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时人们常常谈论这个观那个观,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权力观、政绩观等等。“观”就是对某一问题总的根本的看法。我们党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这“三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所谓世界观,即宇宙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毛泽东特别重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他要求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毛泽东所讲的世界观,不只是从自然观中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角度讲的小世界观。而是包括历史观在内的,“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大世界观。所谓人生观,是关于对人生总的看法,人活着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还是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所谓价值观,是指对一定信念、倾向、主张的态度和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化,不同阶层、群体因利益矛盾引起价值尺度、目标的碰撞。以及人的个性的充分释放,价值观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青年毛泽东人生哲学的基本特点侯金娥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思考和探求"人生观"中的诸如:生死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实践观、幸福观、真理观等问题。在毛泽东的人生哲学体系中,不仅对人生哲理和人生道路作了精辟的论述,而且还提出和阐发了关于正确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元旦谜趣     
2005年,在“吃”这件事上,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被食品安全所吸引了。苏丹红、孔雀石绿、禽流感……这些食品安全问题让吃得平安成为人们最大的希望。其实,健康饮食包含更丰富的内容,许多食物的营养还有待于被发现。在2006年,老百姓日常最关心的“吃”会呈现出什样的新趋势,如何才能吃得更好、更健康,专家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贯穿于不同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一根主线,与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相辅相成、贯穿始终,随着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逐步成熟而不断完善。本文通过阐释毛泽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指导经济生产的方法和原则,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毛泽东研究经济问题和做经济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历史唯物主义眼光观之,毛泽东经济思想中的群众观,强调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生产的主体,也是其它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郭淑兰  曹富雄 《求索》2010,(2):83-8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作了“发生一发展”说、“本质一特征”说、“结构~功能”说等不同层面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针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价值观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时人们常常谈论这个观那个观,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权力观、政绩观等等。“观”就是对某一问题总的根本的看法。我们党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这“三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所谓世界观,即宇宙观,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1978年的“北方谈话”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都是他创造性理论活动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在形成背景、创新内容以及功能特征上存在许多共性,而在阶段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成熟度上又有差异。无论共性还是差异,都映证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统一性,这与毛泽东个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断裂与矛盾”,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一结论的作出,对于新的理论创新不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1972年9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毛泽东指着在旁的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说:“噢.此人是周朝人.是文王的后代。”周恩来说:“周文王姬姓,姓他(指姬鹏飞)的姓,不姓我的姓。”  相似文献   

9.
谈话犹如敲鼓是一门艺术。我们在与职工谈话、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场合、方法、用词语调。 一是众人面前不用“重锤”。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在日常调解职工思想情绪时,常会听到“当着大伙儿的面训我,太不给面子”的抱怨。有的人甚至产生“对着干”的  相似文献   

10.
从让民作主到由民作主——毛泽东与邓小平民主观比较张爱军无论是毛泽东的民主观还是邓小平的民主观,内容都极其丰富,并都给中国的民主实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仅从“让”民作主与“由”民作主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在一个侧面揭示他们二人民主观的异同点。一1945...  相似文献   

11.
早在“五四”时期,处在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的毛泽东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婚恋理论,观察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婚恋问题,形成了他早期的婚恋观。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将大裨益。(一)毛泽东早期婚恋观是建立在对旧的婚姻制度尖锐批判基础之上的。首先,毛泽东深刻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中的“婚姻命定”观。所谓婚姻命定,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它受佛教、儒教的“因果说”的影响,把人们缔结婚姻关系看成是“前世注定”的。毛泽东指出:“服从婚姻命定论的婚姻,在中国社会大概要占十分之八。”这些人根本没有品尝过“恋爱”的滋味。在  相似文献   

12.
因着杜修贤(晚年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与顾保孜合作的《红镜头》(红旗出版社2013年版)的畅销,由此还衍生出同一作者的诸如《聚焦红墙:1965—1989共和国红镜头》《共和国红镜头:中南海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红镜头中的毛泽东》《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等一批畅销书,其中两则关于林彪的史料流传甚广。一说1971年“五一节”的天安门焰火晚会上,林彪竟姗姗来迟,让毛泽东虚席以待,入席后又视若无人,竟不与毛打招呼。不几分钟即离席一去不返。另一则说这年6月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访华,林彪在参与毛泽东会见并谈话的过程中,竞不顾外交礼仪,独自离席去外间大厅,枯坐一角,直至谈话结束,客人辞别,终未现身。这两则关于林彪的史料,皆因提供者“现场目击”的身份而似乎具有毋庸置疑的可信性。然而,人情世故的常识又不能不令读者生疑:这是真实的吗?1970年8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毛、林交恶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当事者都是阅历深广的政治家,林彪作为弱势的一方,敢于如此不近情理乃至“嚣张”吗?  相似文献   

13.
信息窗     
信息窗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河北省妇联近日召开“毛泽东妇女观研讨会”。来自省内热心妇女问题的理论工作者、妇联干部共计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省委副书记李炳良做了重要讲话。会议提交论文近30篇,与会人员就毛泽东妇女观的内涵、研究毛泽东妇女观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4.
曾启强 《传承》2003,(3):38
开国领袖毛泽东终生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一支钢笔不舍得丢掉,一块手表不舍得换新的,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在饮食上长期坚持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毫无半点奢侈浪费之气。百姓的饮食习性毛泽东历来对饮食要求不高,也不讲究,以“吃饱为原则”。他年轻时,故意吃冷饭、剩饭、馊饭,磨炼自己的肠胃,以适应艰苦斗争的环境。建国后,他日理万机,工作起来经常是废寝忘食。可是他饿起来却狼吞虎咽,说自己是“农民生活习惯”。他不大吃鸡和鸡蛋,却喜欢喝鸡汤。他爱吃酱肘子、腊肉和霉豆腐。因此,炊事员每年都要腌制一些。他在…  相似文献   

15.
论幸福     
人的一生,孜孜以求的其实就是两个字:幸福。 决不会有人愿意生活在痛苦与不幸之中!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 虽说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却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人们幸福观的形成,深受其家庭环境、自身条件、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6.
信仰小议     
信仰是一个人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人类的精神王国中,信仰影响、支配和制约着人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毛泽东同志曹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观古今中外,凡那些功齐天地、名垂千秋的英杰,身上确实闪烁着一种“精神”,这“精神”就是他们的崇高信仰与执着追求。 但是,一个人的信仰确立是受主观世界与客观外界因素共同制约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生活领域、人生阅历、知识水平、认识角度的差异性,因此,人的信仰无疑也是千差万别的。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和建立社  相似文献   

17.
多吃粗粮,多吃鱼肉、豆制品,饭菜咸淡适中。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上了年纪的人不能在饮食上马马虎虎,否则就不能“健康七八九”,百岁就成了梦了。  相似文献   

18.
“自我实现”是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中心命题,也是其人生观的深刻反映和表征。关于毛泽东自我实现论的来源,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它来源于西方近代文化,主要是对格林、泡尔生、柏格森、尼采、康德等人伦理学的继承和综合;另一种意见则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结论是受“西方中心”论影响的产物,“没有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内在接受机制,具有夸大文化外因作  相似文献   

19.
王理 《人民公安》2009,(24):44-47
毛泽东所坚守的革命消防观.是他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生动体现。也是新生共和国建立前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理性结晶。  相似文献   

20.
烹饪艺术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烹饪,是一项精湛的技术,也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烹饪艺术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在烹饪中,同样存在着美、美感、审美意识、审美活动和美学、美育。饮食是人的第一需要,一日三餐必不可少。饮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吃足求温饱;第二阶段是吃好求美味;第三阶段是吃好求健康。随着人类饮食的不断进步,烹饪艺术应运而生。烹饪艺术不限于酒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讲究烹饪艺术。这就是说,烹饪艺术是研究人们饮食的一种艺术,包括菜肴,面点、宴席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中国人讲究吃举世公认,对烹饪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