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走在时代前列,达到了思想启蒙的目的。《新青年》传播民主与科学所采用的网罗"名彦"、炒作热点、"家丑外扬"等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是在继承五四启蒙理念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探索而得的启蒙新路。《新青年》同人的分化打破了"不议政治"的困局,在近代中国诸多社会思潮相博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过程中,五四启蒙实现了从文化立人到革命救国的内涵转变,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创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新篇章。从五四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启蒙经验也必然助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新青年》是我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第一份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杂志,也是中国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报刊。它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报刊的产生,标志着现代新闻史的开始”。《新青年》从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6年7月终刊,历经十多个春秋,办刊指导思想和编辑、撰稿人员前后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从宣传革命民主主义到张扬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胡菊香  欧阳询 《求索》2015,(1):101-105
五四时期,张君劢与《新青年》同人的启蒙思想,在哲学基础与侧重点方面固然有别,但双方均是源于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而提出思想启蒙的新路向,均是欲从思想文艺上建设政治的基础,并且均以民主与科学为主要内容。凡此种种,不仅表明张君劢亦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也昭显了新文化运动具有多元化的思想谱系。  相似文献   

5.
70年前的“五四”实际上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反帝运动两个部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痛斥封建礼教,批判传统文化,在“五四”这曲时代交响乐中,突出了思想启蒙的主题。但是,当时极力推崇“德”、“赛”精神的五四青年,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泥淖中越陷越深的贫弱祖国。当务之急乃民族救亡图存。这样,当思想启蒙的第一主题达到高潮,救亡图存的第二主题  相似文献   

6.
北京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是箭杆胡同9号)既是陈独秀旧居,也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民本文化说到底是一种臣民文化。19世纪末中国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士大夫不愿意用"民主"指代西方国家的代议制和宪政,而是用"共和"一词。民权主义对西方民主思想有所吸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国创建的思想基石。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文革期间的"大民主"是具有民粹主义性质的民主。民主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达成共识的政治哲学。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伊始便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把它们作为拯救中国的两大法宝。"民主"  相似文献   

8.
<正>"亢慕义斋"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最早以收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献为使命的图书馆,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斯学说研究会"的房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时期,中国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是北京大学。在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买了一大批国内外进步书刊,其中有《新青年》、《劳动者》、《先驱》等十多种进步杂志,以及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资本论大纲》、《马克思传》等四十余种著作。为了更好地宣  相似文献   

9.
正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后,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不断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它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将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推向了纵深,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民主、共和等文化价值观念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新青年》创刊为起点,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承上启下,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层面巩固并拓展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因此,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先进分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发起的一场旨在青年思想"觉悟"的启蒙运动。他期待通过一场反孔教的伦理革命和思想革命,达致国民之"最后的觉悟",从而为共和政治扫清思想障碍。从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陈独秀办十年杂志改变全国思想的宏伟启蒙计划不到四年就大见成效。一个辛亥一代的老牌革命启蒙者,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革命而启迪了五四一代"新青年"的觉醒。然而,陈之启蒙计划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启蒙大业的完成。五四青年的觉悟,毕竟不等于国民的觉悟。而且,与伟大的欧洲启蒙运动相比,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毕竟过于仓促,短短数年的思想革命亦不可能在一个泱泱古邦完成文化转型和现代价值的建构。革命启蒙者陈独秀呼唤"新青年"之"觉悟"的启蒙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具有强烈的革命和政治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1.
<正>一百年前,《新青年》的创办揭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帷幕,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新青年》,因为《新青年》对新中国的建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新青年》才有新中国。一、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促进了国人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使得一批进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赵亚宏 《求索》2011,(7):188-190
《新青年》广告承载着对《甲寅》月刊广告注重科学和学理精英风格的承继与超越,且对刊物自身宗旨、对新思潮与新文学理念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和介绍,彰显了以鼓吹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主要阵地的精英倾向。塑造了刊物自身和各种不同的广告形象,呈现了精英刊物广告所具有的文化宗旨和品格定位的价值,拓展了《新青年》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舆论辐射影响强度,进而促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整合,使《新青年》及新文学队伍具有社会公信力与人文关怀的品格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民主与科学》现设有"民主与法治"、"思想空间"、"科学博议"、"科文交汇"、"书与思"、"回眸"、"随笔"等栏目,除深层次探讨民主与科学、科学与文化等相关问题外,还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我们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向本刊投稿。来稿一般以五千字为限,欢迎短稿,尤为欢迎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时事评析、学术随笔、思想评论和读书札记等。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成为运动的主将,对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今天,考察陈独秀当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陈独秀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表现在他首先提出并积极宣传民主科学的主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他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就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所谓民主,就是人权。他说:“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  相似文献   

16.
<正>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就是《新青年》所极力倡导宣传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它的组织形式则是五四前就业已存在的,与《新青年》紧密联系的一大批进步青年社团。一作为具有特别目标的群体,五四时期社团活动的兴起,是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与反帝爱国的政治斗争相结合的直接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虽在表面披上了民主共和的外衣,但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袁世凯在镇压了二次革命后,极力加强其反动统治,悍然解散国会,修改约法,下令尊孔读经,积极进行恢复帝制的活动,并公然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在北洋政权的黑暗统治下,国事日非,民不聊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与此相适应,在文化思想领域内,中外反动派此唱彼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  相似文献   

17.
朱正 《传承》2010,(13):11-13
<正>后世的人们大概都会承认,《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批判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在中国报刊史上可说是空前绝后影响最大的刊物。可是在它刚出版的时候,反应却是颇为冷落的。就是鲁迅起初也没有怎么重视它。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民主与科学》现设有"民主与法治"、"思想空间"、"科学博议"、"科文交汇"、"书与思"、"回眸"、"随笔"等栏目,除深层次探讨民主与科学、科学与文化等相关问题外,还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我们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向本刊投稿。来稿一般以五千字为限,欢迎短稿,尤为欢迎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时事评析、学术随笔、思想评论和读书札记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正>《民主与科学》现设有"民主与法治"、"思想空间"、"科学博议"、"科文交汇"、"书与思"、"回眸"、"随笔"等栏目,除深层次探讨民主与科学、科学与文化等相关问题外,还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我们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向本刊投稿。来稿一般以五千字为限,欢迎短稿,尤为欢迎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时事评析、学术随笔、思想评论和读书札记  相似文献   

20.
靖玉新 《前沿》2006,(10):215-217
"五四"运动是一个张扬激进主义的文化运动.它高举"民主、科学"的思想大旗,以思想启蒙为使命和旨归,但为什么却没有沿着欧洲式的启蒙道路走,相反却采取苏俄式的激进方式呢?本文通过在历史的具境中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作家的文学观以及现代文学史叙述作系统梳理,真实地考察"五四"激进主义的是非得失,试图对此问题做出新的角度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