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丈亭 《公安教育》2003,(8):45-45,44
审讯犯罪嫌疑人是侦查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成功的审讯是犯罪嫌疑人如实、彻底地供述所犯罪行的必备条件。但是在审讯工作中,犯罪嫌疑人拒供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决心相当大,侦查人员在审讯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分析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原因,进而研究相应的对策,对于指导审讯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审讯受挫的原因(一)个别审讯人员在审讯中非法使用刑讯逼供。刑讯逼供对犯罪嫌疑人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嫌疑人知道刑讯逼供是违法的,知道侦查人员不敢打伤、打死人,从而继续对抗执法机关的审讯;二…  相似文献   

2.
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其心理变化过程是拒供动机和临界供述动机博弈的过程。处于被讯问状态的犯罪嫌疑人基于主客观方面的心理需要会逐步产生临界供述心理。临界供述心理是讯问成功的重要突破口,讯问人员应该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出现临界供述心理的时机,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进行讯问控制,使犯罪嫌疑人由临界供述心理转变为供述动机,如实供述案情。  相似文献   

3.
讯问中,侦查人员利用序位效应对与犯罪嫌疑人相关的证据和事实进行恰当的编排,使犯罪嫌疑人在讯问的各个阶段获取不同的信息,从而影响犯罪嫌疑人的认知评价,使其拒供、谎供的态度得以转变,并作出如实供述。  相似文献   

4.
拒供在强制型取供机制之下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已经形成了对口供的过度依赖,导致“无供不能定案”,“无供不敢定案”,甚至“无供不会定案”,从而影响了拒供案件刑事追诉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只有树立对口供的证据及诉讼价值的正确认识,改革刑事取供机制以从制度层面转化被追诉者的拒供动机,并在各个诉讼阶段注重发挥证据体系尤其是间接证据组合的作用,才能真正减少拒供现象,高效解决拒供案件。  相似文献   

5.
“突破口”是军事术语。借用于讯问,是指侦查人员在犯罪嫌疑人拒供情况下从案件中打开的缺口或攻击点,是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义又容易攻破的薄弱环节或对象,能使讯问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侦查讯问是侦讯人员同犯罪嫌疑人之间用言语作为斗争手段的语言较量。讯问语言艺术在侦查讯问活动中作用重大,主要有:有利于技巧地选用讯问语言,挫败犯罪嫌疑人反审讯的伎俩;有利于正确施展讯问谋略,揭露证实犯罪;有利于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犯罪事实;生动形象地语言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的良性转化。讯问言艺术受特殊的语境及讯问词的支配,其语言表达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含蓄语,熟语,隐语,方言土语等。  相似文献   

7.
修改后的刑诉法明确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委托,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但刑诉法实施一年多来,侦查机关对律师介入普遍存在抵触情绪。其原因主要是对律师的误解,认为律师介入增加侦破难度、害怕犯罪嫌疑人拒供、翻供、串供、毁证等。对此,文章提出从立法、沟通、提高认识、取消违法规定等方面解决这一问题,以期保证刑诉法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侦查讯问中,由于犯罪嫌疑人始终处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地位,犯罪嫌疑人的整个需要、动机系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新的主导需要和优势需要。在每一个讯问阶段,虽然主导需要依然不变,但具体需要和优势动机却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中,而且这些处于变化状态中的需要和动机,对犯罪嫌疑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讯问中,侦查讯问人员只有充分了解犯罪嫌疑人的这些需要、动机的变化情况,才能使讯问工作顺利进行且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唐兢 《公安研究》2010,(7):33-37
讯问是命案侦查工作的重要环节,讯问命案犯罪嫌疑人要认真分析其拒供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加强教育疏导、证据使用、利用矛盾等常规讯问方法的针对性、技巧性,同时也要注重强制措施、调查取证、羁押管理、社会规劝等辅助方法的有机配合。  相似文献   

10.
在侦查讯问的实践中,既有乱抛证据、说服教育不讲时机、呵斥斗狠、急于求成等方式方法的问题,也有犯罪动机、目的讯问不到位、口供矛盾没有排除、从拒供到供认变化突然等讯问内容的问题,还有讯问地点、时间、参与人员不符合法律规定等程序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不断提高侦查人员的讯问技巧。运用讯问技巧的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牢固把握侦查讯问成功的前提条件;二是向犯罪嫌疑人推销"如实供述对自己有利"的观念;三是因人而异运用适当的讯问策略;四是做好结束讯以确保侦查讯问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