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  卢磊 《民主与法制》2008,(11):28-29
“如果不是与枪支打上交道.我不会落到这个田地。”2008年4月30日.在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看守所.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雷军一脸沮丧。 此前.在广东打工的贵州人雷军月收入5000元.家庭生活无虞。2007年.他开始制造枪支.尔后卖往广西、河南、安徽等地.从此开始了歧路人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安》2010,(2):48-49
案例: 赵国贺刚刚通过保安服务公司的笔试和面试,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新的押运队员。从小就对军人有着崇拜之情的赵国贺在一次招聘会上看到了保安服务公司的宣传图片,顿时就被这个职业吸引住了,他毫不犹豫地当场就报了名。在赵国贺看来,押运员最神气的就是有"枪"。在一次完成押运任务归来的路上,赵国贺开始"显摆"起来,拿起枪瞄东瞄西,他的班长孟辉当场将其制止住。不一会儿,他又开始鼓捣起来,对枪支进行拆卸。对此,孟辉立即制止了他并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孟辉告诉他,国家对于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这可不是儿戏,要严格遵守规定,每个押  相似文献   

3.
公安院校射击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枪支是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有力武器,对于打击犯罪、保护自身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安民警必须熟练地掌握枪支的使用方法,具备良好的射击技能。而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民警察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学生准确使用枪支能力的重任,通过射击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很好地掌握各种枪支的结构、性能和故障的排除,并能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实弹射击,提高命中率。实践表明,学生射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日后走上警察岗位的执法能力。笔者多年在公安院校从事射击教学和心理学教学工作,试图对射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枪支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但仍有大量枪支流散于民间,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搜枪犬具有灵敏的嗅觉,通过对枪支射击残留物、枪油和枪弹内火药的识别,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持有枪支,已具备在查缉违法枪支、日常警务以及执法执勤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警务活动中枪支走火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近年来,警力不断下沉,越来越多的民警充实到公安一线。在实践中,民警枪支走火导致民警或群众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使用枪支安全意识淡薄是发生枪支走火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某市“3.17”流弹致民警死亡案。在该案中,民警没有严格执行枪支操作规定,在持枪时没有将食指放在扳机的护圈外,而是放在扳机上,从而导致在由楼上眺下时,因剧烈震动而引发枪支走火,造成同伴牺牲的严重后果,其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很多针对公安民警用枪的规定和条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主要有《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枪支管理法》、《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只有《规范》的内容较为全面、紧贴实战地支撑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实战中佩带使用枪支的相关操作。在《规范》出台之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公务中使用枪支在很多方面操作不规范、安全漏洞较多,  相似文献   

7.
测试技术在涉枪案件中较广泛地应用于对枪支杀伤力的鉴定。枪支杀伤力的测试主要是测量弹头的运动速度,枪支致人伤亡的威力测量主要是对枪支初速的测量。测试方法有接触测试法和是非接触测试法两种。  相似文献   

8.
张耀宇  林笛 《人民公安》2014,(14):10-13
<正>依法使用武器警械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权利,只要合法、规范地使用枪支,就无需有后顾之忧;而民警依法使用枪支,目的就是为制止犯罪、保护民众,群众更无需担心。面对严格的枪支管理使用法律体系以及社会舆论压力,一些民警仍然不敢"安心"用枪,同时也有一些群众对"频频上镜"的民警配枪存有疑虑。对此,本刊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肯定地表示,依法使用武器警械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权利,只要合法、规范地使用枪支,就无需有后顾之忧;而民警依法使用枪支,目的就是为制止犯罪、保护民众,群众更无需担心。  相似文献   

9.
北京:公开销毁非法枪支□本刊记者冯芝芬秦友友北京市公安局将收缴非法枪支作为春季严打整治行动中的重点工作。4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召开大会处理了王春立等14名涉枪违法犯罪嫌疑人,首次公开销毁万余支非法枪支。图一、装满枪支的装料罐把枪支送进了炼钢炉销毁。...  相似文献   

10.
胡爽 《公安研究》2011,(7):70-74
公安机关依法、正确、规范使用枪支,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准确把握规范使用枪支的依法、必要、限度原则,深入分析当前公安机关枪支使用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拓展培训考核的广度深度、建立健全善后处理机制,切实解决公安民警不能用枪、不会用枪、不愿用枪以及滥用枪支的问题,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香港警方怎样管理和使用枪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警方在枪支管理和使用方面有非常严格、明确、具体的规定,十分重视通过大量的培训工作和加强对枪支的管理,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警务人员因公伤亡和滥用枪支问题的发生。   2000年 6月 19日至 25日我们赴香港和澳门,就两地警方有关枪支管理、使用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港澳警方尤其是香港警察有关枪支管理、使用方面的情况,颇受启发。   (一 )管理严格。《香港警察通例》 (以下简称《警察通例》 )和《香港警察程序手册》 (以下简称《程序手册》 )对枪支的管理有非常全面、具体的规定:   1.枪支的…  相似文献   

12.
冷兵器暴力和恐怖活动不断危害着我国社会发展。根据目前冷兵器暴力恐怖发展态势,加强内地基层警察警务枪支近距离应急射击能力提高建设很重要。警务枪支近距离应急射击能力包括应急射击技能、应急意识、安全习惯、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种素养。针对警察近距离使用枪支面临的现实环境,我国内地基层警察警务枪支近距离应急射击能力提高应在法律制度环境改善和应急射击训练环境改善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3.
“福将”郑玉良本刊记者马有余提起“福将”郑玉良,吉林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倒不仅仅因为他是公安局长,也是因为他身高体壮,四方大脸,一副“福”相。人们是怎么认识了他的呢?1991年下半年,吉林市相继发生了“724”、“1006”枪杀政治干警、抢劫枪支...  相似文献   

14.
警察携带枪支行为具有公务枪支管理行为与使用行为的双重性质。其作为使用枪支行为的起点和重要形态,应当受到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严格规制。对警察携带枪支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宏观上,确立警察携带枪支的原则,主要包括最小携带枪支原则、安全携带枪支原则和便于使用枪支原则;微观上,进一步明确携带枪支的具体要求,细化携带枪支的禁酒规则及在航空器上携带枪支的规则等。  相似文献   

15.
丢失枪支不报告罪的设立促进了我国枪支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对于维护我国枪支管理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丢失枪支行为包括枪支被盗、被抢以及被骗等失去了法定枪支的情形。"不及时报告"与"严重后果"之间具有刑法因果关系。民兵可以成为丢失枪支不报告罪的主体,单位应该纳入丢失枪支不报告罪的主体范围。本罪属于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警务用枪受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民警遭暴力袭击的伤亡数居高不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地非正常地限制了民警使用武器.这主要是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忽略了民警自身的安全保障;对警务工作危险性、突发性的特点认识不足;枪支管理法规缺乏完整性,枪支使用部分环节出现盲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要确立依法使用武器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要手段和保障的理念.二要增强对警务工作危险性、突发性的认识,简化枪支管理使用程序.三要建立和完善枪支管理法规,确保警务用枪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警察使用枪支的行为常常引发社会的关注,对开枪的正确与否也争论不断。要厘清警察用枪行为的对与错,应当明确警察使用枪支的目的、使用枪支的条件、使用枪支的程序,并为警察正确使用枪支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16日,江西省樟树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在南昌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历经七个月艰苦卓绝的工作,彻底摧毁一非法持有枪支、非法制造枪支、开设赌场、抢劫、寻衅滋事等作恶多端的恶势力犯罪团伙。  相似文献   

19.
目前涉及“枪支杀伤力”的刑事技术鉴定逐年上升。枪支“杀伤力”是指该枪支能否构成对公民的伤害。有关部门在研究与制定“枪支杀伤力的标准”时应考虑 :致人伤亡的首要因素动能或比动能 ,枪支对人体致伤部位 ,枪支犯罪的严重性 ,子弹的形状、质量、速度 ,检测仪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公安民警枪支使用的能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民警使用枪支的能力,直接影响现场的执法能力。要提高公安民警使用枪支能力,必须加强规范枪支使用训练。通过科学合理的枪支使用训练,使公安民警使用枪支的实战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