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仪式化的会议报道模式、信息含量的缺乏成为阻碍会议新闻传播效果的一大顽疾。都市报作为面向受众、以市场为导向、以新闻内容为主的纸质媒体,在重大会议新闻中所呈现的报道特点对会议新闻报道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日报》在"十八大"中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和呈现,来探究和回答都市报在重大会议新闻中应该呈现怎样的报道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法制新闻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其报道的目的和传播的社会效果表现为:疏导社会矛盾,规范受众的行为,引导受众遵守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用语的准确规范,不仅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增强受众对新闻的信任和喜爱程度,而且有利于一些政治常识、政策文件、专业和行业知识术语的普及。两会前夕,一些机构往往会发布《两会报道规范用语手册》《两会报道规范用语备忘录》之类的通知、提示或文章,提醒大家如何避免新闻用语错误。这不单有利于两会新闻报道的准确规范,对于日常新闻采编用语的规范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鉴于此,笔者特就几个在各种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政协、统战新闻用语错误作一些辨析,与广大读者和新闻工作者共勉。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和影响着中国传播业融入信息传播全球化体系的速度和深度.信息传播全球化的特点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更加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而受众素质的提高从一个方面能够促进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实现传媒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本文主要阐述在信息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受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新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失实的科技报道却屡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误导受众,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不仅科技新闻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提高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法律规制方面,有关部门也应大力加强对新闻监管体系的建设与规范,以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和避免此类新闻报道失实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包括了媒体对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蕴涵着媒体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目前,民生问题被众多媒体所追逐,出现了民生新闻热,民生新闻在党和政府与受众之间搭建桥梁,进而给民意话语权一个表达的渠道,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各家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时段、界面开辟栏目、组织策划、安排话题,使民生新闻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使民生新闻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民生新闻的采编上要注意把握导向,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宁夏日报>和<新京报>对"山西解救案"的报道反映出分时采访的优越性.新闻有着与生俱来的时效性,媒体的竞争力体现在抢独家新闻报道.一个重大新闻事件来临,记者以时效性为原则,进行滚动式采访和报道在本文称"分时采写".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媒体依据它的受众需求,会有不同的报道重点和报道方式,有取舍地采访也不离"分时采写"原则.  相似文献   

8.
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和受众选择的制约,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新闻策划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公关意识逐渐融合。在具体的策划运作过程中除要遵守新闻传播规律之外,还应遵循社会公益性、科学指导性、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成功地融入公关意识,可以达到媒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报道,从而树立媒体的整体形象,提高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新闻具有贴近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媒体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也不断增多,然而,各种媒体中对社会新闻报道的视角、侧重点也令不少专家、学者担忧,因为一些不良社会新闻给青少年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媒体对犯罪案件、娱乐新闻的报道和对社会丑闻的揭露三方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受众审美诉求的研究 ,有助于新闻的创作和传播。为了把握新闻发展的契机 ,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 ,新闻工作者要了解受众对新闻的基本审美诉求 ,即对新闻求新、求真、求奇的审美诉求以及把握受众审美诉求中的角色个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