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医疗费审定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作用在我市的民事审判中,损害赔偿案件要求进行医疗费审定呈上升趋势。从我院法医室三年来进行人身损害、医疗费赔偿审查的案件来看,1995年33例,1996年64例,1997年为96例,共193件,经回执调查结果,原被告均服从鉴定者145例。有异议,办案人员进行部分调解顺利结案30例。7例得知鉴定主动放弃或降低原要求赔偿额,尚未采用鉴定即调解结案。余11例未得知最后处理结果。从以上可看出,要求医疗费审查,在民事案件中逐年成倍上升。在提高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水平,客观公正及时地审判好这类案件,…  相似文献   

2.
王健民 《证据科学》2001,8(2):72-74
在诉讼过程中,常常遇到原、被告双方因医疗费赔偿问题发生争议,需要法医作医疗费文证审查的情况。可是,医疗费审查所涉及到的医疗时限、住院与否的标准、用药原则等等问题,目前没有权威性、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法医对医疗费审查难免主观臆断,同一案件因审查人不同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审查意见。这就可能失去了审查的真实意义,甚造成不良影响。笔者基于上述思考,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张桂华 《证据科学》2003,10(4):234-238
目的探讨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法医学鉴定与赔偿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480例(自1996到2002年,每年8 0件,不包括1999年),对其医疗费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存在医源性不合理性医疗费的案件数逐年上升,有关费用数额也逐年增加.结论开展对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的审查和鉴定,并追究侵权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论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鉴定与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产生原因、表现形式 ,以及法医学鉴定与赔偿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480例 (自 1996到 2 0 0 2年 ,每年 80件 ,不包括 1999年 ) ,对其医疗费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存在医源性不合理性医疗费的案件数逐年上升 ,有关费用数额也逐年增加。结论开展对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的审查和鉴定 ,并追究侵权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侵犯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的,赔偿医疗费合情合理, 更属合法。但在审判实践中,侵害方对受害者的医疗费赔偿要求提出异议却不在少数;为了审判需要,法官常委托法医对争议之医疗费进行审查,然而目前对医疗费审查尚缺乏规范化标准。本文通过分析伤害案件中医疗费争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医疗费审查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6.
医疗费审查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诉讼过程中 ,常常遇到原、被告双方因医疗费赔偿问题发生争议 ,需要法医作医疗费文证审查的情况。可是 ,医疗费审查所涉及到的医疗时限、住院与否的标准、用药原则等等问题 ,目前没有权威性、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法医对医疗费审查难免主观臆断 ,同一案件因审查人不同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审查意见。这就可能失去了审查的真实意义 ,甚造成不良影响。笔者基于上述思考 ,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与医疗费审查相关的问题及处理原则(一 )医疗时限人体损伤医疗终结期限 (简称医疗时限 )是指损伤后经治疗达临床治愈或体征固定的时间 ,包括…  相似文献   

7.
人身损害案件中的医疗费审查是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法医学鉴定中一项常见的内容。目前对此尚缺乏相应的规定,鉴定人员在鉴定中也时有过于随意之嫌,审判人员又比较倾向于倚重鉴定结论,存在以鉴定代审判的情况。有必要从程序和实体环节对这一问题加强认识,提高鉴定能力和鉴定水平。可以按照初步审查、调查核实、把握诊治时限、限药限额、比对适用和就近治疗的原则,严格掌握鉴定方法,提高鉴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人身伤害赔偿及其法医学问题(上)常林前言一、概述(一)基本概念(二)关于生命健康权及精神损害(三)人身伤害赔偿与法医学的关系二、鉴定与赔偿的若干问题(一)伤残程度评定与赔偿(二)医疗费审查及误工时限的确定(三)精神损害的法医学鉴定问题三、法医学要点(...  相似文献   

9.
陈邦达 《法学》2023,(9):142-155
我国立法确立的鉴定意见审查认证规则存在一定的疏漏,具体表现为鉴定管理权割据造成审查认证标准不统一、鉴定启动权垄断造成鉴定审查认证缺乏平衡性、“四类外”鉴定管理缺位加剧审查认证难度、鉴定意见可采性规则薄弱造成认证流于形式。专家咨询制度、鉴定人与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司法鉴定标准化建设等改革成效不彰,加剧了审查认证的难度。完善鉴定意见审查认证规则,应转变盲目崇信司法鉴定的理念,树立法官是鉴定意见看门人的理念,破除专门性证据限于鉴定意见的认知局限。要从关联性、可靠性、合法性的角度优化审查认证规则,确立鉴定意见关联性规则,鉴定原理和方法的可靠性规则,检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规则,鉴定主体资质适格性规则和鉴定意见排除规则。完善专家咨询制度,适度改变公权力垄断鉴定局面,加强司法鉴定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醉驾型危险驾驶案件中,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的鉴定意见可能出现鉴定主体不适格、检材来源不合法、鉴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鉴定意见备受质疑,影响办案质效。全面审查鉴定机构、鉴定人员、授权签字人的资质,规范审查检材及鉴定程序,类型化适用鉴定意见,是解决实务中鉴定意见审查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一、医疗费审定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作用在我市的民事审判中,损害赔偿案件要求进行医疗费审定呈上升趋势.从我院法医室三年来进行人身损害、医疗费赔偿审查的案件来看,1995年33例,1996年64例,1997年为96例,共193件,经回执调查结果,原被告均服从鉴定者145例.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技术部门对技术性鉴定文件进行文证审查是一项由来已久的工作,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技术性证据的文证审查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各类技术检验鉴定案件中,文证审查案件尤其是对法医尸体检验鉴定的文证审查呈逐年上升趋势。经统计,2007年以来我处共办理法医检验鉴定的文证审查案件138例,其中尸体检验鉴定85例,  相似文献   

13.
吴正鑫 《证据科学》2000,7(4):157-159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鉴定人受司法机关委托,对案件中涉及司法精神医学问题的内容进行鉴定,出具鉴定结论的过程。鉴定结论作为鉴定结果及证据材料的形式之一,必须经过法庭审查才能被采信,发挥证据效力。本文拟通过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审查的必要性、审查的方法和形式的分析,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的审查制度展开论述,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我国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肢体残废鉴定分析(附4例报告)卢斌例1:王甲,男,65岁,因纠纷被王丙推倒跌伤左手,在亲友的调和下,当时王甲、王丙自愿达成协议:由王丙一次性赔偿300元医疗费,由王甲自己到乡卫生院诊治。王甲收到医疗费后遂找"打师"诊治,诊为左肘关节脱位,手法复...  相似文献   

15.
法医文证审查是检察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检察技术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审查确认鉴定的方法、手段是否合法、科学,鉴定结论是否准确,为侦查和诉讼提供证据,确保案件质量,避免错案发生。为此,结合弥勒县法医文证审查现状,提出系列改正法医丈证审查措施,对检验鉴定的严肃性、公正性、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从鉴定意见的本质入手,论证了检察机关对鉴定意见审查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检察机关对于鉴定意见的审查方法、步骤,提出对鉴定意见从形式审查到实质审查的递进,尝试摸索司法实践中可行性的审查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伤害赔偿案件医疗费用审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赔偿案件医疗费用审查探讨周国庆,吉荣生(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江苏224200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224000)为了准确地确定人身伤害赔偿案件中伤者的医疗费用,审判人员需委托法医进行法医学鉴定或审查,这是法医临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  相似文献   

18.
杨雪娟 《法制与社会》2012,(23):295-296
在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对于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的解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具有重要的证据价值,鉴定意见作为我国新刑事诉讼的八大法定证据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在运用中的审查判断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鉴定意见的概念、特征以及作为审查判断鉴定意见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如何更加准确地审查运用鉴定意见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冰 《证据科学》2015,(3):350-358
文件鉴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鉴定活动,其鉴定意见作为证据被广泛地应用在诉讼阶段,同时,文件鉴定意见作为证据使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为了提供高质量的鉴定意见,文件鉴定专业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其学科较大地依赖于文件鉴定人的技术、经验、能力等背景,质量控制更应该侧重于对从业人员的质量管理。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关于文件鉴定质量控制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在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掘有益的启示,旨在为我国文件鉴定从业人员质量控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田斌榜 《证据科学》2004,11(1):17-18
为使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工作更好地适应审判需要,适应司法鉴定体制的变化,作者结合3个具体案例的审理情况,从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的角度,探索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工作如何调整思路,即由“鉴定”到“审查”,司法技术人员从“鉴定人员”到“技术型法官”角色转变的工作模式。技术型法官参与对案件涉及其所熟知的专门性问题的审查有利于事实的正确认定和案件正确处理,技术型法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法律知识,工作中可采取组织专家论证、听证及外委鉴定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