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帮助和田地区公安局建立一个规范的DNA实验室,培养出一批业务精良、可以独立进行检验鉴定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留给和田最珍贵的财富,也是杨剑给自己制定的任务。 2011年3月9日,新疆和田发生凶杀案,被害者一死一伤。正在警方对嫌疑人身份的获取一筹莫展之时,大伙听闻和田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刑科所来了位北京援疆的女法医,于是办案民警将在中心现场提取到的一把犯罪嫌疑人使用过的匕首,及嫌疑人遗留的一件西服上衣送到刑科所DNA室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
在笔迹检验中,检材及样本是笔迹检验的基本要素,是能否进行鉴定的先决条件。其字迹收集的质量、数量的直接影响着笔迹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鉴定结论的准确性。检材,顾名思义,就是送检的需要检验鉴定案件中的物证笔迹。样本按时间分为案前样本及案后样本两种。案前样本即是在案件发生以前书写的,而案后样本则是指案件发生后,由嫌疑人亲笔书写的文字材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案后嫌疑人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写的文字材料,在被确定为嫌疑对象后,收集起来作为笔迹样本;另一种是在侦破工作开始后,因一时找不到嫌疑人现成的笔迹样本…  相似文献   

3.
由于技术局限、环境对样本的影响、DNA分型技术误差、人为操作错误、污染等原因,可能导致DNA鉴定发生误差。侵权行为可能发生在DNA鉴定的采样、保存、检验等各个环节。构建有关DNA鉴定目的与适用范围、检验样本来源、采样机构和采样人、采样程序及方法、样本保存和销毁、庭审质证等必要的法律规制框架,建立健全有关科学技术标准、规范,可以防范DNA鉴定侵权,避免DNA鉴定发生误差。  相似文献   

4.
“变态色魔”将被提起公诉2004年8月24日,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对涉嫌故意杀人的“变态色魔”张双立提起公诉。检方指控:被告人张双立,男,36岁,汉族,初中二年级文化程度,农民,河北省定州某驻京工程队木工。2002年8月17日23时许,张双立于携带斧子等凶器,将一女子骗至北京市朝阳区北京鸿华绿苑高尔夫球场会馆规划用地西北侧草丛内,用斧子等凶器反复打击该女子头部及颈部,致其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死亡,后张双立对该女子奸污。2003年3月7日上午10时许,张在北京经济开发区金地格林小镇建筑工地生活区附近寻找妇女,并以卖铁卡子…  相似文献   

5.
法医学的样本通常已经高度腐败降解或是只残留很少的DNA模板,因此,需要改变原有的遗传标记和分析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日常工作和案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法DNA分析提供了可能。SNP标记将在具有挑战性的法医学样本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分析过度降解的检材.提高对于身份不明和走失者亲缘关系鉴定的能力.或在某些案件中提供嫌疑人的线索。SNP的法医学应用可分为四个方面:身份鉴定SNP、系谱推断SNP、始祖推断SNP和表型推断SNP。  相似文献   

6.
鞋底花纹自动识别系统鞋底花纹自动识别系统可以管理现场足迹、嫌疑人足迹、鞋厂样本三个数据库。通过犯罪现场足迹在现场足迹库中的检索可以以案查案实现案件的串并;通过犯罪现场足迹在嫌疑人足迹库中的检索可以以案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案后文字样本的分析,指出案后普通样本和案后已知样本中的在不暴露意图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方式有目的地让嫌疑人书写而收集的文字材料使用价值大,对于案后实验样本则要细致区分,谨慎使用。并提出使用案后文字样本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侦讯活动中,借助人工智能捕捉与识别嫌疑人的微反应,可以帮助侦讯人员及时获知嫌疑人的真实情绪及心理状态,从而判断嫌疑人口供的真假,为侦讯人员制订有效的讯问策略提供依据。借助微反应掌握嫌疑人的心理动态是侦讯智能化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建立在人工智能对大量微反应特征样本的深度学习与模拟的基础上,也建立在对微反应特征的心理语义的理解上。因此,实现侦讯智能化的前提是对微反应特征进行广泛采样并建立精准的心理语义标记。  相似文献   

9.
DNA包含决定人体生理、病理特征,甚至行为特征的全部遗传密码,DNA信息被视为人的"终极身份证"。随着世界许多国家相继建立和发展DNA数据库,DNA样本与隐私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为取得打击犯罪和保护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平衡,西方国家均先立法后建库,对DNA强制采样的对象与程序、DNA样本的保留与销毁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通过不断修改立法以适应DNA数据库的发展。我国DNA数据库正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尽快对DNA样本强制采集的对象、程序及样本保留、销毁等问题进行立法规制,以实现打击犯罪与保护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随着DNA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成为刑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别是对于命案等重大刑事案件,人们更希望在案发现场能够发现更加微量的嫌疑人的DNA。然而,微量DNA的检验依旧是DNA检验的难点。多数微IDNA为低拷贝模板DNA,因为其DNA含量较低,检验结果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  相似文献   

11.
陈鑫 《公安教育》2014,(1):41-44
人类对黑暗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在夜晚人会感到孤独和没有安全感。但夜晚却是嫌疑人作案的最佳时机:一是利于嫌疑人隐蔽自己,不易被发觉,且得手后易于逃脱;二是警察易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发生突发事件后容易惊慌失措,无助感增加,不能及时有效地合理处置。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发生的各种刑事与治安案件中有1/3是发生在夜间,黑夜已成为嫌疑人违法犯罪的高发时间段。  相似文献   

12.
DNA检验技术可以把现场提取的血迹、组织、毛发、唾液等生物检材的基因型与嫌疑人进行比对,达到认定罪犯的目的。公安机关运用DNA检验技术能够侦破命案、积案,在串并破获系列大要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侦破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DNA给嫌疑人画像警方在通缉犯罪嫌疑人时往往需要画一张像,传统的方法是根据比较模糊的公共监控录像或是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来画像。然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可以利用从犯罪现场提取的DNA来为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4.
《警察技术》2012,(3):76-76
“口腔拭子DNA样本采集、包装工具”是公安部重点攻关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可实现对口腔上皮细胞的快速有效提取,为法庭科学DNA检验及DNA数据库建设提供了一种规范标准、简单易用、低费效比的人员DNA样本采集工具,提高了检验成功率,解决了国内目前缺乏自有完善、符合国情、规范化的人员DNA样本采集工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省已经使用的现场足迹系统在串并案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建设一个鞋子样本数据齐全、能够快速有效查询的自动识别系统已经迫在眉睫。该系统的内容应包括鞋子样本库、现场足迹库、嫌疑人足迹库、样本足迹、现场足迹的录入、查询、比对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对黑暗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在夜晚人会感到孤独和没有安全感。但夜晚却是嫌疑人作案的最佳时机:一是利于嫌疑人隐蔽自己,不易被发觉,且得手后易于逃脱;二是警察易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发生突发事件后容易惊慌失措,无助感增加,不能及时有效地合理处置。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发生的各种刑事与治安案件中有1/3是发生在夜间,黑夜已成为嫌疑人违法犯罪的高发时间段。综合以上分析,警务技战术夜间训练已是迫在眉睫,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警务技战术  相似文献   

17.
何睿 《公安教育》2012,(7):42-44
<正>2012年3月21日凌晨,法国图卢兹警方围捕系列枪击案件嫌疑人,历时32小时,最后采取强攻,击毙了嫌疑人。因嫌疑人自称为基地组织成员,并承认制造了此前在图卢兹、蒙托邦市发生的3起针对学校和军警的袭击案件,已经造成多人死亡,故此次围捕行动引起了法国社会甚至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案情简介2013年5月21日上午9时,成都某小区发生了一起持刀男子挟持儿童案件。该劫持人质的男子在与儿童家长发生激烈争吵后,挟持儿童走出小区,来到马路上。此时,接到报警的民警也来到了执法现场并与嫌疑人遭遇。案件发生地周围摄像头显示,当执法民警将车开到嫌疑人身边时,嫌疑人用刀猛击车窗,情绪非常激动。警车停至路边后,从警车中下来一名民警和一名  相似文献   

19.
2002年4月,大连市沙河口区发生一起违法喷涂广告事件,违法嫌疑人被抓获后百般抵赖、拒不吐实。办案人员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巧妙运用审讯策略,采用行之有效的审讯方法,迫使违法嫌疑人交代了违法事实,使之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相似文献   

20.
言语特征与言语风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涉案电子打印形成的检材与嫌疑人样本之间言语特征的同一认定 ,首先要满足检材与样本的条件要求 ;其次 ,言语特征包括文字、词汇、句式、篇章、语法、修辞 ,以及音韵、标点符号等语言因素和表达方式 ;再次 ,言语特征是一个具有层级性结构的表达手段的系统 ,而个人书面言语中的“超语言剩余部分”则是这个系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