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举 《桂海论丛》2014,(3):54-57
实现节约型发展离不开传统消费方式的变革与升级。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消费、节约与浪费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实现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亦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浪费型消费向节约型消费转变既是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要求,又是转换人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其中,党政机关公务消费方式的转变将是引领中国社会走向节约型发展的关键。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须在发挥制度和市场规范作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新型消费理念宣传、社会价值观教育、节约文化环境培养等手段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消费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消费的视角出发,遵循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考察和探究青年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我们更直接而现实地了解和感受着青年思想认识与价值判断的发展特征与规律所在,揭示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要素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景萍 《学习与实践》2012,(11):115-121
现代消费文化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相关特征。其一,消费文化的大众性与等级性。现代消费文化的愉悦性、世俗性、柔软性、平等性鼓励了消费的大众性特征,但"竞争"甚至是"区分"的消费模式却为等级性消费铺桥搭路。其二,消费文化的审美性与庸俗性。现代消费文化的审美走向娱乐化、感性化和享乐化,带来自身的庸俗化倾向。其三,消费文化的技术性与人文性。消费的科学技术化促使消费合理合法、使消费者坐享其成,但却使消费者某种程度上走向迷失。消费文化的"二律背反"面临着难以调和的困境,但却是可以选择的,引擎与控制来自社会。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倪瑞华 《理论月刊》2003,(5):120-121
西方国家已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成为其主流意识形态,并且通过文化输出向其他非西方国家传播,消费主义正在向全球蔓延。消费主义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炫耀性和挥霍性的过度消费,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消费就是要批判和摒弃消费主义,做到适度消费、公平消费与和谐消费。  相似文献   

5.
网络消费与当代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它赋予当代青年消费文化许多新的特质.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在消费工具、消费空间及消费体验三个层次上推动了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工具,网络消费使当代青年消费文化具有消费观念的超前性、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方式的便捷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空间,网络消费呈现出了流动性、隐秘性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网络消费给当代青年带来了新奇体验、认同体验以及现代性的"好恶交织"体验等方面的新内涵,这些都与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消费被普遍认为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从社会学意义上看,消费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还是社会分层、社会控制和社会关系建构的新依据。但是,消费文化主导下的欲求消费,是造成消费异化和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原因。为此,应构建合理的消费模式,以促进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史银娟  张忠潮 《人民论坛》2012,(11):112-113
"一次性消费品"消费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构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拉动了经济增长、丰富了消费文化类型、带动了产业技术的升级改造等,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异化、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文化健康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我们应客观、公正地认识"一次性消费品"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感性化、符号化、超前化和网络化等特征,转型社会中大学生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消费主义、大学生消费认同以及消费心理,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应通过消费教育来重塑大学生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体制与社会急剧转型,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心理问题.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社会心理调适的艰巨任务.本文认为,依靠文化的力量来缓解社会心理压力,化解社会矛盾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调节手段,社会成员对文化产品的自觉消费在社会心理调适中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繁荣与文化产品心理调适功能弱化的"悖论"必须得到纠正.应该重新定位文化产业发展的功能,通过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主旋律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亲和力、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使文化产品在社会心理调适中发挥重要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陶开宇 《求索》2011,(6):107-109
和谐消费要求在消费领域率先实现全面和谐,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低碳循环、公平包容。探讨和谐消费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它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促使人们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的重要体现。促进和谐消费至少应该从以下五方面做起。一是培育和谐消费文化,二是创新和谐消费制度,三是构建和谐消费结构,四是启动和谐消费热点,五是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1.
美丽消费的产生立足于消费社会中获取分配的经济动力,体现着男权社会的性别文化和大众审美的符号化。"她时代"的来临使女性在美丽消费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表面看来,这是女性解放的体现,然而,美丽消费往往导致女性主体地位的异化,传递着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因此有必要以法律约束它。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已经从一个边缘学科发展成一个当今学术界极为流行的话语。作为欧·亨利名篇的《麦琪的礼物》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选择圣诞礼物的方式、购物行为和心理,展现了美国社会二十世纪初消费文化的一个缩影。文章试图在消费文化语境下通过分析故事所处的时代、消费文化的符号特征和心理消费重新诠释《麦琪的礼物》。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的兴起与现代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消费的新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消费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现代资本增值的需要;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追求平等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是现代社会文化世俗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作为历史发展潮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已经从物质层面过渡到精神层面,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呈现出理性消费、符号消费、个性消费等趋向.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本文尝试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我国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因素,并从大学生自我定位、消费文化、消费环境三个方面探求引导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党的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必须对社会消费道德价值观进行重构,全面树立起生态价值和生态伦理观。并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生活,真正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消费是整个社会再生产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是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最持久的原动力。和谐消费就是要实现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和谐、物资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消费主体之间的和谐、消费与自然系统的和谐、消费与社会系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作为全球化背景下一种普遍存在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跨越了国家、民族与文化的界限,逐步在我国蔓延开来,成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消费主义显现出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消费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和谐消费文化的政策制度建设、舆论层面引导和教育实践创新,转变不科学的消费观念,最终形成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和谐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8.
湖北正在加快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产阶层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其消费特征与消费主义文化在湖北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如何看待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特征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和谐消费文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樊泳湄 《创造》2002,(11):44-45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消费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反映,体现的是其民族心理特质和群体生活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消费文化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云南农村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发展先进文化是其重要内容,而在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受到来自当地传统文化思想及农村群众固有文化模式的阻碍,影响了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在这些阻碍中,除了文化观念、文化心理、宗教信仰等外,来自消费文化的阻力是明显而巨大的。因此,研究云南农村消费文化,探索其发展方向是建设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对传统文学价值观质疑的基础上,立足于商品经济社会文学产生与文学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事实",从文学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对社会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的政治文化体制、社会文化风尚与审美价值等对于文学的需求和影响的考察和分析,对文学在现代社会的位置和功用,得出了自己独特而又恰如其分的结论.其对于破除对文学的迷信,以平常心看待文学和守护文学具有双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