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这是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 ,但是这一通说面临着不少挑战。本文在对社会危害性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认为社会危害性只是犯罪的阶级本质。而从刑法作为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的特点来看 ,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出发 ,从不道德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根本区别上考察 ,刑法意义上的犯罪的本质特征只能是刑法规范禁止性。  相似文献   

2.
刑法仅是调整社会的一种手段,但国民对刑法与犯罪、刑罚的痛苦性与罪犯的人权保障、刑法的规范性与对社会现实的具体性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刑法承担了超出其自身能力范围的责任,从而影响了刑法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刑法规范是伦理性最强的法律规范之一,随着经济、行政犯罪在刑法中的比重相应增加,刑法规范的伦理性逐步弱化,法益保护色彩加强。我国刑事立法的修改与完善方向是:直面同性恋,明确卖淫含义,不对强制猥亵的行为对象进行限制;对与淫秽物品有关的行为不宜泛犯罪化,应当就其场所、内容、范围、对象的不同加以区别;宽容对待隐私权,维护社会公德,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增加性贿赂的刑罚制裁,严厉打击权色交易。  相似文献   

4.
刑法裁判规范作为以裁判行为为载体的规范形态,是司法过程中基于刑法文本规范与具体个案事实之间的互动而建构起来的实践性规范,其突出的品性就是实践建构性。即是在被事实解构的规范与被规范结构的事实互动中生成的刑法规范;在制定法法源与非制定法法源的对垒博弈中生成的刑法规范;在裁判普适性与裁判个别化的往返流转中生成的刑法规范。刑法裁判规范这一品格特点,为刑事裁判在能动与克制之间达成平衡奠定了的运作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强制性的规定换来人们对刑法的遵守,以期社会上违背道德的事件更少发生是无效的,也违背了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客观规律。刑法规范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最后适用的规范,其他规范未适用或不完备时刑法不能介入,将"见危不助"行为入罪违背了"可替代"性原理,还会带来巨大的司法成本。经过刑法谦抑性审视后,"见危不助"行为不应被犯罪化。培养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完善鼓励见义勇为的措施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人们性自主权进行有效保护应当是当代立法维护人格尊严与基本权利的必然选择,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刑法》只确立了对女性性自主权的保护而忽略了男性性自主权保护的问题,体现在具体规定上,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强奸罪的被害人只能是女性而不可能是男性。实际上,就域外刑法有关强奸罪的规定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没有作上述狭隘的界定。为此,需要修改现行《刑法》,将男性性自主权也纳入刑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7.
刑法公法化的疑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随着人们对大陆法系公、私法划分理论的接受,刑法被人为地公法化了。然而,刑法公法化的理论存在诸多疑问。既不符合公、私法的划分理论,也不符合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而且,从刑法公法化的理论出发,更无法解释我国当前正在兴起的刑事和解的制度实践。因而,不能将刑法的公法性与刑法是公法等同起来,刑法只能是一种保障法,是保障公法、私法、社会法和生态法实施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性权利作为人身权的重要内容受到法律的保护是中外立法的通例。然而,传统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力架构模式,造成了对权利内涵认识的差异和观念障碍,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问题始终未引起中国刑事立法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男性性自主权成立的合理性根据,论证了对男性性自主权实施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并以国外刑事立法规范为考察基点,探讨了男性性自主权侵害行为的犯罪化类型,还对中国刑法的保护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于"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可以犯罪化,学界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本文认为见危不救行为犯罪化从本质上看即是道德义务的刑法化,但见危施救不属于维持社会基本秩序运转的最低道德义务,故而不宜被刑法化。见危不救犯罪化不符合刑法谦抑性原则,不具备基本的可操作性,亦不利于刑罚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即使国外存在诸多见危不救罪的立法例,也不足以说明其在我国犯罪化具有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刑法规范谦抑原则的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项重要的刑法规范配置原则,谦抑原则的根据包括四个方面:刑法法律地位的决定、刑法人道化的要求、刑法有限性的使然与刑法经济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新<公司法>不再一味强调限制、约束、规范、管理,而要强调鼓励、推动、支持、促进,从而实现了一些法律规则和制度的突破.新<公司法>确立了一人公司制度;改革了公司资本制度中的最低资本额定、股东出资方式与出资的比例结构、转投资的限制与取消、股份回购制度的限制与放宽等;完善了中小股东的保护制度,设置了异议股东股份收买的请求权、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股东代表(派生)诉讼权等制度.公司法中既有强制性规范,又有任意性规范.公司法的强制性和任意性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和公司经营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界限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自治与强制之间平衡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动态表明,任何试图事先精确区分二者而一劳永逸的做法注定徒劳无功。但通过类型化确定一个大致的区分标准与判断取向,再通过法官的判决使大致、模糊的区分在个案中得以明确化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刑事诉讼法中侦查法律规范仍然有一些问题,应当按照侦查权力"充分但有限",侦查行为"高效而规范"的要求,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侦查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业主组织的发展为例,考察分析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进而探讨作为转型社会的微观基础——社区治理结构中的契约规范能否进一步扩展的问题。通过对上海康健地区业主委员会的个案研究,本文认为,社会契约形态的形成就是“个别性契约规范”向“关系性契约规范”转换的实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三方为基本主体的新的社区治理结构呈现不完全契约形态向契约形态发展态势。在社区治理结构中,随着各个独立交往主体都将获得更多或者完全的自主性,契约规范形成并发展着,但这并不会一帆风顺。在此过程中,以制度为杠杆的动态平衡非常重要。随着住房商品化程度的提高,随着开放条件下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社区治理结构还将长期在不完全契约形态中运作,但未来的社区治理将以完全契约关系为生长点和发展指向而得到长足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虽然还存在着种种制度上的不足和缺陷,但从其运行和实践的效果来看,确实有利于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使检察工作更加符合现代司法制度人文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主旨.由于人民监督员制度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尽管高检院对此提出了宏观性的要求,但各地检察机关试行的程度、方法、措施等等还不尽一致.应根据司法理论和实践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进行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规范的权威定义及结构理论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法律规范的权威定义受制于反映论的认识进路,不仅未能全面揭示法律规范的内在含义,而且在属概念不明之时,自身也晦暗不清。法律规范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法律文本中表述某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其他主体就某客体当为某类行为的条文所表示的意义。以此定义观之,在现有法律规范权威定义框架下建构的法律规范结构理论,论述的其实是复数法律规范间的复合结构,而不是法律规范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二审案件多适用谈话程序。如何规范谈话程序并推进司法公开,是审判实践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审判现状,从谈话程序的启动、告之、异议、审理规则、旁听规范几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认为对谈话程序进行规范并具备一定的公开性,就能实现谈话程序的灵活性、效率性与公开开庭审理程序实现优势结合,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18.
完善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法律规范是其运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我国目前仍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物业管理的法律规范,现有的政策、法规尚不配套,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我国现行《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公司法》、《物业管理公司资质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急待修订。  相似文献   

19.
国际反恐斗争需要明确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目前国内学界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一种学理概念研究,因此有必要提倡“从学理走向规范”的研究方法,即应加强法律(规范)概念研究,应在现行有效的13个全球性反恐条约中的各种特定国际恐怖主义法律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国大会等平台,在《恐怖主义全面公约》(草案)中尽快就一般性国际恐怖主义法律概念在联合国框架内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