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发布《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报告称:从我国目前的宏观失衡特点来看既面临通胀的压力,同时也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我国现阶段针对总量失衡的调控必须防止滞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振 《理论学刊》2020,(2):83-9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其历史逻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侧为着力点的宏观调控面临新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历史性变化,宏观调控因而需以供给侧为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学理逻辑是:立足需求侧的总量平衡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是实现结构平衡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做法与供给学派存在本质区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逻辑在于: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办法打通制度梗阻,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供准确制度激励,同时以完善和保护产权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3.
需求不足还是供给乏力?为了解决需求不足的矛盾,我国政府近几年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实践表明,仅仅通过扩大需求的总量调节政策,还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所以,我们必须换一个视角:从供给方面思考问题。事实上,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决不仅仅是需求不足,更深层的矛盾是供给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供给创新乏力。许多人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由供给约束型转变为需求约束型,需求逐  相似文献   

4.
在报告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运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评价。他在报告中指出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如地区结构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内外需求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失衡等。针对这些问题,他详细介绍了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着力”的指导思想和“八个坚持”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中央正在从多方面来解决、改善深层次的经济失衡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3)
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现象已大不相同,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与新特征,主要表现为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完善、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意识形态领域的扩张不断增强、金融资本总量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总量。这些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表现,是资本主义腐朽因素走向没落、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人类社会向更高社会形态过渡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总量矛盾缓解。随着各项需求增幅的提高,特别是出口增长率的大幅度提高,需求约束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初步调整了供给结构,对“五小”生产加强了管理,使供求间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第二,企业状况好转。从产销率和实现利润这两项指标看,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好转。从典型调查的情况看,国有大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经济增长率提高是以上两方面变化引起的必然结果。这些变化表明,宏观经济形势确实出现了重大转机。当前的经济转机意…  相似文献   

7.
王晓蓓 《世纪桥》2013,(11):52-53
自然、环境、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所有危机和难题。这些主要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及生态方面的危机,从更深层次上看,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性质,也就是各种文化关系发展不和谐、严重失衡的问题。所以文化环境问题在今天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的急剧萎缩与我国经济内部原有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中国持续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面临着一次最严峻的挑战.金融危机正考验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短期的反危机政策如何与中长期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协调和配合,从而既化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又能有效推进中国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矛盾,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持续支撑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比例失衡的矛盾,环境保护与过度开发的矛盾等等。但是,目前中国社会最主要、最关  相似文献   

10.
扩大就业应成为当前我国的优先政策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指向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这些目标相互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互补性,同时又有矛盾和冲突,各国政府在选择宏观政策目标时往往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这在我国近些年的经济运行中也表现得非常充分。譬如,1993年我国经济出现过热,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其时首要的政策目标,于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直到1996年底实现“软着陆”;1997年下半年后出于应付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缓解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之需要,我国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持…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的人类经济活动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使得经济学理论及经济观也随之变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纳入到经济学的视野和信息经济观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出现了经济信息主义的倾向,需要我们加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及经济利益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利益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更为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利益的追求方式也正在改变。在经济全球化面前,我们应认真研究它的发展规律,利用它来为自己的国家和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为生产活动、贸易活动、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主权、产业安全、贸易安全、金融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开放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协调国际关系上作出努力,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规律实际上包括客观规律与行动规律。客观规律揭示自然与社会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不考虑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行动规律则不能不包含主体需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劳动者群众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是执政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在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约束下如何实现合规律与合目的之统一,因此,它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行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经济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构建21世纪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临桂县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经济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经济统战工作,在拓宽工业强县道路,营造科学发展环境,编织招商引资网链,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上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使县域经济发展迈上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理论比较:中国经济转型战略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经济转型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转型理论作出比较,既研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问题,又研究原始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型问题,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问题,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转型战略的合理性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长乐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接着分析其发展的主要特点,而后阐述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带来机遇和利益,又可能带来风险和灾难,对此文章做了客观、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时 ,西部地区包括了西北、西南的 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随后 ,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也加入了大开发的行列。这样 ,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涵盖了 12个省级行政区 ,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71% ,人口占全国的 2 8% ,而GDP仅占全国的 17%。在这样一个地域广大但基础薄弱的范围内实施大开发 ,既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 ,同时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业。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西部广大地区的省情、区情各不相同 ,各具特色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就新疆而言 ,要想在大开发中有一番大的作为 ,就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