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祖国大陆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土地的国家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国家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祖国大陆的土地政策正是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个观点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究竟怎样理解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实质是什么?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我们深入地进行探讨。一公有制是指公共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所有制形式就是公有制,那是原始公有制,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共产主义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了,否定了原始公有制,这是历史的进步。当生产力持续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公有制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与此相对应的资本主义股份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占有制。它主要表现为以股份公司形式存在的资本主义"共同占有"制形式和以"劳动者联合体"形式存在的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公有制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理论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内的、同时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其他有关成分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层次,作为姓“资”姓“社”争论的延续,姓“私”姓“公”的争论也随之产生。这不仅使那些非公制经济心存疑虑,有的甚至千方百计挂靠到公有制经济单位,戴上一顶红帽子;也使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迈不开步子,陷入了困境。为了排除这些疑虑和干扰,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认真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回答了这一牵涉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从而在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在理论上实现了新的突破。1、对公有制的含义作出了新的科学界定,突破了以往将混合所有制中国有和集体经济排除在外的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5.
关于股份制 第一种观点认为,股份制就是公有制。马克思也认为股份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后为我国所用,就具有公有制形式。 第二种观点认为,股份制是一种新型的公有制形式——社会所有制。股份有利于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它以财产社会化为特征,即生产资料归各方共有,人人是股东,人人占有生产资料,体现了社会公有;它既不同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不同于私有制,可称为一种新型的公有制形式,即社会公有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国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当前深化国企改革需要做到3个到位。一、要走好企业所有制性质方向之位 根据《决定》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控制力涵义的解释,大量应该放开的国有企业、尤其中小国企,在改制中其所有制性质上需要作重新定位,即相当多的国企将不再姓“国有”,有的甚至可以改姓“民营”。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走出对公有制认识的误区。长期来,我们在认识上将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由此…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这个实行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制度,至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里,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奇怪的。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人的头脑里,这个问题却成了杂七杂八的一笔糊涂账了。以前就有某位“理论家”提出奴隶制等不同社会形态都有公有制的说法,现在又有“共同所有制”、“公众所有制”等所谓公有制的新解释,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所有制和股份制企业,都叫做公有制。经过这样一番演绎,他们就可以指鹿为马,把私有制说成公有制,冲破姓“公”姓“私”的界限,不问姓“社”姓“资”的前途,再搞私有化就简单得多了。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在转轨建制的今天,当代中国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有的人认为,我国是在不断地扩大资本主义,缩小社会主义;有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_匕义就是社会主义下的资本主义;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还认为,我不管你姓“社”姓“资”,只要有钱就行,走哪儿算哪儿。中国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坚持公有制还是搞私有制?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也是一个大最大非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深刻的认识。一、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重新审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这一基本矛盾 ,发现由此得出“公有制”适应社会化生产的结论不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逻辑发展的。社会化生产并不完全等于社会化大生产 ,它包含社会化大生产与社会化小生产两种发展趋势 ;而传统公有制形式 (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却是社会化程度较低的所有制形式。由此推论 ,公有制不是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唯一选择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须创新 ,增加它们的社会化程度 ,个体企业、私人公司和股份公司等都是适应社会化生产要求的不同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杨继国 《湖湘论坛》2002,15(1):70-71
有关股份制的性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已讲得很清楚:“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的说股份制是姓公还是姓私,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但至今有两种极端的不正确认识需要澄清:一是将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把公有经济的股份化改造等同于“私有化”;二是把一切形式的股份制都等同于公有制。对股份制的糊涂认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或者使国有经济现代企业改革方向误入歧途。一、对股份制性质两种极端认识的分析1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吗?把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的认识有其理论和实践两…  相似文献   

11.
发展私营经济是所有制结构理论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从经济体制方面考察,建国以来我们最大的认识误区,表现在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上。似是而非的所有制认识,导致了从本质上脱离国情,全方位地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生负面影响。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认识的误区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脱离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以所有制的性质、程度论优劣;二是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对立集中到所有制的对立上,僵化地看待公有制的实…  相似文献   

12.
在复习《经济常识》时,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然土地已不再是商品,为什么国家征用集体的土地或农民相互转包土地时要付钱呢?”对于这一问题,我是这样讲的。首先,土地所有权要求国家征用集体的土地时要支付一定数量的费用。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由此可见,在我国虽然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和私有权,但土地仍不是由全社会统一所有,而是分属于国家和集体两种公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论断后,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了新公有制企业的概念。针对厉以宁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新公有制企业之说在理论上尚不完备。但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其自身确实具有多种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使之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股份公司绝不是公有制范正不久前,一位地区领导人写文章,作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提出异议,否定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说“全民所有制的占有形式对我们目前的历史阶段来说是理论上的、理想化的,不是实际的占有形式”,对全体人民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产权结构是多元化的,因此,是公有制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目前,股份合作制已成为国有小企业改革的首选模式,本文拟在理论上对股份合作制作简单的探讨。一、股份合作制的特点股份合作制是指由企业90%职工共同出资买断或部分买断(不低于51%)国有或集体资产,从而构成企业法人财产为该企业全体或绝大多数职工共同所有的集体财产,同时又是属于职工个人所有财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  相似文献   

16.
罗马法上的占有制度是建立在小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以有形的“物”为规范的对象,传统财产法学理论对有形“物”的认识左右了人们对财产的理解。而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产的种类已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尤其在知识性财产占据主导的信息经济时代,占有制度在财产领域的制度地位应该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特殊性于金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一论断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公有制...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这是针对我国现阶段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及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困惑提出来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十五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十分重要。通过从部队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难点、热点问题来看,部分官兵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09,(8):40-41
刘日在2009年07月20日《学习时报》载文《“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应率先公示财产》: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败的终端机制,它最根本的指向是促进公权力的规范化运行。目前,全世界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对“官员财产申报制”立法。我们应当吸收这一人类文明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建立我们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我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问题官员的抵触和反对。不赞成的论调主要有四点:“个人隐私论”、“害怕露富论”、“社会震荡论”和“条件不成熟论”。只要我们真正把反腐败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识,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官员财产公示突破口可选在“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这些优秀分子身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理顺产权关系,做到产权清晰。本来,我国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代表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这是十分明确的。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都明文规定,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公有制特别是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