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余丰慧 《现代领导》2005,(10):11-11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8月27日在南通举行的“宏观调控下的江苏地产”论坛上坦言,我国房地产业中、长期看好不会改变,未来市场房价不会下降。他同时表示,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单纯依靠行政方式解决房价是行不通的,依靠大量提供土地来平抑房价也是行不通的,房价要按照市场规律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报纸、电视上一直都对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片声讨。声讨之后,就有无数的专家、业内行家、政府公务员等跳出来说“2005年房价必降”“2006年是房价终结年”“2007年房价必降的N个理由”等等。这类预言一般都很受追捧。可是,这些“房价必降”的预言都落空了。  相似文献   

3.
房价,离老百姓太近了;你们的狂赌,离老百姓太远了。据《南方都市报》8月5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徐滇庆日前在《中国房地产报》发表文章,表示如果深圳房价一年内下降,他将在南方都市报用整版篇幅向市民致歉。深圳地产研究人士"牛刀"闻讯,要与他狂  相似文献   

4.
物业税也好,房产税也罢,主张征收的理由,首要的就是可以降低房价。征税可以降低房价吗?权且算一笔简单的账。对于只有一套房子的人,如果税率每年为房价的1%,100万的一套房子每年需缴税1万,也就是差不多两三个月的工资没了,但房子我必须住,不能住到马路上去,不能卖房。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2,(4):47-4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提法意味着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正从最初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转向“房价合理回归”,也就是说,“降价”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明确。  相似文献   

6.
叶檀 《创造》2011,(11):82-82
1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绝不动摇。这是首次提出下调房价,而非稳定房价,说明我国的房价已经从稳定进入下行阶段。  相似文献   

7.
尽管房地产调控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但是,就最近所释放的针对调控本身形成的“话语权力斗争”而言,“危机论”渐渐弥漫开来。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他认为:严厉的调控必定带来房价下跌。而当房价在12个月内下跌30%,那么整个房地产行业就灰飞烟灭了,估计会形成1.02万亿的不良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将上升3.2个百分点。而中国银行体系目前正处于同不良贷款巨兽搏斗的关键期。同上述判断相似的还有一些外国投行经济学家,一部分外资投行在京沪房地产投资和炒作上赚取了很大的价值,他们也是房价下跌将导致“家庭财富蒸发论”的热心鼓吹者。这种“危机论”遭到了买不起房的草根阶层一致谴责。  相似文献   

8.
近期.有关上海房价的争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争论缘起于上海市社科院提交的一份报告。该报告表明.2007年3月,上海市房价6年来首次下跌0.5%。据此,一些专家作出了上海房价已进入“正常”范围,宏观调控已经“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语:在中国,可能没有哪个行业像房地产业这样受到“举国关注”。谈到房产,必谈房价。谈到房价。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忧心忡坤;谈到房价,众多的开发商喜笑颜开;谈到房价,老百姓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人大月刊》2010,(2):14-15
加快经济转型 遏制房价上涨 2009年,上海房价涨幅较大,地价创出新高,房地产收入占了上海新增GDP的半壁江山,房价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2.
近期有媒体报道,深圳市今年一至五月的房地产税收已达近50亿元,全年预计将超过100亿元。而在房价涨幅同样可观的北京,今年一季度已完成房地产税收65.4亿元,比去年同期猛增13亿多元……种种迹象表明,2005年以来以“控制房价”名义出台的多项税收政策,伴随着房价一路猛涨的走势,如今已在税收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3.
《现代领导》2010,(3):11-11
上海市市长韩正3月7日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从上海目前的房价来看。确实上海的房价太高了,这个房价已经背离了老百姓的收入。上海房价的增长已经脱离了实际,这种状况必须要改变。  相似文献   

14.
薛涌 《同舟共进》2010,(8):25-27
在关于住房问题的讨论中,主流意见一直在寻求市场化的解决方案。许多人认为,现在房价暴涨,是市场不够完善所致。其实,即使市场机制“完善”,房价恐怕还是会高速上涨。不久前房产大鳄任志强在比较中美大城市的房价时,称中国大都市房价平均44460元/平方米也未必高。  相似文献   

15.
天下     
《人民公安》2010,(5):6-7
<正>未来20年中国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3月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说。但他同时强调,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更大。  相似文献   

16.
牛刀 《民主与法制》2011,(18):28-28
这个房价不涨不跌,1至3月还在环比下降,4月份来了一个翘尾,又往上涨了。谁也说不清,但是,细细一琢磨,所有城市的房价起码还没有明降,有的还涨得比较猛。比如三四线城市,有的在飞涨,所以,许多城市甚至县城还在强行大拆迁,视法律于不顾,视国务院通牒于不顾,因为有暴力,因为有暴利。你说房价岂能不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现在社会对房价疯涨是一片打压之声,但奇怪的是每当有新盘推出,售楼处都是人头攒动、一抢而空。看来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作些冷静的分析。以笔者的眼光看,推动房价居高不下的,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杨叶秀 《创造》2008,(7):110-111
在2007年里,给购房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一路快领跑”的房价,人们的收入、存款增长速度和房价的涨势相比显得太慢,工薪阶层的购买力已无力承受高涨的房价。房价作为民生热点引起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对此,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如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给、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来抑制不合理的房屋需求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20.
代表委员追问房价“节节高” 房价有下浮50%左右的空间。——全国人大代表袁超语出惊人,袁超指出,开发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增加了开发商与权力交换的成本,而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推高了房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