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人合一”在古代与当代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天人观上,传统的“天人合一”或者突出天道,即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屈从,或者突出人道,即“人定胜天”式的主体力量的张扬,而现代的“天人合一”核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天”与“人”的理解上,传统“天人合一”强调“老天”、“神灵”,强调“帝王”、“圣人”等个别人,而现代“天人合一”认为“天”即自然界,“人”即类、群体与个体的统一;在“合”的功能上,传统“天人合一”是一种简单、素朴的消极和合,而现代“天人合一”则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人合一”现代与传统内涵并非毫不相干,而是继承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批判性继承与划时代探析发展而来。厘清“天人合一”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对于推进生态伦理学研究与和谐社会构建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可以概括为两个哲学命题:一是“以天合天”,即依照自然的本性成就自然,安排人事,不可悖逆强行;二是“无以人灭天”,即不要以人的短视和一己之私宰割自然,肆意盲动终会受到自然的无情惩罚.面对发源于西方且长期流行的天人二分观念,面对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和以追求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人类要想实现回归自然和向绿色生态文明的转变,还需借鉴道家哲学的第三个命题,这就是“治人事天莫若啬”,这一命题似乎在告诫人类,要安于简朴勤俭的生活,要主动放弃奢侈贪欲的追求;通过升华道德境界,激发童心、天真和精神创造力,享受简朴生活的快乐和精神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要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厘清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人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开自然界也就无法生成人和人类社会。但人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客体,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利用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自然被打上了人的烙印,“自在自然”被转变为“人化自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中国意蕴在于,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自然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关系要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顺天应人     
蔡星天 《奋斗》2009,(3):58-59
《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顺乎天而应乎人”。其要义在于告诫人们:立世为人和成就大业,要洞晓和遵从“天道”运行规律、顺应世间常规情理法则。因为:自然界众生万物的存在与发展,人类社会的沿革与兴替。都是有其独立不倚、刚健本常性格的,绝不可能因人而异,也不会有人超然其外。  相似文献   

5.
孙太红  贾利芳 《求实》2003,(Z1):89-90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其思想历来没有离开人们的关注视野,尤其对于他的“无为”思想,人们一向关注较多,但是,就“无为”的含义而言,人们的理解却各种各样、千差万别。比如有人以为“无为”就是“不为”,就是随波逐流,无所作为,使“无为”成了逆来顺受的代名词,这显然是把“无为”思想庸俗化了。 那么,什么才是“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呢?要正确理解这一思想,追根溯源,还得回到他的创始人老子的著作中去。老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道的根本内容就是“无为”。老子说:“道常无为”。他的道包括“天道”、“人道”两方面,老子认为天道和人事都应该是“无为”的。 首先,“无为”是一种天道观(即自然观)。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这是说,自然界的规律,不用争就会取胜,不用声张就会有应答,不用召唤就会到来,看来好似松懈疏散却善于安排。他还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玄德”就是最高的道德,就是说自然界养育了万物却不把持万物,故而作了万物的首长却不宰制万物,这正是自然界的“玄德”,也就是“天道”的最高境界。由天对万物的“不争”“不言”“不有”“不宰”,可见“天道”是自然无为的。但天道能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因而也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唯物主义者的视野中,人与动植物一样是自然物质的一种表现形态,人没有能动性、主体性,人纯粹是自然的产物,完全受自然规律支配,“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人的一切情欲都是正在结束或正在开始的机械运动”,“人和自然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1](P164)而作为人本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费尔巴哈不仅看到人与自然物质的联系,而且还看到了人与自然物质的区别,他认为“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生物。”[2](P248)“人就是人,而不是植物或动物。”[2](P313)  相似文献   

7.
自从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之后,我们对生产力的表述均由此而来。如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等等。 事实上,我们给生产力所下的定义,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而且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恩格斯在谈到由于人们的生产行为引起的自然后果时说,“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  相似文献   

8.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9.
和谐,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其实,对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而言,无一不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进步。和谐就是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因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共同发展。和谐勃发生机力量,人类社会呼唤和谐。但也毋庸讳言,时下一些人把人与人和谐相处曲解为不讲党性原则,不分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团和气,甚至容忍腐败,任其发展。其表现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价值观念,探明这些价值观念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有助于我们对西方价值观念达到客观的历史把握。 一、天人相合相分。 我们在考察古代希腊人对于“天”“人”之间价值关系的观念时,首先,必须注意区分天人关系概念内涵的两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人与物质的“天”的关系;二是人与神的关系,即人与精神的“天”的关系。其次,必须注意到天人关系具有前后变化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天人关系以“天人相合”为表征,后一阶段的天人关系逐渐显露出“天人相分”的特征。 古希腊神话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世界起源和人类诞生的图景:宇宙创生之始是一大团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进程与全球化进程同步,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创造了可贵的机遇和条件,社会主义只有在全球化进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反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也有某些相容之处,它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复兴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力量和外在环境。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一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要把握二者的有利、有益因素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2.
儒家和道家哲学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从“性即心而显诸情”的角度理解人或人性,以“仁性”的实现为前提达成整体性的人格智慧,通过“生命实现之证成”的道德进路,实现和证立其超道德的形上本体。道家亦从人本学和文化批判的角度论“道”。就人文说,道乃即“有名”而见其“无名”之本真;就主体说,人乃在其作分别之状态中“观”道的无分别之“妙”。道家的道论,强调的是在人的修为澄汰之体证中道的全体绽出和澄明。儒道两家的不同点表现在其为学进路的差异上,而其形上境界本无不同。历史上的儒道同源说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大学生思想现状等来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一是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和底蕴,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以文化教育为载体,做到政治性与文化性兼具;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双赢。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者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宗教的功能表现在宗教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和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两个方面。在马克思看来,对宗教和无神论都应当抱一种扬弃、而不是消灭的态度。恩格斯在马克思之后又继续阐发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20世纪的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科学理论到革命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辉煌。苏联的解体、东欧的演变,标志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实事求是地说,在全球化背景下,苏联模式不仅没有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局部失败。中国主动加入全球化进程,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把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世界全球化趋向相吻合。选择中国社会主义模式不仅要以全球化为背景,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且模式的定型是一个摸索和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回顾从远古以来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期榕台两岸交往合作的历史 ,阐述新时期榕台交往在贸易、投资、交通、科教、文艺、新闻、宗教、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现状及其政治背景 ,并提出促进榕台合作交流的总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11月4日,本次市党校县级理论班安排我们在深圳考察学习半月,通过8个专题的讲座和考察学习,我们深深感到深圳市的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了“大社会、小政府”的现代政府理念。深圳有今天的成绩和效率,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改革开放早、工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也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能超越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应当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 ,以保持社会稳定与社会政治发展协调一致的情况下 ,逐渐加以推进。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涵及特点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谓民主 ,从其本源上讲 ,指的是“人民的权利”,“人民的政权”或“多数人的统治、治理。”这就是说 ,民主的涵义与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这一概念出自一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的政治学说。一千年后 ,马克思在运用这一概…  相似文献   

19.
榕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与福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以来,福州市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人缘优势、政策优势,在榕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福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榕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仍然存在着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关联效应不明显,科技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并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个偶然的机会,海外旅行社的一位朋友约我利用春节放假的时间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旅游。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便很痛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