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泽一郎是日本政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在探索日本政治改革。从70年代初背师造反追随竹下,到80年代分裂竹下派;从90年代初导演“6·18”政变(1993年6月18日自民党下野),到坐镇民主党,日本政坛的每一次政变都有小泽的身影。他提出的“普通国家论”成为当今日本追求的目标;他主张的“官邸主导政治”正在实现;他的“两党制”构想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2.
浅析日本对柬埔寨的援助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楠 《东南亚纵横》2003,(12):77-79,83
一、援助外交是日本对柬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援助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外交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 ,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 ,难以得到信任 ,援助外交便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显著特征。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曾表示 ,经济援助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 ,对维持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作用巨大”①。在争当政治大国的进程中 ,通过加强经济援助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对于不行使军事影响力和出口武器的日本来说 ,对其推动国家战略转换 ,改变自身国际形象 ,特别是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麻生政府的外交方针切入,考察日本的亚太外交战略.文章认为,日本的亚太外交战略主要应对三大地缘政治难题--东盟共同体建设弱化日本对东盟的影响;日本推进日美同盟的"开放性变革"与东亚正在形成的地区性安保机制产生矛盾;东亚合作的"10+3"与"10+6"框架之间的矛盾.文章分析了日本亚太外交战略的可行性及制约因素,解读其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意义,以期有助于提升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日本亚太外交战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前外相前原诚司在位时期的日本对华外交使得新世纪好不容易处于“暖春”状态的中 日关系再次跌入低谷。“前原外交”的背后有复杂的原因,它与前原诚司的政治经历、政治作风、对 华政见及个人野望有关,与日本国内政治需要以及民主党外交经验的缺乏有关,与日本民族主义 情绪及日本右翼对此的不断鼓吹有关,与鸠山内阁留下的政治外交的“负面遗产”有关,与日本民 主党一直所持的对华“军事担忧”有关。“前原外交”使中日关系紧张和消极的同时,还产生了其他 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议日本外交的"两面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社会的"双重性"不仅体现在日本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也同时反映在日本的外交上.日本外交语言的隐晦性与多义性以及其外交姿态与走势的多变和不可琢磨的特点,应是其外交两面性的外在表现.在日本的外交中,两种对立的极端可以共存一体,表现为一明一暗,一表一里,并会在演进中互换着位置.准确地解读和认清日本外交的"两张脸",对于我们制定对日外交方针,正确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大国的实力和“政治大国”的目标,使日本对它在联合国中的现有地位和作用不满。日本外交转为大国外交,并同美欧一起建立国际新秩序是90年代日本外交的新构图,也是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的核心。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的主要做法是:为出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造舆论;删除“敌国”条款;派遣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的维持和平活动;加强联合国的人员合作。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外交的突破口.在援助、贸易、贷款“三位一体”的经济外交策略中,政府开发援助(ODA)成为日本与亚洲国家开拓外交关系的主要手段.日本对越南的ODA援助成为日越关系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康成文 《国际观察》2016,(1):147-157
日蒙EPA是日蒙两国经济外交战略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其深化双边交流的重要平台。日蒙EPA对两国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的影响和意义根据双方政治经济条件以及对EPA的动机不同而各异。对日本而言,日蒙EPA是其价值观外交、资源外交战略的延伸,是日本扩大对蒙投资和两国经贸合作、深化双边交流的重要的战略机制性保障,但是,从日本对蒙的贸易依存度和蒙古国的经济规模看,其对日本的政治外交以及经济贸易影响有限。对蒙古国而言,由于受本国经济规模、传统的地缘政治等重要因素的制约,日蒙EPA的影响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影响和意义大于在政治外交领域的影响及意义。鉴于日本的FTA/EPA战略中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相当明显,中国应因地因事制宜地调整经济外交战略,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抵御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海燕 《东北亚论坛》2022,(5):28-43+127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是日本岸田政府的外交新旗帜,它由三大支柱支撑:维护“普世价值”是其第一支柱,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被视为第二支柱,“守护国民的生命与生活”则作为第三支柱。在宏观层面,“岸田外交”是日本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的产物;在中观层面,它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总体规划;在微观层面,它是岸田个人政治理念与国内政治力学结构博弈的结果。在实践中,日本以“价值观”为政策导向,拓展与“共享价值观”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压缩价值观“异己”国家的政治空间;以追求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为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参与全球治理;最能体现“岸田外交”本质的是“守护国民”的外交举动。日本外交将地区安全局势作为达成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绑架了日本与周边国家间关系,使其成为国内政治议程的附属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难以转圜向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化解日本话语移植与政治挪用可能造成的风险,预防其摧毁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将成为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安倍政府的"价值外交"因安倍的印度之行达到了高潮。主张民主国家联合基础上的"大亚洲"概念和建设"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提法,并非只是日本单纯想要笼络印度、在美国支持下重建亚洲均势,更重要的是日本正在力求调整其外交战略,建立这一战略的内在连续性和促进日本"大国化"进程。但"价值外交"在目前的日本国内政治中有着难以化解的内在紧张关系。除非日本能够真正正视历史,否则,"价值外交"难以对亚洲政治发挥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中道"外交构想源于战后吉田路线,2l世纪初随着自由主义思潮在日本的兴起,该构想逐步走向了政策前台.定位为"中道"外交的日本外交新战略,其核心是解决对美对亚政策的平衡,最终实现日本的"自主外交"目标,从而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大国",实现"普通国家"战略.新当选的日本鸠山政府作为"中道左派"政权,正在进行"中道"外交的实践,以求重新树立日本的新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的亚洲外交可以概括为:小泉强化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外交安保战略使日本的亚洲外交陷入死胡同;安倍的"价值外交""新基轴"虽然表现出一些灵活性,但没有脱离小泉时期的外交实质。福田康夫上台,可能意味着小泉-安倍亚洲外交路线的终结,但日本的亚洲外交布局总是取决于其国内的政治走向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际战略及国际政治理念分析入手,对当代日本战略性外交及政治诉求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和诠释。其一,日本的战略性外交作为体现日本主体性的、旨在参与和主导国际事务的对外关系样式,充分表现出力求摆脱"和平宪法"、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性政策取向。其二,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表现为:以解禁乃至行使集体自卫权,谋求日美同盟的对等性;通过价值观外交,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介入南海问题,离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关系;以激化钓鱼岛及东海问题遏制中国正当海洋维权,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等等,已成为影响东亚和平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本文认为,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不仅严重破坏了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环境,而且导致东亚安全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和尖锐化。从长远来看,日本仍将通过战略性外交谋求地区乃至国际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继续渲染"中国威胁论",力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束缚,实现日本成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在分析日本和东盟的外交关系时,大多从经济、政治或军事方面人手,而对于双方的文化关系,以及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的论述还相对缺乏。本文主要分析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全面了解日本的东盟外交战略,并探讨其对日本和东盟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永生 《东北亚研究》2003,(4):31-35,41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从抓住主要矛盾,全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从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不协调发展,阻碍日本国家利益最大化等角度归纳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失败的教训。这特别值得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安倍上台后,大力推行"主张型外交"。从战略层面看,"主张型外交"的政策出发点是追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意在表明日本不甘居于二战后长期形成的国际政治地位,要让世界听到日本的声音和主张。从政策层面看,"主张型外交"旨在改变对美"一边倒"模式,增强日本外交政策的感召力,突出安倍外交特色,其中也有对华牵制成分。日本外交的新变化体现出一定的创新和改革思想,与日本对国际形势判断以及安倍本人的保守理念有关。但是,"主张型外交"过分突出价值观因素,与地区一体化的大趋势相悖,而且具有很大的政策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治大国"目标的总体考虑,日本对非洲外交逐步由注重经济利益转向全面介入,日本主要战略目标在于拓展经济权益、提升政治大国地位、增进软实力.为此,日本长期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济援助,积极创制关乎非洲和平与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并适时推销日本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未来日非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继续向前发展,日本对非洲外交的政治色彩还会有所增强,但重视程度仍将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是距离日本最遥远的大陆之一,从15世纪至今日本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走过了漫长的400多年。进入21世纪后,作为构成日本大国主义政治理想的外交战略处在不断调整过程中,从小泉政权到两届安倍政权的15年里,日本对拉美外交由着眼资源、能源的经济外交朝着紧盯大国博弈的政治战略方向倾斜。对今天的安倍政府来说,笼络拉美国家寻求联合国改革中对日本的全面支持。已成为对拉美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而日本与拉美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关系,也因注入了"抗衡中国"的复杂要素而脱离了日拉之间经济往来的原有意义。这种变迁既包含着国际格局变化造成的外部牵引,更是当今日本强国、强军战略在日拉关系中的间接折射和直接体现。日本的拉美外交走向值得进一步观察,日本对拉美外交上的利弊得失也值得我们汲取成功经验或规避其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对华环境外交力度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其对华经济外交的重要支柱。日 本自1989 年在世界各国中首倡环境外交以来,一直将环境保护视为拓展日本大国外交的重要手 段之一,不断提升环境外交的战略意义。日本对华环境外交的特点主要是签订双边协定夯实法律 基础、完善合作机制加速合作进程和建立多种渠道推动全面环境合作。虽然日本强化对华环境外 交的背后有着试图在中日政治博弈中获取更多话语权、为日本的环保产业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目 的,但同时也为促进中日经济合作、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非援助的战略图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伟云 《西亚非洲》2001,37(6):14-19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非洲在日本的总体外交中均处于次要地位。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正逐步将非洲纳入其充当世界政治大国的全球外交战略的框架之中,而对非援助是日本对非外交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日本的目的一是想借重非洲国家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二是扩大在非洲的市场份额;三是推销日本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