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轮状病毒是幼龄动物腹泻的病原之一。有关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于轮状病毒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报道很少。我们在对腹泻羔羊病料进行电镜检查时发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存在轮状病毒与疑似萼状病毒(Calicivirus)混合感染的病例。(一)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县芨芨槽子放牧点有生产母羊900余只,分4群产羔。1987年该点只有1群羊流行腹泻,1988年则蔓延至其它3群。羔羊出生2~3天开始发病,整群发病率85%以上,致死率可达80%。(二)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发病初期可见黄色水样粪便从肛门流出。羔羊体温、食欲正常。数小时后卧地,不愿运动。触动肛门可见粪水呈喷射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致犊牛腹泻冠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查明该病毒在致犊牛腹泻中的作用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从新疆北疆的石河子、沙湾、奎屯、呼图壁地区的主要奶牛场采集1月龄以内犊牛粪便119份,其中腹泻犊牛粪便71份,相同日龄无腹泻的健康犊牛的粪便4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直接从犊牛粪便中扩增出牛冠状病毒N基因(597bp)、S1基因(2 861bp),并对牛冠状病毒S1基因进行测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腹泻犊牛粪便中检出阳性样品12份,各牛场腹泻犊牛粪便的冠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0~38.89%,并未在健康犊牛粪便中检出牛冠状病毒。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牛冠状病毒参考株Mebus、LY-138、OK、F15、L9、LSU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5.0%~97.7%、96.0%~98.6%之间。结果表明,此次调查的规模化奶牛场腹泻犊牛存在牛冠状病毒感染,所感染牛冠状病毒毒株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参考毒株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3.
1988年以来,在对我市樱桃谷鸭大肠杆菌病病原研究中,首次分离到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而EIEC致禽类发病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一)基本情况 我市各樱桃谷鸭场自1986年以来,均发生无明显症状的种鸭零星死亡。病雏鸭腹泻、拉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沾满粪污,5日龄以后有眼炎等发生,死亡较多,不死者发育不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多与气候变化、饲料变化及清洁卫生等有关。常用土霉素、四环素多种维生素拌入饲料防治,效果不佳。1988年6月以后,各场孵化率普遍降低,死胚率增大,个别场高达40%左右。对50余例死亡种鸭、雏鸭剖解,病变以严重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脾炎为主。胆囊充盈,胆汁浸染肝脏,腹水增多;气囊表面  相似文献   

4.
对经聚乙二醇(PEG)粗提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粪便中的鸭冠状病毒(D CV),用试验感染鸭高免血清进行反应,然后对反应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以磷钨酸负染,用电镜观察。此改进的免疫电镜技术,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是目前诊断D CV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读了《中国兽医科技》1988年第2期34~36页刊载的吴季森等同志撰写的“雏鸭群爆发烟曲霉病继发新鸭病的诊断”一文后,笔者认为有必要与作者及广大读者共同来讨沦一下“新鸭病”这一名词。 “新鸭病”(New Duck Disease),最初由美国学者HendtickSon和Hilbert于1932年首次在美国纽约长岛发现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PA)感染时提出的。之所以叫新鸭病,是由于当时该病在该地区属于新发现,事实上,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病。H二氏在当时即分离鉴定了病原——鸭疫巴氏杆菌,其属于一种新的细菌,当时命名为Pfeiffe  相似文献   

6.
1980年秋以来,江西某警犬场饲养的幼犬多次爆发一种以出血性腹泻、剧烈呕吐、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传染病。据不完全统计,仅1980年至1982年12月就先后七次爆发,共有115只犬发病,死亡35只。六月龄以下的幼犬发病率为96.5%(110:114),致死率为31.8%(35:110),给警犬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为查明该犬场警犬发病原因,我们对病犬粪便提取物进行了电镜检查和血凝试验,采血分离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并进行了病例  相似文献   

7.
1988年4~5月,皖河农场养禽场的雏鸭群爆发了一种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高,以神经症状为临床特征,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剖检特征的雏鸭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及病原学检验,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8.
犬传染性肝炎是犬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肝小叶中心坏死、肝实质细胞核内包涵体以及出血时间延长为特征。其发病症状与犬的免疫状况、年龄有很明显的相关性。临床症状突发致死型幼龄犬多发,突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有时有呕血和血性粪便,常在症状发作后数小时内...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刘尚高,刘爵(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自1969年Mebl1s等首次从犊牛腹泻粪便中分离出轮状病毒(RV)以来,人们逐渐发现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及幼龄动物急性腹泻并致死亡的主要病原体,仔猪、小绵羊、马、狗、猫、兔...  相似文献   

10.
1998— 1999年湖北省武汉、孝感、潜江市等地免疫鸭肝炎 (DH)疫苗的雏鸭发生以肝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通过对病死鸭病理剖检及病原分离 ,确诊为DH ;对部分鸭群用DH超免蛋黄液进行预防性治疗 ,获得理想效果。1 发病情况病鸭多为免疫DH疫苗的 7— 14日龄雏鸭 ,无品种间差异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 ,病鸭呆滞、腹泻 ,死前出现运动失调、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在调查的 9群雏鸭中 ,其中 1群于 7日龄发病 ,死亡率为 70 .0 % (35 0 /5 0 0 ) ;鸭群出现病鸭后一般3— 5d全群鸭即被感染 ,免疫过DH疫苗鸭群多在 3— 7d发病 ,死亡率为…  相似文献   

11.
嗜眼吸虫主要寄生于家禽眼结膜囊和瞬膜内,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分泌毒素的影响,使患禽发生结膜—角膜炎。该病对幼鸭危害严重。1984年11月我们对江苏省的吴江、昆山县爆发鸭嗜眼吸虫病作了调查,现将其结果总结如后。 (一)流行情况 吴江县个体养鸭户,1984年饲养雏鸭1900只,鸭群30日龄时,死亡824只,死亡率为43.36%。鸭群50日龄时,对1100只幼鸭作了检查,阳性1090只,感染率为99.09%,感染强度1~30条。同时对该县和昆山县的9个养鸭群进行了抽检,共检查77只鸭,阳性46只,每群均有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检测牛冠状病毒(BCoV)、牛肠病毒(BE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检测,根据BCoV N基因、BEV 5′-UTR基因、BVDV 5′-UTR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的浓度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冠状病毒、牛肠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三重一步法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对该三重PCR方法的敏感性、重复性、特异性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对BCoV、BEV和BVDV的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重复性稳定,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在2%以下;特异性强,对常见腹泻类病原无交叉反应。应用此方法检测河南省445份牛腹泻粪便样本,BCoV、BEV和BVDV的阳性率分别为6.5%(29/445)、17.5%(78/445)、12.1%(54/445)。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牛冠状病毒、牛肠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一步法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为疫病的快速检测及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1997年9月,江西省永修县某养鸭专业户的鸭群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鸭伪结核病。1发病经过1997年9月10日,该专业户从南昌县某孵鸭场购入刚出壳的雏鸭2000只,养至9日龄时,个别鸭开始出...  相似文献   

14.
仔猪腹泻的防治仔猪腹泻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6~8月及11月至次年2月多发,8周龄以内仔猪最易发病。临床症状病猪拉水样或糊状粪便,多呈淡黄色或黑色,有时呕吐。腹泻严重的饮欲增强,尿少,皮肤干燥,有时表现酸中毒症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猪肠道冠状病毒(swine enteric coronavirus,SeCo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危害。本文综述了4种主要的猪肠道冠状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即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包括通过受体APN侵入细胞并诱导宿主细胞凋亡、逃逸宿主的天然免疫,以及与宿主细胞内质网应激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为猪肠道冠状病毒研究及相关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1984年福建省福州地区发现鸭病毒性肝炎以来,在一些养鸭场和专业户鸭群均有该病发生和引起的死亡。据1988和1989两年对4个大养鸭户21批雏鸭的调查,死亡率为15%~70%不等,发病死亡高峰集中在3~10日龄,10日龄后下降。死亡最严重的是番鸭和本地麻鸭杂交肉用鸭和樱桃谷鸭,死亡率为40%~70%或更高,雏番鸭病情较轻,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珍珠鸡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珍珠鸡腹泻已极为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珍珠鸡腹泻,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和发病率高等特点。1引发珍珠鸡腹泻的常见病毒1.1呼肠孤病毒5~6日龄珍珠鸡即可感染该病毒。急性感染早期可引起50.0%的幼龄珍珠鸡发病,死亡率可...  相似文献   

18.
猪流行性腹泻 (Porcineepidemicdiarrhea ,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1976— 1977年比利时和英国首先报道该病 ,以后在捷克、匈牙利和原西德等国陆续发生。我国吉林、辽宁、上海、四川先后有此病报导。 2 0 0 0年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某猪场暴发猪流行性腹泻。1 发病情况枣庄市峄城区吴林某猪场饲养体重 2 0— 30kg断奶仔猪5 0 0头 ,5月 12日个别猪排灰白色水样粪便 ,并有呕吐 ,逐渐加重 ,严重脱水、消瘦、眼窝下陷 ,发病猪逐日增多 ,5…  相似文献   

19.
用酶免疫检测仔猪轮状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 (Rotavirus)是引起各种幼龄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从 1975年Woode等首次分离出猪轮状病毒后 ,一些国家均有轮状病毒引起仔猪腹泻的报道。在我国仔猪腹泻已成为某些猪场的常发病 ,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为了查明仔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 ,笔者在 2 0 0 1年春 ,用轮状病毒抗原酶免疫测定 (enzymeimmunoassay ,EIA )诊断试剂盒 ,对湖北省某大型猪场仔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1 材料1.1 粪样采集及处理 采自湖北省某猪场腹泻仔猪 2 0 8头。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签插入腹泻仔猪的直肠内采…  相似文献   

20.
本地3日龄麻鸭30只,系1988年8月11日从本县农场孵化房购买,发病前一直放牧,体况良好。10月上旬,放牧鸭群时发现有部分鸭子只随群游走,不采食,也不下水觅食,病鸭急剧消瘦,呼吸困难,经检查发现病鸭的下腭处有胡豆大到鸽蛋大小的瘤状肿。初为1~2只鸭,3~4天发展到14只。诊断为鸭鸟蛇线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