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针对当前金融领域比较突出的和新出现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对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重点是打击金融诈骗犯罪。它的颁布施行,对完善金融法制,保障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决定》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关于伪造货币方面的犯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品和货币的流通量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大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1995年6月30日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4号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经2002年12月3日第43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行长周小川二○○三年四月九日  相似文献   

5.
信用卡,是银行根据用户申请,依照一定的规定程序,发给用户用于购买商品、取得服务或提取现金的信用凭证。自1989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制定"牡丹"信用卡章程之后,其他专业银行也先后开办了信用卡业务,从而建立了我国信用卡制度,然而,恶意透支等利用信用卡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也出现了。针对这一实际,199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下称《决定》)中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的刑事和行政责任,新《刑法》  相似文献   

6.
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领域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犯罪行为,需要对刑法有关经济犯罪的规定,加以补充和修改。几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陆续制定了《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关于惩治假冒注  相似文献   

7.
金融诈骗犯罪是所有以诈骗方式危害金融秩序犯罪的统称,是金融犯罪的一种。它兼有金融犯罪和诈骗犯罪的特征。金融业务的专业性和诈骗心态的复杂性,是公安机关打击这类犯罪在执法上的难点。如何准确认定金融诈骗犯罪,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司法实践问题。 一、认定金融诈骗犯罪的基本要件 金融诈骗犯罪作为一类犯罪,它具有以下构成要件: 1.金融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根据刑法学的客体分类法,这一特征从本质上决定了它是金融犯罪的一种,而不隶属于诈骗犯罪。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习惯把它与传统诈骗相比较的思维定势,在一定  相似文献   

8.
司法     
《人民政坛》2014,(3):5-5
最高检:2014年将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察活动 据检察日报2月24日报道,中央政法委日前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规范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组织(领导、参与、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的变更执行。  相似文献   

9.
从概念外延来看,金融欺诈犯罪包括金融诈骗罪和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这种界分肇端于古罗马法中的“诈欺”。从犯罪所侵害法益的属性来看,金融诈骗罪应当属于财产型犯罪;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应当属于破坏金融交易秩序的犯罪。从立法体系来看,我国金融诈骗罪应当借鉴《日本刑法典》的立法模式,规定在诈骗罪之下;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应当从《刑法》第三章第四节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节,名为“破坏金融交易秩序罪”。  相似文献   

10.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草案)》的说明。为了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1997年修改刑法时,对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的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金融诈骗犯罪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等作了规定。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应当给予刑事制裁的严重违法行为。一些人大代表和司法机关、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根据新的情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6,(4):118-119
过去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只包括4种,刑法修正案(六)扩大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将刑法第191条第一款修改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自1997年新刑法实施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修改补充刑法的第一部重要法律。对于完善刑法打击当前涉及外汇的金融犯罪,维护国家外汇管理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亚洲金融危机涉及面的扩大,我国外汇金融形势出现了新情况。1998年在对外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却显著放缓。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失,是因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令智昏,挖空心思于起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勾当。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行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3年12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企业管理的犯罪行为的决定(草案)》。4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进一步审议了该决定草案,有些委员认为,公司法尚未施行,草案可暂缓通过。法律委员会在向第七次会议作的关于这个决定草案的汇报中建议第七次会议暂不通过决定草案。6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审议《证券法(草案)》时,法律委员会考虑到违反公司法的犯罪和违反证券法的犯罪有密切联系和共同的地方,因此一并提出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证券管理的犯罪行为的决定(草案)》。以后,《证券法(草案)》经过几次修改,还没有审议通过。公司法已于1994年7月1日起施行,对严重违反公司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急需作出刑事处罚的规定,以更好地保障公司法的实施。为此,建议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证券管理的犯罪行为的决定(草案)》中,有关违反公司法的犯罪行为先作规定。法律委员会于1995年2月9日、15日召开会议,根据常委委员的意见,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审议了决定(草案),认为当前经济活动中,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四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98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8年12月29日(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为了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犯罪行为,维护国家外汇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的决定(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加入2000年11月15日由第5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  相似文献   

16.
去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出台法律和关于法律的决定24件,同时对13件法律草案进行了审议,保持了较高的立法速度。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产生之初,乔石委员长就明确提出,要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框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3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直把抓紧制定经济方面的法律作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1995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的涉及经济方面的法律包括:规范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法,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市场秩序的票据法、担保法、保险法、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等;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关于修改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决定等;以及电力法、民用航空等市场经济其他方面的法律。经济方面的立法数量占全年立法总数的近半数。同时,全国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并邀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和部分金融机构座谈,进一步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于6月9日、16日召开会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地方、部门及专家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审议。法律委员会认  相似文献   

19.
司法     
《人民政坛》2014,(9):5-5
最高检:六类减刑、假释案件一律调查核实 据正义网8月26日讯,最高人民检察院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将对“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系职务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严重暴力恐怖犯罪罪犯,或者其他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社会关注度高的罪犯”等六类减刑、假释案件一律进行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20.
打击金融诈骗犯罪刻不容缓刘艳芳打击金融诈骗犯罪刻不容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金融诈骗罪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共8个罪名。刘艳芳1997年12月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