱中,她们的心灵经历着从紧闭到敞开的历程。法院院长:不畏法律,敬畏神灵王华(化名),现年50岁,曾任苏北某市的区人民法院院长,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2002年1月21日投送南京女子监狱服刑,其夫也因受贿被判刑入狱。王华是"一边贪污腐败,一边烧香拜佛"的贪官典型。她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修建了近400平方米的豪宅,其中一间为佛堂,香案上摆着香烛和供品,屋内终日香烟缭绕。平时她十分迷信,求神拜佛是常事,结果事与愿违,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9.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反腐的高压之下,一些腐败现象总会变出不同的花样来,而新的腐败形式又需要新的反腐举措予以治理。例如“裸官”就是近年来我国法治健全、反腐形势渐紧背景下生出的一种腐败苗头。从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局长周金伙,到出走巴黎不归的温州鹿城区原区委书记杨湘洪等,一个个典型的“裸官”引起舆论哗然,更有“4000名贪官卷走了500多亿美元”惊人数字,让老百姓在贪官们的“胜利大逃亡”面前惊叹无语。  相似文献   

10.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反腐的高压之下,一些腐败现象总会变出不同的花样来,而新的腐败形式又需要新的反腐举措予以治理.例如"裸官"就是近年来我国法治健全、反腐形势渐紧背景下生出的一种腐败苗头.从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局长周金伙,到出走巴黎不归的温州鹿城区原区委书记杨湘洪等,一个个典型的"裸官"引起舆论哗然,更有"4000名贪官卷走了500多亿美元"惊人数字,让老百姓在贪官们的"胜利大逃亡"面前惊叹无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反腐败的不断深入,被查处的贪官越来越多.贪官从什么地方被带走接受调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 一是从机场被接走.除为了阻止贪官潜逃外,往往以贪官考察归来居多.这样的情况,外出考察可能就是组织有意安排,目的是为前期初查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重建以来,“反贪”一直是检察机关的首要任务。二十年来,办理的“反贪”案件不断增加,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留给人们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那就是挖出的“贪官”级别在逐年增高,从过去的采购员、科长、厂长,发展到处长、局长……其次是“贪污”数额也日益增大,从最早的烟酒、挂名工资、压岁钱变为别墅及天文数字的人民币。于是人们自然会问:为什么反贪会“越反越贪”,究竟原因何在? 其实这并不奇怪。回顾历史,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对“贪官”也制定了严酷的刑律,从坐牢至砍头、直至满门抄斩或株灭九族。然而这一  相似文献   

13.
湛江市委原书记陈同庆锒铛入狱后,曾发出“早知有今天,他们的钱我一分也不会要”的哀叹。感此,谢桂安先生在《杂文》上发表了《应该“早知有今天”》一文,以善恶有报、贪欲膨胀大祸会临头、纸包不住火等三个人尽皆知的道理为依据,推断出贪官们在作奸犯科时就应“知道有今日”。对此笔者并不完全同意,反而认为,许多贪官在胡作非为时未必“知道有今日”。令陈同庆“幡然悔悟”的是法律,那姑且就从法律讲起,从理论上讲,但凡法律都具有预测作  相似文献   

14.
时下贪官受贿不是新闻,贪官“拒贿”也不是新闻。疯狂敛财200万元的广东省普宁市原市委书记丁伟斌有“拒贿四招”:当场拒收,事后回赠,事后退还,节后上缴。一段时期平均每月受贿10多万元的江苏省南通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原主任向新明有“三不收原则”:不熟悉的人送钱不收,敏感期不收,事没办成不收。盗亦有道,“拒贿”的贪官有着“辩证”的受贿观,即不能不收,也不能全收,前者是因为贪,后者是因为怕。究竟哪些能收哪些不能收,各自都有自己的“体验”:有的收小不收大,化整为零,防着被“一枪放倒”;有的收大不收小,…  相似文献   

15.
东窗事发之后,法院判决之前,贪官们会是什么表现?从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要么“不见棺材不落泪”,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要么“悔不当初”,写忏悔书。交思想汇报,指望得到宽恕:要么万念俱灰,听天由命,什么也不想也不说也不做,只等坐穿牢底.或者去见阎王……去年。有一个大贪官被抓后,要求允许他去当一个农民,给他一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真让他当农民,当然意味着不掉脑袋、不用坐牢,相当于“曲线”请求宽恕。  相似文献   

16.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南京龙潭监狱里关押着39名处级以上贪官,他们入狱后的“表现”着实令人“刮目相看’;曾主管普法教育的某市原副市长因受贿罪被捕入狱后一直向干警嚷嚷自己是无罪的,管教干警与他进行交流时发现,这位副市长竟是一个法盲,对法律条文一无所知。曾身居高位的某贪官,入狱后不仅对干警们指手划脚,还要求干警进入他的临室时要喊“报告”。对这位贪官的自不量力,干警们只好花很长的时间来给他“纠偏”。  相似文献   

17.
海剑 《法律与生活》2009,(16):19-19
近年来司法机关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有一种现象引起民众的关注——贪官们涉案金额的腐败“记录”一再被突破,大有扶摇直上之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一批贪官纷纷落马。笔者长期观察发现,在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另一种怪现象:受过党纪法律追究后离开党政领导岗位的人发财甚至发大财的越来越多。他们虽然因为腐败受到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或被追究了刑事责  相似文献   

19.
从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局长周金伙,到出走巴黎不归的温州鹿城区前区委书记杨湘洪等,一个个典型的裸官引发舆论哗然,让老百姓在贪官们的胜利大逃亡面前惊叹无语。  相似文献   

20.
向贤彪 《中国监察》2013,(21):61-61
纵观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的贪腐之路,发现他们背后往往站着一些所谓的“大师”。贪官与这些“大师”称兄道弟、沆瀣一气,上演了一出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和丑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