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闲言碎语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寒舍之家,据考证家族史,起码5-7代人没有读过几天书。我没有见过我爷爷和爷爷之上的长辈,父亲告诉我,他们都是老实厚道的庄稼人。父亲没有念过书,就连自己的姓名摆在面前都不认识,父亲为此伤过心,流过泪,那年头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干活计工分,生活上由国家统配粮、棉、布票,生产队里凡是需要动钱的都由队里会计一人完成,很多时候少给少写,明知道不对也是没办法的事,我的父辈们一律以摁手印替代签字。  相似文献   

2.
姐姐笑了     
张芳友 《半月谈》2005,(1):73-73
我的老家在贵州省北盘江畔一个苗家山寨,1978年前因为家里贫穷,姐姐13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在生产队里为家里挣“工分”,她18岁出嫁时.婆家生活仍然艰难。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衣、食、住、行,关乎民生,缺一不可。在衣、食、住、行中,食又尤为重要。想到这里,那舌尖上的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家乡位于桂西北的仫佬山乡。记得那时是生产队大集体,累死累活干了一整天才挣一角多钱的工分。家庭劳力多的得的工分也就多,因而生活还可以勉强过  相似文献   

4.
分离出去的张亚库小哥俩,住在生产队废弃的饲养场里。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靠的就是给生产队放猪、放牛,挣点工分维持生计。 父亲张大江多次含泪劝说他们回去,但张亚库坚决不肯。 1970年,十八岁的张亚库应征入伍,曾在吉林省磐石县空军基地某部队服役,为空军地勤,表现尚好。别人反映他枪法准,出枪快,脑瓜机灵,生性暴躁。1973年复员回乡务农,曾当过一段生产队长。那个时候开始谈恋爱,结婚后生有三个女儿。 1984年,小女儿患了重病,为给女儿治病他变卖了房子,前后共花了8000多元,病治好了,家中也一贫如洗。无奈…  相似文献   

5.
孟代表修路     
“我没有太多的要求和期望,我自小就长在大山里,看惯了山里的一草一木,深熟了山里的每一户人家:大山里每一个细微的情节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我爱大山,更爱这里的人们……我不知道下一届我是否还能被选为人大代表,但我非常珍惜现在的每一秒时光。我现在惟一的心愿是在自己任职期间,把六家窝铺村6个自然屯的路都修上,而且还要修好。让村里的人们永远告别贫穷和无奈……”就是这个心愿不知让他努力了多少回,也不知这个心愿伴他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更不知道这个心愿曾经让他付出了多少。他就是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六家窝铺村主任、连任五届区人大代表的孟宪学同志。  相似文献   

6.
1970年的米饭     
我六岁的时候被人崇拜,起因是我的口粮与众不同——在我的那个班上,所有人都是吃生产队的粮食,惟独我是吃公粮的人。我所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地州大队上岭生产队生产玉米,这是我家乡祖祖辈辈的主食,而我的主食却是稻米。大米饭与玉米粥的滋味有什么不同,我的同学韦瑞全说得最好,他说,有米饭吃的那个晚上  相似文献   

7.
生产队是海南农垦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单位,也是海南最基本的居民村落。约有三千五百多个生产队分布在海南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上,与海南众多的农村乡镇紧密相连。海南农垦企业总人口有95万人,约占全省人口六分之一,其中对万居住在生产队;职工总数约对万人,占全省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万万人工作在生产队。农业,特别是橡胶业是生产队的主业,至一九九五年,农业总产值占海南农垦工农业总产值的65.6%。八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占垦区农业总产值的68.7%。显然,抓好垦区生产队的两个文明建设,不仅对垦区及海南全省的两个文明建设有重大…  相似文献   

8.
张干 《春秋》2014,(6):33-34
正大跃进的1958年,为了适应大炼钢铁、大办水利的新形势,我这个两次失去县里安排的复员军人,被人民公社调到水利站干了"工分工"。"工分工",顾名思义,就是公社社员调出后,户口仍在农村,由原生产队记工分,干全公社的水利事业。初干"工分工",还觉惬意。总算摆脱了"田间三顿饭,早晚加班干,跃进起来连轴转"的劳动模式,真松了口气。后来才发现,自我离开家,妻子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开会必参加,学习不能误,早晚加班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楚雄县东华公社莲棚邑五队,大部分劳动力都投入了农田基本建设,大搞“三改”。按每人每天平均挖运一个土方的标准,制订了每土方十二分的劳动定额。开头,大家都感到比较合理,劳力强的社员,每天可得十四、五分,弱的也有八、九、十分。后来,有个社员用自己的存款买了一部手推车,一个人一天就干了三个多土方,得四十几分。过了几天,又增加了几部手推车。有的人买不起手推车,就自己动手搞木轮车。这样一来,改土的工效迅速提高了,可是社员工分报酬的差距也跟着扩大了,由此引起了争论。  相似文献   

10.
陈伟龄 《群众》2009,(2):62-64
2008年的11月9日至18日,我在灾区绵竹度过,这短短的10天经历远比我的30年人生要重了沉了很多。在绵竹的每一天,我的脸都是湿漉漉的,我的眼囤是红的;每一天,都会遇到很多江苏的老乡,和他们用家乡话交谈:每一天,心情都如同翻滚的岷江一般,难以平静。江苏援建队伍承载着7600万家乡人民的希冀,在这片几成废墟的土地上帮助绵竹人民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1.
“当命运给你缺憾的时候,你就该用行动去弥补,去抗争!”就是这句平凡却不失哲理,简洁却需要我用一生去奋斗的话,让我在茫然的人生路上找到光明与方向。每前进一步,我的感激之情也深一分。  相似文献   

12.
分粥     
曾经,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由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但是,强权必然会产生腐败,其他的六个人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每次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才能吃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  相似文献   

13.
相世杰 《春秋》2009,(3):42-43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大地涌起一股知青潮,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带着雄伟的抱负,从各大城市走向边疆、海岛、农村,成为各农场、生产队、兵团连队中的一员,从事以农业为主的劳动。我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在山东建设兵团二师六团一营当了三年兵团战士。回忆一生经历,应是在本人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吃过这种苦,哪里知道其中的辛酸。方庆元10岁开始读书,15岁开始当家。虽然当时乡下并不看重孩子读书,虽然父母都有病、家里需要壮劳力挣工分,但母亲说服父亲:“我们苦了一辈子,要让小的上学。现在共产党来了,这么好的条件……”后来哥哥考取了初中,是生产队上第一个中学生。哥哥外出求学,把家郑重地托付给方庆元。从此方庆元要负责支撑一个家,并为哥哥、妹妹和自己筹学费。  相似文献   

15.
《新疆人大》2014,(2):37-37
我们县有3.7万人,只有两名自治区人大代表,我是其中一位,所以说,我身上承载着全县人民寄予的信任和使命。人大代表不是荣誉,也不是待遇,而是责任,任务非常重。因此,我在刚当选为自治区人大代表时,就给自己确定了履职目标:一年至少要替群众办一件实事,五年下来,我至少为群众办五件实事。如果说,一年中,我只参加了为期五、六天的自治区人代会,而一件事也没有为群众解决,那我就是一名不称职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王威 《民主与法制》2010,(12):30-30
近期,被称为"翻版佘祥林"的赵作海冤案成为舆论焦点。十年前,河南柘城县村民赵振晌和邻居赵作海打架后失踪。一年多后,村民发现一具无头尸体,以为死者就是赵振晌。警方据此抓捕了赵作海,后来赵作海以故意杀人罪获刑。岂料十年过后,赵振晌安然回到村里,一起冤案就此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7.
秦宣 《传承》2004,(4):37
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灵川中学,迈着沉重而缓慢的步伐,回到了灵川县甘棠公社粑粑厂大队花江生产队。花江田多地广,肥料非常短缺。队长心急如焚,毫不客气地命令我驻桂林市寻找人体的排泄物。桂林市离花江有12公里的路程。路面是石头,汽车一跑过,灰尘如烟似雾,真可谓尘埃不见咸阳桥了。我每走一步,皆得吸一口土末子。到达桂林医学院,黑发染成白发,脚板磨出血泡。我弯着腰走进一间低矮的、黑暗的、发臭的、闷热的屋子,这就是我的居室。居室紧紧地挨着厕所,大小便散发的臭气熏得我头晕。每天夜晚,我挑着粪桶钻厕所找大便…  相似文献   

18.
读者朋友,当你翻开1996年新日历时,你会发现公历2月份是29天,全年有366天,经比1995年多一天。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目前世界通用的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回归年”为依据的。一“回归年”是365.2422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使用方便,就将365天作为公历平年的一年。这样平年每年要剩下5小时48分46秒,累积到4年就有23小时15分4秒,几乎近一天的时间。如果累积到400年,就会多出97天来。这样久而久之,历法就不能正确巨映寒暑.失去使用价值。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设置闰年.每闰年增加一天。那么公历车的闰年怎么安…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前,我出生在无量山中名叫罗伯克的彝族村庄。“罗伯克”彝族语音意思是“龙虎出没的地方”。我们彝族先辈们图腾崇拜龙虎,并把自己当作龙虎的传人。二十年前,我刚好十岁,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当时的我家真可谓人丁兴旺,共有九口人吃饭。父亲、母亲、大姐、二姐四人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挣工分,仍然填不饱九个胃口极好的肚子,一年缺粮达三、四个月之多。就在1978年9月,考上高中的三姐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回家,加入了挣工分的行列。此情此景,至今令我刻骨铭心。1981年9月,我们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办罗伯克集体茶场由…  相似文献   

20.
观点     
《今日浙江》2011,(18):5-5
学术评价不是“记工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说,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采用像记工分那样的量化方法,而要以质量为重,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采用单一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