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魏春明  罗志坚 《求实》2002,(1):39-42
依法治国 ,从根本上说是依宪治国。宪法观念是依法治国的灵魂。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宪政实践 ,大大提高了公民的宪政观念 ,但相对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而言 ,公民宪法观念的缺失 ,仍然是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障碍。因此 ,加快培育公民的宪法观念 ,是依法治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2.
现行宪法之修改是社会需要的必然性结果,其修改的主要内容为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确定了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权及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宪法保障地位;宣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承诺,等等.宪法是宪政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宪政的实现有赖于宪法的充分实施.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权威,不仅是许多宪政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如美国大法官卡多佐所言:"一部宪法所宣告的和应当宣告的并不是正在消逝的片刻,而是为了不断延展的未来。"[1]美国宪法之所以成为世界宪政史上的常青树,正是得益于她的强大的宪法解释制度的运行;我国宪法在宪政实践中的功能不畅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5.
钱晖  吴春祥 《唯实》2005,(7):56-58
宪法司法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宪政成熟的标志。我国的宪法司法化严重滞后,已影响到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为此,必须建立以违宪审查、宪法诉讼和违宪责任机制为核心的宪法保障制度,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宪法司法化在世界各国已成为普遍做法 ,在我国也有其适用的必要性。但是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关于宪法理论的误导 ,造成了宪法不能司法化的后果。消除了这些错误理念 ,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内完全可以建立我国的宪法司法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同时,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我国宪政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王芳 《党史博采》2013,(5):38-39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宪政文明,宪法蕴涵的精神和价值正在融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品质与共产党员的内在修养。加强共产党员的宪法修养,是关乎党的先进性,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乎依法治国进程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9.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亲自带头起草了1954年宪法,了解此次起草的过程对研究毛泽东宪政思想和推进我国宪政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宪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使人们对宪法的实际效力产生质疑。纵观西方的宪政史,宪法效力是和司法审查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政审查制度是实现宪法效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2 0 0 4年修宪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等入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文章通过宪法保障制度说明必须加强宪法实施的立法保障 ,发挥国家机关在保障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宪政意识和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13.
只有通过司法化,宪法的效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宪法司法化的直接意图在于立宪权和司宪权的分立,限制、监督、抗衡和制约立法权和行政权,最终目的是有效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实际上只涉及宪法的适用性问题,该案实际上是以宪法私法化的途径达到了宪法司法化的目的.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和解释不具有直接的司法适用性,立法机关解释体制违背了"任何人不能作为自己问题的法官"这一原则,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宪政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设立违宪审查制度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黄建水 《学习论坛》2004,20(9):69-7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反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执政的理念,使其成为执政党必须遵循的国家意志,能更加有效地改进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探讨宪法修改技术问题不仅是我国宪政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完善我国宪法学有关宪法修改理论的需要.启动宪法解释程序,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宪法解释.  相似文献   

15.
李周伟 《唯实》2008,(6):66-68
现在国内学界在解读美国宪法的时候,往往用“三权分立”来概括美国宪政的运行形式。事实上,从美国宪法的英文原义,孟德斯鸠的思想本义,与“人民主权”宪法原则的切合程度,是否符合美国宪政的实际运行状况等方面来看,“三权分工”更符合美国宪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中国进行了第四次修宪,此次修宪一大亮点即提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试从宪法与人权的关系、我国宪法对人权的规定进行分析,对适应宪法修改,中国应如何作相应改革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正德 《探索》2002,2(6):12-1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邓小平理论与“八二宪法”的内在联结点,邓小平理论的民主法制理论就是中国现行宪法的灵魂;邓小平理论对“八二宪法”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宪政在中国,路途坎坷而又前途光明,我们的任务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宪法之一,直到今天仍是美国社会的最高权威。关注这部宪法持久生命力背后的社会政治原因,有益于我们对民主宪政建设的积极探索。其稳定性的政治学原因在于:植根于公民广泛接受的社会政治理念、社会治理的法治传统以及妥协性的政治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十五年前编写《部门宪法》一书,主要是有感于台湾地区宪法学呈现的诸多方法和方向的问题。宪政司法实务在法学理论引导下看似和民法、刑法一样成功,但只要做比较全面的检视,就不难发现其所建立用以规范公权力的宪法界线,反映的更多是源于他国历史经验或社会条件的评价,这种不假思索的移植未必能引起真正的价值共鸣,有时反而造成连锁的负面效应。新世纪二十年的发展,显示当时看到的问题确已变得更鲜明。再观察德国宪法教义学,近年也有从全宪法的体系注释延伸到个别秩序的明显律动。文章从台湾地区宪法教义学的走入歧途开始分析,再进一步说明为什么部门宪法的取径可以引导法律体系更合宜的运作,最后并不揣谫陋,就大陆地区现阶段情况是否适合发展此一教义学路径,简述拙见。  相似文献   

20.
殷啸虎 《唯实》2004,2(2):57-59
中国宪政运动如果自戊戌变法算起 ,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然而 ,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1 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1 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 ,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宪政的道路迈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宪政制度建设的今天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宪政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宪法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