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界》2009,(10)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0,(11):F0003-F0003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画词人。原字坦夫,改宇幼安,中年名所屠日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相似文献   

3.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作品中语句的散文化倾向表现为常用词汇、长句、叙述句。这种散文化倾向改变了词的传统语言风格,使词的语句带上了浓厚的散文色彩。  相似文献   

4.
“生子”解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句,人们大多认为“生子”即是“生个儿子”之意。由于连辞书中都持此看法,这当然成为“天经地义”的了。然而我却不能“释然”。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南宋宁宗开  相似文献   

5.
曲晓飞 《学理论》2009,(32):138-138
苏轼的诗、词、文、画、书法及理论成就彪炳千古、影响深远。本文围绕《寒食帖》,对苏轼的书法”神圆”境界及其成因略加评述,探索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6.
马堃 《学理论》2010,(5):109-110
辛弃疾后期词作有不少以谐谑的语言形式和表述风格传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使他的后期词作在谐谑中呈现放达,在谐谑中蕴含悲凉,他因此使谐谑词摆脱了滑稽游戏的笔墨,而成为一种有深刻内涵的文学表述方式,使得谐谑能够与婉约、豪放、清雅并立为词的风格之一。  相似文献   

7.
周建梅 《学理论》2009,(31):114-115
哲学家把人之整体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文学是入学,文学对人之整体人格进行了具体化肉身化的表现。词学是心学,文学部类之一的词对人格三层面中的本我世界进行了充分发显。随着词史的发展衍变,词心与人之整体人格的交集圈在不断地延展扩大。  相似文献   

8.
多言多失     
宏图 《瞭望》1993,(28)
“言多必失”,未“必”;“多言多失”,难免。辛弃疾词“气吞万里如虎”。胡适之《词选》即直言不讳地指出,“长调难做的好,往往有凑句,有松懈处,有勉强处,虽辛弃疾亦不能免”。《天风阁学词日记》中,夏承焘记:“阅马湛翁复性书院各书,嫌其多葛藤,转晦精义。”又记:“看湛翁各书,言语过多,反成赘累,不如往日一鳞一爪,动人心目。”  相似文献   

9.
哲学价值范畴特指人的价值,论及价值必须联系人的存在,即价值是以人的存在为其本体论前提。而人的存在又包括现实的存在和“类”存在两种样态,相形之下,价值也具二维性:形式之维与实质之维。二者旨趣与言说层次的不同本身明证着哲学价值的二维性。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煎熬     
辛弃疾在他的《青玉案》词里发明了一个“那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那人”你在哪里?你的、他的、我们各人心中的“那人”你在哪里?辛弃疾把他(她)藏在“东风夜放花千树”中。东风、大好春光,夜放、玲珑剔透———都是幻境,不是么?我们还是温习一遍全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彐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片繁花似锦之后,我说的“一片”也许是人的一辈子,半辈子,十年二十年,一天两三天,最后来到灯火阑珊处。阑珊,油…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青春,人们会想到初升的太阳,想到含苞待放的花蕾。是的,青春是美好而难忘的,她是杜甫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辛弃疾词中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是毛泽东笔下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之路是一帆风顺的,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二字,正如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12.
读史三题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291093),在治平三年前后,人昭文馆编校典籍,那时苏轼也在史馆任职,两人颇友善.王安石行新政,沈括是变法集团的重要成员.熙宁六年间,沈括奉旨察访两浙.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沈到来后,与苏谈旧谊,颇相得;他又要求拜读苏轼近日所赋诗词,苏就将诗稿交给了他.沈持至别馆,一边吟咏一边手录,并将自己认为诗人讥刺朝政之作一一加上标记,然后上禀神宗皇帝.后来御史李  相似文献   

13.
常河 《各界》2010,(6):66-68
一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拐点。比如苏轼在“乌台诗案”后成为宋代官僚体制砧板上的鱼肉,从内地到岭南,颠簸流离成为他生活的主调,甚至搭上了一个儿子的性命。不过,也恰恰正是这个拐点,成全了苏轼文学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而柳永的拐点,纯粹源于他的大嘴。  相似文献   

14.
陈晋 《瞭望》1991,(38)
毛泽东对人说过,他对古代诗文的欣赏情趣是“不废婉约,偏于豪放”。1963年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召集的一次谈话中,有同志提到:有人说,轻音乐是抒情的,重音乐是战斗的。毛泽东插话道:那战士就没有抒情?诗、词也是一样,在同一朝代,如宋朝,有柳永、李清照一派,也有辛弃疾、苏东坡、陆游一派,柳、李的词就讲爱情。这可视为毛泽东不废婉约的一个注脚。毛泽东阅读并圈划柳永、李清照、秦观的一些爱情词,也是大家所知道的。 婉约风格,扩而言之,也包括一些清淡、柔丽、自然的作品。1948年4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途径五台山,顺道游览了塔院寺等寺庙。挂在大白塔上的风铃叮噹作响,引起毛泽东的注意。便同寺庙方丈谈到:在这深山老林中的古老的寺庙里,听到这优美的响声,真是别有一种风味,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5.
恬淡是真味     
韩景波 《党政论坛》2014,(20):45-45
读书与人生的阅历总是有关系的。曾读到《菜根谭》中的句子:"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是说,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可以显出人生真实的境界;在质朴淡泊的地方,才能够体会心性本来的面貌。一度不理解,经过人生波折起伏,现在明白了。读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一个故事,颇受感动。北宋时,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年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  相似文献   

16.
正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这首词是辛弃疾(号稼轩)的名作《汉宫春·立春日》,以立春为题,开篇虽是写春已归来的欢乐时节,但通篇更多流露的是岁月易逝英雄无用的悲凉愁绪。800年后,一位并非诗人的共产党人将辛弃疾的原词改编,其意境、格调焕然一新。这个人便是胡耀邦。1980年2月9日,胡耀邦出席首都出版界迎春茶话会,有同志  相似文献   

17.
生事与畏事     
正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释义】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出了事也不可胆小怕事。【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写作背景】这是北宋元二年(1087年),时任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的苏轼就西羌、西夏事宜写给宋哲宗的奏议,意在奉劝朝廷,既要谨慎持重,不可无端生事;遇事又不可退缩,要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8.
振如 《瞭望》1991,(33)
苏东坡给人一般的 印象是诗、词、文章皆 称一绝的文豪,书法、 绘画皆精的名士,但近读《宋史·苏轼传》和《苏东坡集》,才知他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据史书记载,苏东坡在密州、徐州、杭州等地作地方官时,对于防治洪水、兴办水利、开掘煤矿、发展冶铁业都作出了贡献,甚至当时广州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自来水”设施也是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建成的。苏学士名满天下,轶闻轶事特别多,看来不仅是因为他的才气高、文章好,他为人民办好事,人民自然就会歌颂他。  相似文献   

19.
90岁的心愿:一是再带出几个学生;二是能看到一部由中国人创作和演出的真正意义上的歌剧“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900多年前,苏轼的《江城子》,将“老夫”的豪情,表  相似文献   

20.
周建梅 《学理论》2009,(32):124-125
东晋诗人陶渊明历经人世的艰难困苦,终于抵达和谐圆融的生命境界,这样的生命境界呈显在他的诸多诗歌中。宋词中和陶渊明相关的意象非常之多,宋代词人欣赏并企慕抵达陶渊明之生命境界,在这些词人中苏轼和辛疾弃是其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