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陈玲春 《群众》2024,(4):12-13
<正>2023年以来,文旅市场加速复苏,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从淄博、哈尔滨“爆火出圈”,到各地文旅部门借势营销;从热门景点一票难求、人潮涌动,到“跨城观演”“、村超”、元宇宙等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加上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和消费政策的密集出台,折射出人们对文旅消费的巨大热情。扬州拥抱新需求、依托新技术、打造新业态,不断拓展文旅消费新产品、新空间,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需求。2023年,扬州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000亿元,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2.
张家炯 《群众》2022,(10):39-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建设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连云港市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让市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目标,以提高有效供给、培育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环境为着力点,促进新型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3.
华迎 《人民论坛》2023,(2):76-80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突破式发展催生电子商务模式业态不断创新,新电商成为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关键力量。新电商通过对“人、货、场”进行重构,以内容激发用户兴趣为起点,从注重功能型消费转向全面体验型消费,基于智能技术精准实现人货匹配、多场景融合创新,通过社交互动触发网络效应,实现效果转化。新电商模式缩短消费决策链和供应链,从消费端和供给端实现双向降本增效。新电商以需求端为入口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赋能中小微企业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通过新兴智能技术赋能以人为中心的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由链向网的数字化新电商生态,促就业稳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和国货复兴,畅通“双循环”,带动产业协同创新,加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组织、技术和产品创新,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四川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突破点。通过分析数字文旅发展趋势,结合四川数字文旅经济发展机遇,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要素开发、促进数字经济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扩展数字文旅应用场景、培育数字文旅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要求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而数字经济就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数字文旅产业正成为促进当前旅游业转型升级与新型业态成长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数字经济既是引领实体经济创新的引擎,也是助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是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创新的重点政策方向。我国是文旅大国,海南是文旅IP持续增长极,文旅产业与金融合作不断深化、领域持续拓展、层次愈加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与就业的重要动力源。然而,旅游业受季节性波动影响大,加之无形资产占比高、投资回报周期长、资金流压力大等难题,制约了文旅产业获得高效便捷融资支持。解决目前我省文旅产业和金融业融合模式陈旧、投资者入场难等问题,可用好相关优惠政策,打造创新性文旅金融产品交易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参与海南文旅项目的金融机遇,更好满足海南文旅资源开发的资金需求,进而增加海南国际旅游资源定价权。  相似文献   

7.
袁帅 《小康》2023,(12):43-44
<正>数字文化是数字中国“五位一体”的关键一角,是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模式”的重要支撑。如今在我国各地,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行业趋势。文旅行业从业者纷纷利用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开展数字文博、云展览、云演播、网络直播等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激活文旅新业态。  相似文献   

8.
Z世代因成长于经济富裕、科技发达、少子化的社会环境中,在消费市场中成为最大的消费主力军,并且在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上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亚文化特征。本文以当下最受Z世代群体欢迎的盲盒消费为切入点,分析Z世代在盲盒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表征及其形成机制。洞悉Z世代群体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与市场消费过程中的亚文化现象,能够从机理上把握Z世代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有助于我们从Z世代的生活境遇中把握他们的代际更替和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强力推进数字经济与文旅深度融合战略下,文旅数字化与数字文旅化正成为新产业动能和新经济趋势。立足“互联网+”融合创新思维,遵循利益相关者协同共生的产业发展逻辑,进一步厘清数字文旅产业的本质含义,揭示其五大数字产业融合功能,进而从技术、设备、内容、平台四维数字化资源架构数字文旅产业协同生态结构体系,提出用户导向、价值驱动、内容为王、平台突破、分类施策五大融合路径及统筹合作、数字安全、金融支持、数据流通、人才支撑五个方面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乡村振兴、城乡共融共美,是时代所趋,也是群众所盼,特色乡村旅游农业便应势而起。重庆乡旅农业发展资源丰富、前景广阔,为推动重庆特色乡旅农业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顺应乡旅农业发展新趋势,满足消费新需求。乡旅农业作为农业新业态,以绿色为本、产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径,满足大众"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的消费新需求,正成为"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靓丽风景线。重庆山水资源独特、立体气候明显、巴渝文化厚重,  相似文献   

11.
文旅产业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本文以张掖市为例研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切入,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在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的同时,通过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产品供给,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消费水平,实现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的观点,对甘肃乃至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容 《重庆行政》2021,(3):110-111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经济增速下滑,经济主体受困,金融风险加大,内外经济失衡.为应对严峻情况,中央及时作出"六稳六保"工作安排,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提振文旅消费内需成为关键抓手.疫情发生时,正值春夏季文旅旺季的重庆市文旅市场遭遇重创,虽然重庆市相关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开展了第五届"文旅惠民消费季"和"文旅企业营销创新补助计划"等两项重点工作,但短期内面临疫情防控阻碍流通、文旅消费乏力等难题,中长期仍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产品供给、收入支出匮乏、消费环境氛围提升等挑战.目前,在疫情逐步好转的有利局势下,需凝心聚力,把握良机,长中短期结合分步实现文旅消费回补,促进文旅及相关产业企暖回温.  相似文献   

13.
金宝强 《群众》2023,(4):18-19
<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金陵文化的摇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我们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文商旅融合,在擦亮文旅新名片、布局文旅新产业和培育文旅消费新模式等方面不断发力,全力建设最具人文历史品位的街区。近年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相似文献   

14.
疫情冲击下,我国线上消费快速发展并催生出一批新业态新消费模式。步入"新消费时代",人们对"新消费"的需求和依赖逐渐转化为消费习惯,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相较于以前的"买什么""如何买","新消费"更重视"买得好""有品质"。面对目前存在的供需不匹配、供给不足等现象,亟待通过供需两端齐发力,以"新消费"引领供给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更高质量满足消费需求,从而促进消费和产业"双升级"。  相似文献   

15.
正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1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3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相似文献   

16.
霍达 《人民论坛》2023,(18):46-49
数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重构与消费升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催生了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我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出从“满足基础需求”到“常态化品质化升级”、从“单一渠道消费”到“全渠道消费融合”、从“追逐外资光环”到“国货信心崛起”的发展趋势。在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深入挖掘数字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潜力,将为全球市场的经济重构与可持续性消费升级提供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新国潮是在现代消费社会语境下诞生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文化的新文化现象,从最初的国潮演变为颇具普遍性的新国潮产业活动及社会文化症候。随着Z世代文化在当前社会诸多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凸显,新国潮通过巧妙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实现了较高的文化认同,呈现出从小众化向大众化的演变趋势,不仅丰富着社会文化的体验形态,也一定程度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当下年轻群体深入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提供了契机。新国潮文化通过特定的物质或精神产品载体实现着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然而,新国潮文化现象的持续,还需充分体察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挖掘潜在空间与多元实现路径,提升新国潮相关产业的成熟度,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正受新冠疫情"黑天鹅"效应倒逼,数字技术与各行业融合"渐入佳境",以在线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持续迭代、加速成熟,"无接触""宅生活""云消费"成为数字生存新常态,正适应、引领、创造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新需求,  相似文献   

19.
"北京要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现阶段应重点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和数字要素市场建立。""北京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特质的时尚商业体系。""北京要营造书香之城,应积极发展实体书店,广泛开展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秋冬以来,“围炉煮茶”频频“出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频“吸粉”。作为新消费风潮,“围炉煮茶”既融合传统文化,又符合年轻人消费时尚。国内文旅市场偏好的最新变化,事关浙江文旅产业迭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激发消费新活力、扩大国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