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蕙  王庆林 《学理论》2013,(11):341-342
育人模式是指设计、组织调控育人活动的一整套规范的方法体系。它是育人理论的具体化和育人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是介于育人理论和育人实践的一个中间环节。学院一项人才培养方案的项目工程,是独立学院育人模式的探索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7)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愈发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展的专业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迅速。高校的人才培养改革除了教学活动中的优化,学生党建工作作为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直接服务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需要在转变育人观念、打造优秀党务工作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凝聚优秀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9)
党建工作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压舱石,组织员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要的思想政治建设力量,要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守正创新,担当有为。在新时代党建育人工作实践中,坚持价值引领,掌握党建育人规律;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党建育人模式,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完善支部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夯实党建育人基础;丰富党建活动,激发育人生机活力,提高党建工作实效。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高校建设目标提供强大助力与思想保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专业特色建设成为地方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也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提炼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史伟  姜丹 《学理论》2013,(3):188-189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于教育的实践性研究日趋重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阶段,人才供给的类型、层次、结构日益多样化,实践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创新实践教学,如何正确认识、科学设计和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如何增强育人实效,是当今高校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实现传统高等教育从以育人功能为主向育人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并举的角色转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诉求。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依赖于高校人才输出的水平。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本质的揭示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局限性的深入剖析,探究产学研合作培养高校创新人才的主要路径如下:转变思想观念,健全产学研管理体制;完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加强科技园与高校学生的互动;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联合培养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12)
构建高校基层师生党支部协同育人机制,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构建高校师生党支部协同育人机制必须坚持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协同、党内与党外协同、课内与课外协同、党建与业务协同、理论与实践协同的原则。通过加强师生党支部协同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作用发挥机制、考核机制、党支部书记育人能力提升机制,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向而行、同频共振的局面,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党建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统计教育创新是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校统计教育如何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统计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已成为高校教育创新的一大热点。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分析高校统计教育的现状,结合统计学科的专业特性,从统计教育观念的创新、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统计教师素质提升的创新以及统计教育评价的创新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高校的俄语人才培养而言更需要创新模式。为此,提出创新型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即"2年校内学习+1年国外学习+1年企业实习"的创新模式,以期更加有效地改善俄语人才培养现状,实现高校俄语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9)
我国一些高校通过各有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但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一部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坚持"整体开发""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等原则,依托"人才计划",以教育为主要途径。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个系统工程:首先,必须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其次,高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重点解决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再次,应以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仍然没有真正走出应该培养具有何种素质的人才,如何培养这种人才的困境,没有真正解决好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同步,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难题.面对把我国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转交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必须重新审视长期以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转交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以实践为基础,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1)
随着国家多项重大战略的实施及教育政策的相继颁布,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产学研协同育人更加强调各主体在知识共享、行动同步、资源优化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并高效整合实现创新要素的产出,进而使协同效益达到倍增效果。本文从复合创新型人才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关系入手,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路径,集成优势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创新性人才培养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动力,协同创新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不仅有助于增强高校的科研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分析协同创新的内涵入手,结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联合培养机制、多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实践实习平台以及个性化培养。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而制定和形成的一整套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重实践(Practice)、重技能(Skill)、重创新(Innovation)"的"PSI"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符合当下国内转型高校的校情和实际。其中,实践是基础,技能是根本,创新是灵魂。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PSI"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人才"供给端"——高校发力,即从转型高校(1)的师资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质量评价体系五个"硬指标"入手,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校风和学风建设的全过程,构筑有利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校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民办高校由于其独特的管理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党员培养的重任,在工作中要不断进行模式创新,形成以提高学生党员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以增强学生党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内容的育人模式,好的载体可以为基层党组织培育出优秀的人才,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新使命。在首届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党建育人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要立足铸魂育人,强化院系党组织育人的政治引领作用;创新工作模式,激发基层党支部育人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构建课程思政,有效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文章在借鉴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考制度;培养方式实现从窄口径培养向宽口径培养的转变;逐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严格学业要求和学业管理体制;构建全员、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而在校学生的身心安全是高校稳定的头等大事,是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校的学生安全问题明显增多,发案率上升,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普遍缺乏。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极大挑战。从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归纳总结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创新方法,即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从而顺利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警务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与机遇,也对公安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安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专业化、国际化、实战化的核心定位,针对自身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特色,在信息化建设、国际教育合作、提升师资能力等方面开展融合创新,以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警务人才。  相似文献   

20.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对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要求,合作教育的开展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路径,合作教育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为卓越法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方向,为卓越法律人才的教学团队提供新鲜血液,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各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