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乡村协商民主是政治哲学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转向和深化拓展。关于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境遇、理论旨趣与实践路径,学术界都进行了深入论述。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并提出尚待深化的问题与路径是当前深化乡村协商民主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王江燕 《民主》2014,(7):16-18
<正>从2003年学者开始研究到2012年进入中共十八大报告,协商民主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日渐成为一个热烈而隆重的重要词汇。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表明了中共中央推进民主、实践民主的决心,无疑对我国协商民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协商民主在实际运作中机构组织体系逐渐完整,形式日趋多样,公开度也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连接基层群众力量最基础、最直接的行政单元,街道办治理需要摆脱压力型体制和运动式治理的冲击而成为基层党政机构与群众之间最直接的互动界面。协商民主在街道层面的运作有助于优化街道办治理结构,其实质是以街道办党政机构为代表的建制化力量与以街道协商团体为代表的非正式力量,基于对协商民主规范性价值的认同,以治理过程中的权力分享来实现街道层面协商与决策的统一。以成都市H街道公民议事会为个案的分析表明,街道办治理中协商民主的实现需要着力于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观念认知层面,从偏好“行政压力”转向“民主协商”;二是在权力配置层面,从对街道协商团体的“形式性放权”转向“实质性赋权”;三是在绩效衡量层面,从单纯的“算经济账”转向全过程治理下的“算总账”。  相似文献   

4.
张扬金 《理论导刊》2008,48(1):100-103
随着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兴起,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究于当前现状,关于现代不同领域下的协商民主、现代不同空间下的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与代议民主的关系、理性协商与制度协商的关系以及协商民主边界问题等方面将成为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大发展大繁荣,迫切需要从其长期而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凝练新话语,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发展优势到话语优势的成功转变。做到此,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协商民主思想为行动指南,在掌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诠释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基础上,构建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优势相匹配的话语体系。同时,作为发展起来的勇于担当国际责任的大国,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这也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国际对话能力,从而为丰富世界民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4)
从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中国政协制度,在比较传统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后,通过研究政协的运作,揭示协商民主与政协的契合和联系,从协商民主的角度论证政协存在的必要性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德兵 《学理论》2009,(11):65-67
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发展,或者说民主理论的转向: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意味着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的审视各种建议,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可以在古希猎民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原始存在,协商民主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而非创新。在公民实践理性基础上,协商民主激发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但是协商民主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协商民主研究在概念和实践层面实现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经历了“国外理论译介”“理论本土化”“协商民主制度化”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学术史的脉络来看,构建协商民主体系是中西协商民主研究需要解决的共同理论性问题。当下,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的研究本质是以实践为导向,通过理论要素、制度要素、效能要素、话语要素四大关键议题的设置,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效能体系和话语体系,使协商民主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社会层面的主要需求相匹配,从而为推动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的构建提供分析框架和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9.
村级议事协商作为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具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拓展民主参与渠道、提升协商民主质效等重要价值。从主体、制度和程序的逻辑分析框架看,当前村级议事协商存在参与合力不足、制度不够精准和程序运行低效等现实困境。为此,要推动村级议事协商从问题解决到主体能力提升的功能性转变、从宏观的制度安排走向微观统筹、从形式上的程序理性走向实质有效,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治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理论最早是由西方传来的,是一种典型的舶来品。如何使协商民主更好地应用到中国的民主政治中,使其本土化倾向日益突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传统协商文化的内在联系,深入挖掘协商民主的历史资源与思想基础,从而更好地把中国传统协商文化融入到协商民主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进行了长期而丰富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赋予了中国协商民主独具中国特色的无与伦比的内在优势。但是,中国协商民主仍然缺乏与其长期而丰富的实践相匹配的理论构建,尤其是随着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使得西方学术话语体系日趋掌握中国协商民主诠释的学术话语权。这就倒逼着从事中国协商民主研究或相关研究的每一个理论工作者都应该担当起研究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涵、抓住中国协商民主的本质、彰显中国协商民主的优势基础上,真正掌握中国协商民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8,(5):37-44
协商是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从协商到协商民主,标志着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成都彭州市开展的社会协商对话,构建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社会协商机制。这实际上是以县为单位,在国家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顶层设计框架下的中层设计。经济、政治、社会条件,应纳入中层设计的现实考量。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需要顶层设计使其高屋建瓴,中层设计使其切实可行,基层探索使其落地生根,并在动态设计中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新时代全面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中明晰价值定位、构建完备体系、探索基本进路。就价值定位而言,既要在历史传承和现实需求中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又要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框架中把握协商民主的发展目标;就体系构建而言,要从广泛多层制度化切入,统筹推进七大协商的协商民主体系,并通过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为协商民主体系提供制度支撑;就基本进路而言,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展现专门协商机构在协商民主中的独特优势与示范效应,搭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实现了大繁荣大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新时代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作为中国民主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保持了中国民主发展的延续性、稳定性与历史传承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新时代中国协商民主理论高度重视理论原创、理论跟进、理论向实践转化;从实践逻辑而言,在新时代中国协商民主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抓住了人民政协这一重点、突出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这一特色、彰显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这一优势,为人类民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形式,中国协商民主实践包括三个基本场域,统一战线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场域之一;统一战线应发挥推进民主、社会整合、政治参与、平等对话的作用,从提升协商民主主体的自觉协商意识、促进协商的有效达成,拓宽协商民主领域、促进宏观协商与微观协商互动,夯实协商民主的基础等方面实现自身功能转换,以更好地为我国协商民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赵文娟 《民主》2015,(3):22-26
<正>早春送来协商民主的暖风,舒朗明媚的阳光将"两会蓝"呈献北京。民进的56位全国人大代表和79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参加两会,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聚共识,建言献策。在协商民主平台上履职尽责从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到政协常委会报告将"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单章进行详细阐述,从中共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到会上会风更注重实效、更理性有度——在协商民主的春天里,民进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责,为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贡献力量。据统计,此次两会,民进中央向政协大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作为与民主一样古老的词汇,曾一度被代议制民主或者选举民主挤出人们的视野。随着代议制民主不足的不断暴露,以及文化多元共识的形成,现有的体制无法为一系列新问题提供有效的政治规范,因而学者们又开始重新审视民主,将选举和协商共同置于民主理论的核心位置。从西方协商民主的历史背景、复兴表现,以及现代学者对其定义和基础概念之一的多元公共理性三个方面进行简述,最终落脚到协商民主在中国这一命题上。  相似文献   

18.
刘俊杰 《团结》2011,(1):11-13
进入21世纪,我国协商民主研究兴起。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典型形式和主渠道,遂成为这一兴起研究中的热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献发表,这使得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概念与特征、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SARS疫情发生到去年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从发生以来就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全国上下已建立了应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体系,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试着从协商民主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治理路径,阐述了协商民主理论原理,概括了协商民主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治理中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此基础上,建构了阶段、程序、主持人和方法四位一体的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协商民主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将协商民主上升到"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的高度。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够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归根到底是由协商民主的本质决定的,也即它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因此,如果从群众路线的视角来审视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内在逻辑,就不难发现,协商民主提升了党的领导的新境界并规定了党的领导的价值目标,协商民主塑造了党的领导的基本形态并为党的领导的可持续性提供可靠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