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福州市作为重要的对台合作交流前沿平台,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深入开展对台战略合作,加速榕台港口经济对接,充分发挥福州突出的对台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深水港口优势,先行先试、积极作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福州市就开始通过民间渠道,引导台商在农业领域进行试探性投资。90年代以来,榕台农业交流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7年7月福州获准设立全国首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之后,榕台农业合作以引进资金、品种、技术合作为重点,进入了多领域、高层次、双向交流合作的新阶段。“十一五”期间,福州将致力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相似文献   

3.
榕台经贸合作一直是福州市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本文在分析入世后两岸经济、政治关系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入世后榕台经贸合作的好处,并从长远角度出发,对榕台经贸合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推动“海西”建设的生力军,但高新技术产业所应具备的技术密集、效益好、附加值高等特征不明显,优势不突出。必须加强原始性创新,全面推进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世 ,为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福州市应充分发挥优势 ,抓住机遇 ,进一步发展榕台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6.
《福建理论学习》2009,(12):12-16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是国务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首要的功能定位。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理想,也是历史的必然。福州有着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必须在“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域”建设中挑大梁、树形象、走前头,必须在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一步”,把台湾的优势项目、资金连接起来,构成东南沿海全方位发展和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力争在榕台交流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榕台两岸社会经济的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7.
回顾从远古以来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期榕台两岸交往合作的历史 ,阐述新时期榕台交往在贸易、投资、交通、科教、文艺、新闻、宗教、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现状及其政治背景 ,并提出促进榕台合作交流的总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陆和台湾的产业合作层次不断向纵深领域拓展,特别是伴随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外移和大陆对台高新技术产业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逐渐成为两岸众多产业合作的一大亮点。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领域集中在贸易、投资及产业园区载体等。产业理论和贸易互补指数分析表明,两岸高新技术产业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为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两岸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互补环境,鼓励两岸科技创新,促进两岸产业紧密衔接,共建科学园区及推动ECFA货物贸易谈判,重视产业科技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
银地合作能有效解决银行与地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利益价值的差异、工作分工的错位等问题,从而促进双方的共生共荣。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和银行自身的改革,金融对地方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尤其凸显。但是,福州市对银地合作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具体实践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要在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组建平台、榕台合作、优化金融环境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0.
香港、澳门与内地《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从民间自发合作迈向政府之间制度性合作安排的新阶段。CEPA的实施是大陆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的一种重新调整,并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福州作为与台湾一水之隔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是对台贸易的前沿和重点区域。本文通过分析CEPA框架下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体制及其对榕台经贸关系的影响,探讨福州与台湾(即榕台)经贸互动合作的前景,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78以来的宁夏工业体制改革经历了扩权让利、承包责任制、制度创新、改革深化四个阶段,改革开放极大推动了宁夏工业发展。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能够进一步促进宁夏工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国内外产业转移及其对我国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国家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国家的过程.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是:第一,国际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第二,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第三,国际产业转移的完成一般是从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渡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转移.当前,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是:(1)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2)第三产业成为国际投资的一个新兴领域;(3)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放缓,但单个企业投资规模上升;(4)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由传统的OEM(原厂设备制造商)转向现代的"服务外包"方式;(5)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仍然是东部沿海开放地区,但是已经开始重视中西部地区.国内产业转移具有以下特点:(1)在产业转移的方向上,东部及沿海地区是产业转移的输出地区,中西部是产业转移的输入地区;(2)在产业转移的内容上,以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传统制造业为主;(3)在国内产业转移的主体上,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扮演主要角色.从全国产业布局看,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仅符合技术梯度转移规律要求,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而且可以带动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产业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柳钦 《实事求是》2007,196(3):43-46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演进,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日益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未来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形态是产业存在发展的外部形式,包括产业结构状态、产业链生态、产业活动质态以及产业发展业态等等。产业中每一形态有其自身特征,在动态中调整、完善并作用于产业发展。因此,研究产业升级就必须深入探究产业形态的成长规律。从产业形态交互作用的体系功能看,主要体现为四性:整体布局的多样性、结构变动的依赖性、主体质量的基础性和持续升级的文化性。只有对产业形态进行科学选择,才能使产业升级真正进入理性、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振兴支柱产业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探索》2001,(2):107-108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内在要求;是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应对国际竞争,迎接未来挑战的基本保证.而支柱产业的产品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广、规模效益好、连锁效应强、关联带动作用大的基本特征,大力振兴支柱产业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此,首先要按照支柱产业的基本条件,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支柱产业;然后集中力量,重点培育,大力振兴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沈志渔 《新视野》2006,(5):28-31
“十五”期间,我国的工业管理体制与企业改革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十一五”时期工业管理体制与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转换政府职能,理顺各种关系,从而真正确立企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市场投资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通过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资产和重大决策进行制度上的监管;通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大中小企业之间合理的企业规模结构,围绕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建立起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有序竞争的格局;通过发展和规范行业协会,为广大企业进行各项基本的社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完全排斥产业结构升级。结构主义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影响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方式实际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过程实质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与国际资本流动相辅相成的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垂直的专业化分工,即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集中于发达国家,而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创造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辉煌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地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并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竞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竞合行为是决定产业集群竞争绩效的重要变量,企业竞合关系是集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竞合关系,揭示其主要矛盾,对于制定、实施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有重要意义。在集群发展升级过程中,横向产业集群的企业间过度竞争和纵向产业集群的企业间协同创新,是焦点问题。文章从竞争出发思考企业间的合作,提出塑造合作导向的集群文化、限制机会主义、组织协调和政府干预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代科技革命以及高技术产业向各个领域的渗透,极大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依据科技、经济发展的规律,正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以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