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对华网络空间战略主要散见于美国制定的相关战略措施,以及具体的对华战略互动之中。借助建构主义的结构观可塑造出美国在网络空间中以中国网络威胁为主要特征的观念结构及在这一观念结构下对华采取的"防范"、"进攻"、"规约"等战略选择,即美国基于网络空间的实力对华进行多方防范,在网络空间积极进攻以达到技术渗透和意识形态颠覆;借助网络话语权进行规约等,以期达到在网络空间的对华"控制",确保中国不断增长的网络实力难以对美国网络霸权构成挑战。美国对华实施的网络空间战略也面临着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复杂情况,其战略呈现出的单边主义及霸权主义倾向不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网络军事战略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该战略为美军在网络空间有效开展行动、保卫国家利益提供了指导方针。鉴于互联网和其他军事行动领域的紧密联系,网络空间军事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为此,美军不断加强网络战和网络威慑能力建设,进攻性倾向越来越明显。通过加强与盟友及伙伴国的合作打造网络军事同盟,美国力图引领未来网络空间秩序的发展方向。然而,美国的网络军事战略面临一系列挑战。网络空间的结构性特点使得美国难以实现在该领域的绝对安全,美军构建和维护网络空间优势地位进而谋求网络军事霸权的构想将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战略竞争已经成为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战略目标来看,由于中美经济社会发展都高度依赖于网络基础设施,因而两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对内目标有相容之处,但由于中美对核心网络安全利益的不同界定,两国网络空间战略在对外目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战略手段来看,美国的网络安全战略是"以实力保安全"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网络空间战略则可以理解为"以治理谋安全"。从战略模式来看,对美国而言,控制、威慑、干涉、合作四种模式都被赋予一定重要性,从而组成了其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而中国采取的是以合作模式为主的网络空间稳定渐进战略。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空间领域大国博弈态势加剧背景下,欧盟调整网络空间战略,注重维护自身的网络空间主权,提出要建立数字主权和技术主权;加大对成员国网络安全的统筹协调,先后出台了多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进程,积极提升影响力与话语权。网络安全形势变化、网络空间大国博弈加剧以及"美国优先"对美欧网络合作带来巨大冲击,是欧盟调整其网络空间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欧盟网络空间战略的调整有助于中欧双方在网络空间领域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同时为双方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层面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宫云牧 《国际展望》2024,(1):54-74+159
拜登政府于2023年3月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这是自小布什政府以来美国发布的第四份网络安全战略报告。作为在网络空间拥有非对称技术资源优势与支配地位的国家,美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始终以护持网络霸权为目标。从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再到拜登政府,美国在网络空间的战略目标从国内控制、国际塑造、单边护持,发展为多边“竞赢”;其针对网络安全的策略也经历了本土防御、网络威慑、进攻性行动与综合性遏制四个阶段。美国政府相继推出的网络安全战略既具有延续性,又存在显著差异,其背后反映出美国对网络空间、自身实力地位与安全威胁的认知演化。随着综合实力的变化,美国对于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认知也不断变化。在地缘政治与网络空间安全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针对网络安全的战略叙事也随之变化,这成为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演进的主要驱动机制,由此加剧了网络空间的泛安全化与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大选"黑客门"为代表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并对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和安全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研究看,国际规范、治理机制等领域的理论范式对网络安全议题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但也面临着网络安全技术带来的挑战,需要在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一定调适。以美国大选"黑客门"为例来分析,已经出现了网络空间安全从分散到融合,网络安全态势从等级化到非对称,网络空间从权力扩散向网络赋权三大趋势。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采取务实举措,推进平等参与并建立综合性机制框架来共同应对上述挑战。对于中国而言,从建设网络强国的角度来看,应该直面当前国际网络安全面临的困境,主动设置议程,推动网络空间的规范建设,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稳定,使网络空间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是推动当前国际网络空间实现有效治理、塑造网络空间新秩序的重要路径。然而,当前实现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却面临着众多挑战,尤其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网络霸权的盛行。尽管是网络空间的后来者,但中国作为一个互联网大国的崛起,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主权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强调,尊重网络主权是保障所有国家平等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基础;以主权为中心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才能赋予其足够的合法性;基于网络主权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是实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由路径。当今中国正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其网络空间治理实践为实现真正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提供了新力量、新规则和新理念,这既是中国智慧的时代表达,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8.
鲁传颖 《国际展望》2016,(1):117-134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进程不仅涉及信息发达国家与信息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关键资源、网络权力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复杂博弈,还包括政府、私营部门和市民社会等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博弈。"棱镜门事件"在加剧网络空间治理博弈的同时,也推动各方政策立场持续调整,增加了治理合作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网络空间领域的博弈也反映出互联网治理与网络空间治理等相关治理理念的相互冲突与相互融合趋势。目前,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上的参与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需要以网络空间博弈的发展趋势和治理理念的演进为基础,结合"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以国际机制塑造、人才培养及技术发展等为核心建构长远、完备和全面的参与战略。  相似文献   

9.
权力结构、权力国际战略与权力运用是观察美国网络霸权的三个视角。在权力结构上,虽然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基础层与逻辑层稍有衰退,但在网络空间内容层,美国仍然主导着权力结构,足以支撑其霸权地位。在权力国际战略上,美国在网络空间成功建构了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价值观同盟关系,用以推动美国网权的扩散,为网络霸权的分担寻找国际支持,最终形成"扩散性网络霸权"。在权力运用上,美国通过强制、威慑、防范、建构等方式对别国产生影响,也通过吸引手段对国外公众产生影响。美国在虚拟世界建构的全球网络霸权不仅与美国在现实世界的霸权起到互补作用,也可能会对其霸主地位的日趋衰微起到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与国际社会相比,美国更侧重从战略和军事意义上讨论"公域问题",并表现出明显的战略焦虑。但客观上,在其所界定的海洋、大气空间、外空和网络空间等四个全球战略公域中,美国都拥有重大甚至全面优势。因此,美国对全球战略公域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想象。一方面,自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心已经由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全球性问题转向预防新兴大国崛起挑战其全球领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总体实力持续下降、战略资源日益紧张,全球战略公域逐渐成为美国新的战略聚焦,并被其视为维护"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支柱。由此而来的,美国认为中国在海洋、大气空间、外空以及网络空间等全球战略公域的全面发展有可能动摇其垄断和统治地位,进而加大了在上述领域对中国的防范力度。中国应在深入认识美国的战略矛盾和焦虑心态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塑造中美全球战略公域关系的有效途径,并引导全球战略公域秩序向正义与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布什连任后,对其中东战略进行了调整,以新的思维推进大中东战略.这就是打着"自由民主"和"反恐"的旗号,整合中东,清除美国所谓的"暴政"和"专制"国家,促进大中东地区国家的"民主改造".在保持绝对战略优势的情况下,美国的战略推进会取得一些成果,但也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挑战.外来高压客观上使"大中东"地区国家面临巨大转型,转型期内各国内部和地区局势面临的动荡又对美国形成更大牵制.国际社会对美国中东"新思维"的前景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国家对高度依赖网络的不安全感也日趋增加,由此引发的国家间冲突使制定全球网络空间规则显得非常必要且迫切。在应对网络有组织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中,以国家间合作为主流,而一般性网络冲突和网络战则体现出国家间利益的博弈。网络空间规则的制定主要围绕技术、军事安全和对策三个层面展开博弈。国家间的博弈主要表现为美国与欧洲对互联网主导权的争夺以及美欧与中俄在治理理念和模式上的对立。目前,网络空间规则的制定仍然处于"规范兴起"的起始阶段,要达成一项全球网络空间协定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明晰彼此底线并努力寻求共识应该成为推动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要实现向网络强国迈进的目标,应当积极关注和参与不同国际平台上有关网络规则的讨论,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勇于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晋 《当代世界》2021,(3):52-58
"阿拉伯之春"的爆发深刻影响了中东地缘政治,改变了以色列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以色列对"阿拉伯之春"的认知也经历了由喜悦、乐观到谨慎、理性的转变.面对中东新一轮地缘政治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色列采取了加强国防军建设、与美俄和阿拉伯国家等域内外大国发展关系、积极应对伊朗威胁等一系列举措.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将面临更多变数,但美以同盟关系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同时,巴以问题变化、美国与伊朗地区博弈加剧以及以色列面临的内部政治纷争将对其对外战略产生更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两岸问题的态度与政策是大陆对台政策面临的重要国际制约性因素。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构成了美国对台政策的四大支柱,在此基础上,美国以"战略模糊"为指导思想,通过"一个中国政策"在两岸之间进行"对冲/两面下注",试图维持现状,稳定海峡局势。通过对"和平解决"的强调,美国将台海问题的战略关注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在两岸政策上,对于现状和稳定的追求仍是美国对台战略的核心目标,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符合美国的总体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5.
应琛 《当代世界》2016,(9):50-53
正美国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行为通常被批评为采取"双重标准",但事实上,美国政府的立场与美国网络霸权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单向。美国政府在网络治理方面的立场是多方合力作用的结果。如果希望中美之间能够在互信的基础上开展对世界来说迫切需要的中美网络空间合作,就不能仅仅以"双重标准"对美国的网络霸权主义进行批判,还要从国家文化的视角来探察其网络霸权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特别是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由接触调整为"战略竞争"。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在经贸和安全等领域都有明显体现。从根本上讲,美国转向"战略竞争"是其规制中国的图谋失败所致,同时也是其内政外溢的一种必然结果。对中美两国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寻找更多的合作领域,避免"战略竞争"升级为战略冲突。  相似文献   

17.
周琪 《当代世界》2021,(2):4-11
特朗普执政4年采取的一系列对华政策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严重破坏.虽然特朗普竞选连任失败,但其留下的"政治遗产"对拜登政府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仍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当前,中国已被美国战略界和外交界视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但囿于美国国内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以及受到拜登基本政策理念的影响,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肯定会做出一定的调整,重点是更多与盟友联手来应对中国的挑战.同时,拜登政府也会寻求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正在成为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的大舞台,网络地缘政治成为大国博弈的一个分析视角。网络空间组成架构的地缘属性、网络空间活动主体的地缘属性以及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日益上升的权力,都构建了网络空间的地缘政治属性。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地缘政治逻辑包括六大方面:地缘政治思维构建网络安全话语和政策、网络空间人造壁垒与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合、网络主权问题强化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网络空间权力争夺重现地缘政治竞争、网络军事化趋势加强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网络问题逐渐被纳入传统地缘政治格局。由美国引导的大国网络博弈的地缘政治趋势对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形成了威胁,中国应与各国携手,超越地缘政治并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9.
网络空间治理是当前全球治理的重要命题之一。但既有网络空间治理机制不仅存在制度设计合法性和代表性不足、机制落实能力有限、机制运作巴尔干化和碎片化等特征,更体现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网络治理制度理念的根本性冲突,导致了严重的机制困境和治理失灵,难以有效解决日益凸显的政治关切及公共秩序问题。随着其群体性崛起,新兴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的机制建设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也不断提升,这不仅包含对传统治理机制的改革,也涉及网络空间治理新型制度框架的构建。需要指出的是,新兴国家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建设一方面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反对和牵制,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新兴国家的内部制约。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中国应坚持联合国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推动现有治理机制的有效改革,并与新兴国家合作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新型制度框架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网络空间冲突治理问题更是备受关注。与现实的物理空间冲突相比,网络空间冲突具有行为体多元化、进攻手段快速更新、冲突后果不可预知等新特点。这导致网络空间冲突治理面临认知分歧严重、规范难以有效管辖、威慑无效和"结构性难题"等现实挑战。因而,网络空间冲突治理需要转变治理理念,通过国家间务实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机制,并培育合作、共享的治理文化。作为全球网络大国,中国一直以来都积极倡导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治理体系。同时中国将在创新治理理念,弥合数字鸿沟,开展双边、多边国际合作等方面,为构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全球网络治理机制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