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公司法》引入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但该制度在当下的司法实践中却有被滥用的倾向。基于该制度的特点,对其适用应遵循穷尽救济原则、被动适用原则和实际有效原则。另外,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面对国有公司时的尴尬以及证券市场与上市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该制度当前在我国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平  焦艳芳 《工会论坛》2006,12(6):101-10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引入,对于健全我国公司法人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这一制度规定,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否则,可能出现矫枉过正的不良后果,影响公司的稳定性和机能的正常运转。笔者认为适用这一制度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其实质,坚持正确的适用原则,确定其具体的适用范围。在具体的案件中,法院应借鉴一般民事侵权所致的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判定是否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要求股东与公司一起向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原则本为一私法原则,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原则出现了从私法领域向公法领域扩展的现象。文章主要探讨诚信原则在公法领域适用的法理基础,以及从诚信原则本身的局限、诚信原则适用的特定语境和公法领域的特性出发,探讨该原则在公法领域适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称谓并不科学,因它不是在任何情形下都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人们通常讨论的“公司人格否认”充其量称为股东有限责任除外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原本的涵义为彻底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与国外的公司设立无效或撤销内涵一致。当然,有时两者会有竞合,但两者的内涵和适用情形不同,并非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实践中已有的执行阶段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做法,引起很大争议。但在民事执行阶段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必要的,这有利于解决“执行难”的社会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的运行,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现行立法存在着立法的空白,立法机关应当对此进行立法完善,在执行过程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不但要起到保护公司的债权人利益的作用,也应考虑直接责任人的利益,要在两者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执行阶段适用时,在程序上应坚持依法适用,要引入公开听证程序、赋予相关责任人要求复议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作为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作为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平衡机制和调节手段,既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又要防止其被滥用.我国关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模糊,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有必要对其适用作以界定,以利于对这一规定的正确理解和适用,发挥其应有的、恰当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公司人格独立原则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引起的价值背离和利益失衡问题,导致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产生。公司人格否认具有相对性,而且仅适用于实质上已经丧失独立人格的公司。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不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原则的否认,相反,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原则的净化、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在被滥用的时候对债权人和其他利害相关人提供的一种救济制度。它充分体现了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和公序良俗的法律原则,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国家行为原则在国际民事诉讼中越来越多的被引用,对其展开研究对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美国法为例,从该原则的概念、特点、历史等基本点入手,分析了国家行为原则产生的法理基础;从该原则适用例外的角度分析了其适用范围;依据不同案件类型,初步总结了国家行为原则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推定是一种为了降低证明难度,依据法律的规定从要件事实之外的基础事实推出要件事实的存在,并允许反驳推翻的机制。推定的目的是降低证明难度,其证明原理是从已知的基础事实推出要件事实,推定的适用规程中需要遵循必须性原则、高度盖然性或排除合理怀疑原则、允许反驳的原则。推定适用需要三个条件,即推定的基础事实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基础事实是要件事实以外的事实,没有相反证据或者相反证据不足以推翻该基础事实。推定的适用的三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适用、反驳和裁判。在推定的适用与证明责任的关系中,首先界定了何为证明责任,并且对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做出了区分,其次界定了推定与证明责任倒置的区分。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透过“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确立的历程以及该原则在审判实践中适用某些状况 ,得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确立不易、全面准确适用更不容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转化型抢劫罪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犯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暴力型犯罪。但是,转化型抢劫罪在刑法理论界尚有一定的争论和分歧,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刑法条款的规定比较原则和笼统,造成执法过程中对该罪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伸缩空间,使得对转化型抢劫罪适用条件存在争议。转化型抢劫罪有三个适用条件:前提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张华 《外交评论》2005,14(2):101-107
信用证单据交易的特点为不法商人欺诈活动提供了方便。针对这种情况,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应运而生,但该原则的适用必须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否则信用证的结算机制就会被腐蚀。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尤其要重视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限制。  相似文献   

14.
股东有限责任排除适用与公司法人格否认,是最易为人们所混淆的法律概念。在诸多国内外的有关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的文章中,股东有限责任排除适用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常常被混同,股东有限责任的排除适用通常被纳入公司法人格否认的范畴,甚至将二者等同。然而,在笔者看来,正如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尽管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二者是不同的法律概念一样,股东有限责任排除适用与公司法人格否认亦尽管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二者毕竟有实质的不同,将二者混淆甚至等同将导致理论和实践的混乱。本文通过相关案例对股东有限责任排除适用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关系进行辨析,之后归纳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实证研究发现,司法实践对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适用存在以下问题:与“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混同、教育因素在处罚中发挥的作用不清、与过罚相当原则的适用关系不明。通过规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厘清该原则中教育与处罚二要素的内在逻辑,阐明该原则与罚过相当原则的外在关系,有助于提升该原则在司法适用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通过“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的开放性适用,教育因素可以作为前置裁量手段对处罚发挥影响。罚过相当原则可以为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中实体裁量部分提供“相当性”的分析工具,教育的裁量手段作用应以处罚法定原则和过罚相当原则为限度。  相似文献   

16.
国民待遇原则作为一项相对待遇标准,其法律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防止歧视性,还意味着适用于本国投资者的所有法律体系都将同样适用于外国投资者.本文通过对国际投资法实践中国民待遇原则适用的例外规定的具体分析,认为国民待遇适用的投资政策性和一致性,势必要求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慎重选择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明确例外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制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处罚法》的实施应注重对相对人权利的保护,从旧兼从轻原则无疑是行政处罚实体问题上最合理的溯及力原则。虽然最高法的《纪要》对该原则的适用进行了肯定,但《纪要》的法律效力不足,加之缺乏明确具体的统一规定,在新旧法律适用问题上过度依赖个法的事后解释,使行政处罚中实体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遭遇困境,故亟需对其适用范围等争议进行厘清,在《行政处罚法》总则中对其适用范围做出具体规定,并在各单行法的过渡条款中进行精细设置,以保证该原则在行政处罚领域适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2月26日备受关注的常外"毒地案"二审判决作出并生效,在原告和法院均认可适用损害担责原则并认定责任人的情况下,法院并未支持由常隆公司、常宇公司、华达公司进行生态修复的诉讼请求,引发了对损害担责原则在司法适用中的关注。在对案件中损害担责原则司法适用的逻辑进行解构后发现,原告对"担责"的认定采取"行为标准"而法院则采取"效果标准",这种适用偏差主要归因于土壤污染规范的渐趋完善、损害担责原则的不确定性以及土壤污染的自身特性。实质上反映的是损害担责原则司法适用逻辑由以主观过错所构建的传统主体责任开始向以生态修复为中心而构建的客体责任转变。  相似文献   

19.
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在国外被普遍适用,但我国一些学者以稳定经济生活秩序等理由排斥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将来的立法也应承认情事变更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但应防止该原则的滥用。  相似文献   

20.
新《公司法》第183条创建了司法解散公司之诉制度,对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公司僵局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该条文过于原则,需要对其进行具体解释。本文在简要比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公司僵局的救济机制,并着重从解释论的立场分析《公司法》第183条的定位和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