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解本市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研究提高该类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笔者以上海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及法律课程授课教师为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运用能力。并采用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部分学生及教师访谈,探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调查发现医学相关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运用能力不足、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建议从探索建立专业案例集,实习期间增加法律素质培养课程,增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医学相关类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才的必要素质之一就是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改革法律教学模式、营造法律意识氛围和法律实践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态度、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地性地搞好普法教育活动。那么,如何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本文将以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和成因分析为线索,阐述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对如何培养和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 《法制与社会》2010,(34):300-301
在当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创业所涉及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教育亟待加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的培乔目的和意义的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内容以及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法制教育的核心。法治理念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法治理念源于法律意识.又高于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意识是树立法治理念的根基。因此。要树立法治理念,必须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执政党和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冯斌 《法制与社会》2011,(34):10-11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推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的法律知识缺乏正确的了解。本文通过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现状的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成因,并提出培养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学生社会角色法律意识的培养刘持训李培真学生社会角色法律意识,就是指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学生社会角色法律意识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内容是一致的。它体现着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法...  相似文献   

8.
中职教育教学目标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初级职业技术的基层应用型人才。当前中职生法律意识淡薄问题给中职教育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关系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时也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当前中职教育开设法律课程重要性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渗透法律观念,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魏敏 《法制与社会》2010,(2):225-226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现代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大学生中尚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缺失、违法犯罪现象增加等现象。本文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渠道,应当摆正该课程的法律教育位置、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公正考评成绩,以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法律意识来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形成依赖于社会化,而且社会化贯穿于法律意识形成的每一过程,通过社会学习形成法律认知,通过社会角色引导法律情感和法律评价,通过社会文化增强法律意志,逐步培养法律信仰。法律意识的提高必将在法治的建立与完善、良好法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必不可少、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普遍的大学的法律教育中,在多数情况下,教授或讲师几乎均简单地认为授予学生以知识,而不是其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出法律盲区,也漠视通过学校的法律教育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法律意识实则相当需要从法律专业学生的一部分实践中培养。  相似文献   

12.
薛江阔 《法制与社会》2011,(29):234-235
一直以来法律教育被视为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手段,而忽视了法律意识中非法律基本知识认知的因素,从而出现法律教育在迅速扩张,公民的法律认知和法律行为却没有呈现逻辑的正相关变化的现象。本文试通过对法律意识的解析,分析影响公民法律认知的因素及其对法律教育实效的影响,并就如何改进现有的法律教育思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卫生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它是建立在医学科学基础之上的专门调整医疗卫生活动领域内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并以保障公民的健康权为根本宗旨,其基本形态和原则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卫生法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点和调节手段。卫生法律意识是卫生法制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实现是卫生法制建设最关键的基础环节,作为法律意识的一种,它不仅具有一般法律意识的共同属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卫生法律意识问题是卫生法学基础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卫生法制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新的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卫生法律意识,认识卫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卫生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对于优化卫生法制实现环境,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法制教育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堪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的误区有关。因此,必须合理建构大学法律知识课程内容,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其法律意识的提升与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效;高等院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主要基地,法律教育应该是高等院校教育中十分必要的一项内容。本文通过对我省高等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特征,结合大学生实际,提出培养我省高等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周伟 《行政与法》2009,(9):33-36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工作者的法律知识结构还不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影响民族地区法律教育落后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因素、教育文化因素、民俗、民族习惯势力等。因此,完善我国民族地区法律教育要充分利用民族院校的教育资源,选择适合民族地区居民的法律教育形式,正确对待法俗文化,注重对族民领袖的法律教育,注重民族地区法律意识的培养,注重马锡五审判方式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术语,人们对它有不同解释。资产级级思想家把它解释成“心理的综合”、“合法感”、“法律感觉”等等,从而将它归结为人们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并认为它是不可思议的。如德国法学家耶林说:“法律意识和法律信念是为人民所不得而知的科学抽象”。苏联学者多将法律意识理解为法律观点的总和。如卡列娃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一定阶级的法律观点的总和,而在人民道义上和政治上一致的条件下则是全体人民法律观点的总和”。罗马什金认为,法律意识是:“传播于社会中的反映人们对现行法的态度的法律观点的总和”。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的理解也不统一。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有人说,法律意识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也有人说: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还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法律观点的统称。”上述观点虽然揭示了法律意识的基本属性,但是我们认为不准确,或者说不全面。其一:法律意识不限于法律观点。其二:用法律观点、法律思想、法律知识共同解释法律意识,外延重叠、层次不清。 什么是法律意识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  相似文献   

18.
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及法律现象所持有的情绪体验,诸如对法的认同或否定、支持或抵制、热爱或冷漠、信仰或敌视等情感。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和理性的法律思维三个方面的内容。但笔者认为,法律情感的培养应该是法律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谨慎地对待患者的生命权与健康权,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文以《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及相关卫生法规为切入点,评估医学院校学生对医疗损害法律制度的认知现状,对学生进行医学法学知识测评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与临床实践存在很大差异,在校生与实习生、西医类专业与中医类专业学生医学法学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实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本研究提示,学生对医疗损害法律制度的认知不足与教师卫生法学知识的不足、学时有限、医学与法学课程缺乏学科间的交叉整合、缺少复合型师资、专业类别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 法律意识,人们有过各种解释。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有人说,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也有人说:“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上述观点虽然揭示了法律意识基本属性,但我们认为,它们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其一,法律的意识不限于法律观点,前者的外延较后者更广泛;其二,用法律观点,法律思想,法律知识共同解释意识,是一种外延重叠、层次不清的模糊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