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社会心态不仅对于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以及公众情绪非常重要,而且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基于CSS2013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安全感、社会情绪和环境意识三方面考察了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现状,并探讨了社会质量对社会心态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整体上处于积极健康状态,正向社会心态是共识;社会质量是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而言,社会经济保障水平越高的个体,其环境意识越强;社会凝聚对三类社会心态都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方向一致,即社会信任有助于积极社会心态的产生,而对社会冲突的感知则会催生消极社会心态;社会融合对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情绪有显著影响;社会赋权对三类社会心态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据此提出通过提升社会质量优化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3.
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各种因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社会心态是由这些因素构成的道德反应机制,道德行为要通过这个反应机制形成。社会心态构建道德行为的起点的六种方式是:态度的方式、感觉的方式、理性的方式、规定道德行为标准的方式、“场”效应的方式、构建和传播道德价值观的方式。从“自我觉知的社会心态”、“群体的社会心态”、“客我与主我相结合的社会心态”中则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心态对道德形成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起点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骂国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情绪大致有四种:一是逆向社会情绪;二是群体性怨恨情绪;三是异向社会情绪;四是跟风社会情绪目前的一些社会心态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有学者指出,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有之,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亦有之;一些富起来的群体、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有之心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柳宗元贬谪时期的作品,从“统合儒释”思想给予他的心灵慰藉中,探求其复杂的创作心态,一是穷愁著书、自我慰藉,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抑郁、寂寥、愤激的情绪,有利于平衡心态;二是文以明道,这种态度使他摆脱了单纯注重文章外在形式的园囿,转变为强调“文以明道”,从而使其作品更有现实内容和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朱力 《人民论坛》2014,(7):6-10
当浮躁在一个社会中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或者在群体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特征。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知与行为上对其不适应的反应。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它不是人为可以消灭的。浮躁心态的对立面就是冷静、淡定、理智的社会心态。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对此心态的调控,二是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7.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28):5-5
我国社会心态存在“十宗病” 近期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存在十大社会病症,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虑症位列前三项,其他七项为:习惯性怀疑、炫富心态、审丑心理、娱乐至死、暴戾狂躁症、网络依赖症和自虐心态。诸多网民认为,官员群体存在信仰缺失危机,部分官员“不问苍生问鬼神”暴露了权本位的病态心理,治理社会病症还需从执政党做起。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在我国城市白领群体中弥漫着明显的焦虑情绪。一个流传甚广的玩笑是把“白领”称之为“这个月工资白领了”,就是白领群体焦虑情绪的一种幽默表现。还有,“白领们”普遍不愿意认同自己白领身份的现象,也道出了白领群体背后的焦虑和不安。作为一种群体性或社会性焦虑,白领群体的焦虑情绪既是当前我们社会中某种特定社会心态特征的反映,也是白领群体所处的特定生存状态和社会环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眼下,浮躁已成为一种“流感”,传染了一些领导干部。一些领导干部的浮躁,从浅层次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和心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人做事的一种不良“做派”。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所谓“神难凝”,引申来讲,就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心猿意马,志大才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心态危机和失衡问题凸显,尤其是负面社会心态的蔓延,如焦虑怨恨、逆反冷漠,仇官仇富等。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应深入考察负面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负面社会心态的影响,进而科学理性地应对,积极培育良好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1.
邵青 《群众》2012,(12):69-7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工作,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的工作,被誉为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新的形势下,人们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压力越来越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导致情绪波动,影...  相似文献   

12.
祖言 《今日浙江》2011,(5):40-40
心态,简单来说,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的情绪、情感反映。在得与失、安与危、荣与辱、进与退等各种情况面前,有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态宁静超然;有的人“得则大喜、失则大悲”,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11,(15):5-5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社会变革下,公众心态加速演化,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特征。作为一种社会及社会成员共有的宏观心理状态和社会意识,公众心态是反映社会变迁的“观景之窗”,更是有效进行社会治理的“关键抓手”。在大变局下,合理调适公众心态,培育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众心态,将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廉思 《人民论坛》2023,(3):32-35
青年社会心态具有“社会晴雨表”和“风险预警器”作用,对于认识把握社会发展大局、研判政治经济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带领的课题组通过对青年心态三个方面的把握,提出当前青年心态的一些新特点。对此,应加强青年心态分析研判、分类开展青年思想引领、打破青年就业年龄限制以及促进青年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等。  相似文献   

16.
付桂芳 《求索》2013,(6):243-245
大规模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不仅涉及制度政策与社会管理问题.更涉及心理融合与心态变迁问题。本文在社会心态的内涵与核心维度基础上,从社会建构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人本主义心理角度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知、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以及自我效能感与其社会心态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并指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重视、为其提供心理服务、促进其与当地居民的心理融合是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浅议台湾知识分子心态刘以籁,马心仪台湾知识分子历来对台湾的思想传播、舆论导向、民众情绪等产生独特的影响,从而对海峡两岸互动、联系和推动和平统一进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对台湾社会进入转型期后的知识分子心态,特别是对统一和两岸关系问题的心态作一分...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主要表现为:炫富心理作祟与仇富心理滋生,怀旧心理泛化与弱势心态萌生,焦虑情绪的纠缠与倦怠心态的困扰,对“体制内”的盲目迷恋与对政府公信力的非理性质疑.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制度体制转型造成的利益冲击、文化多元化发展带来的价值冲突、主体意识不够成熟导致的认知困境以及网络媒体广泛应用的负面效应有一定的关联.为此,调适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心态可能会通过某些机制对社会行为者形成模糊的、潜在的、情绪性的影响。要想全面把握社会心态和行为取向之间的社会心理机制,其中一个不应被忽略的重要成分就是动机。本研究从需要满足的角度对社会心态的动机成分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与日常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几种基本需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安全需要、信任需要、公平需要和社会支持需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新旧文明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在这个交点上,代表“上海文化”的“上海人”又都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地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不断地为上海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基因,也不断地被“上海文化”所同化。因此,从相当程度上说,“上海文化”的种种鲜明特征,乃是国民心态在那种特定环境下的折射与激发。于是,今天我们解构上海文化,实际上也是在解构我们的民族心态民族心灵:面对这样一个新旧交替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国人心态现在怎样将来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