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因"120"医疗急救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虽然"120"医疗急救服务法律关系是医疗服务法律关系的一种,但人们对"120"医疗急救服务法律关系的认识较为模糊。本文就"120"医疗急救服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及其特征作一些探究。"120"医疗急救服务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医疗急救机构和危急患者,内容是医疗急救机构和危急患者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客体是医疗急救机构的急救医疗行为过程,特征有医疗急救机构承担更高的强制缔约义务和危急患者的法律权利受限制。  相似文献   

2.
证明责任分配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现行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实行这一分配规则存在阻碍医学发展等五个方面的弊端。因此,完善我国医疗损害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医、患双方之间的证明责任宜作如下分配:原告承担"损害结果"是否成立的证明责任,被告承担"医疗过错"、"违法行为"、"因果关系"是否成立的证明责任;当"医疗过错"成立而"因果关系"真伪不明时,医疗侵权真伪不明,此时由原告承担败诉的结果。同时,完善我国医疗损害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还应当建立健全包括医疗责任险、医疗科技险、基本医疗保险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在医疗行业改革进程中,如何充分整合医疗资源来实现患者"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能得到专家的诊治"?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如何得到持续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建立医院专家社区"网上会诊"系统,可以实现各地医院之间资源共享,缓解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优化医疗网络,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创新医疗模式。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卫生法制》1994,2(3):37-37
问:我地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受害者上诉法院后,法院在判决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第三款"病员由于医疗事故所增加的医疗费用,由医疗单位支付"这一规定,把医疗费用开列到与医疗有关的所有费用,包括病人的工资、福利补贴、就医路费、营养费以及护理照顾病人的家属或单位派出人员的相应费用等,由医院赔偿。这种作法是否正确?" 由于医疗事故增加的医疗费用"包括哪些?答:卫生部1988年"关于下发《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说明》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病员由于医疗事故所增加的医疗费用,由医疗单位支付"。此医疗费用系指医疗单位在发生医疗事故之后,至定性  相似文献   

5.
赵西巨 《现代法学》2014,(2):176-193
《侵权责任法》第59条出身于我国"医药不分家"的医疗体制,它过于注重医疗机构"销售"医疗产品这一表征,而没有对医疗服务区别于商品销售的特性给予充分考虑。在医药尚未分离的时代,第59条具有存留价值。在医疗机构走向"医药分家"的进程中,与其狭隘地、机械地、不加区分地适用第59条从而将其演化为旧体制的"固化剂",不如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医疗机构的责任归属、使其细微地反映不同情形,将第59条演变为新体制产生和建立的"压力阀"和"推动器"。可通过类型化处理方式,比如医疗机构的类型化、服务商品区分的类型化、产品缺陷的类型化、医疗产品的类型化和与医疗产品有关的责任类型化,来缓解第59条对医疗服务提供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卫生局始终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运用人民调解、医疗责任保险和法官参与等第三方调解机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的平安医院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朱秀恩 《证据科学》2003,10(4):195-19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具有进步意义的同时,还有需要明确和完善的地方,本文围绕"医疗过失"与"医疗过错"、医疗机构的责任承担问题及医疗事故的抗辩事由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强制责任保险的正当性在于其追求"社会公益"的目的。医患关系具有强烈的社会公共性,医疗责任保险有助于维护社会公益,强制推行具有正当性。要通过构建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合同条款听证制度来确保医疗责任保险的"公益性"和正当性;该制度的要点包括确立听证程序为审批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条款的前置程序、建立有效的听证代表遴选机制和规范的听证程序、确立听证会笔录的法律效力、推动医疗质量安全信息与保险部门共享等。  相似文献   

9.
张春丽 《北方法学》2012,6(1):154-160
在"全民医保"即将建成的格局下,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本应成为积极而强势的医疗服务购买者。但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仍旧是一个"消极的医疗费用支付者",其具体职能离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服务购买者相去甚远。这也导致其无法发挥抑制医疗机构滥用专业优势的功能,并削弱了其所承载的医疗社会化的目标。因而有必要借鉴美国等医疗市场发达国家的"管理式医疗"经验,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位为医疗服务购买者,对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公益性改革,并实现其职能转型,使其成为一个选拔合格医疗机构、参与医疗行业标准化诊疗流程和病种制度建设、对患者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并监督医疗服务质量的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医疗过失侵权诉讼中,为了体现行外人士对医疗这一专家型行业的尊重,医疗专家证言在诉讼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知情同意诉讼,虽被归入医疗过失侵权诉讼,却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医疗领域——诊断治疗——的情景。知情同意的独特性改变了专家证言在诉讼中的格局。在知情同意诉讼中,医疗专家证言的参与度和重要性遭到削弱。以患者为取向的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意味着法律的关注点已从"专家"整体转移到"患者";对"医学判断"所管辖领域的精细分割也说明,医疗专家证言只应在证明医疗信息的感知和启用"医疗特权"上有应用价值,医疗信息的实质性判断已让位于一般人知识,而且对"医疗特权"的严格控制会缩减医疗专家证言的适用空间;因果关系的认定和选择影响到医疗专家证言和患者证言的地位变化,尽管存在"事后诸葛"效应,为了与知情同意法则之主旨相匹配,主观化的因果关系应是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背景下,医疗上的弱势群体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健康权的实现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确立的基本人权之一,弱势群体的医疗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权实现状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成,关系到国家文明程度。要解决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应逐步建立对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对法定传染病的免费医疗制度、适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适用城镇的社区卫生服务制度,改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体制。  相似文献   

12.
正数据是精准医疗行业发展的"原力",能够驱动精准医疗创新与变革。准确、海量的数据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条件,面对海量数据的提取和分析,有效地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是精准医疗面临的关键挑战。英特尔能够提供高效计算、存储和传输技术,与合作伙伴齐心协力挖掘数据的潜力,促进精准医疗的有效应用。正如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旭所说:"精准医疗是数据驱动的科学,是生命科学、医学技术和计算技术融合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3.
医疗上的"告知后同意"法则和刑法传统理论上"被害人同意"虽源于同一上位概念——自我决定权,但对于存在特殊性的医疗行为而言,"被害人同意"并不能完整表达医疗伤害得以阻却犯罪的事由,而"告知后同意"则具备此优越性,且是法律的要求,在刑法上适用较"被害人同意"将更为准确与完备。医疗行为得以阻却犯罪的事由有三:一是主观上是出于医疗目的;二是客观上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医疗行为准则,具有医学的正当性;三是需得患者告知后同意。  相似文献   

14.
徐菲 《刑警与科技》2013,(21):146-147
<正>智慧医疗的云技术把各个分散在每个城市、每个国家的"云端"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合力"。智慧医疗步入云技术时代之后,医疗系统将实现全面数字化,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与相互交流的效率,并降低公众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法律顾问     
问:对未造成病人死亡、残废、功能障碍,但确实存在诊疗护理错误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是否有责任进行有关医疗差错方面的技术鉴定,医疗机构是否应该赔偿?答:由于对"医疗差错"、"严重医疗差错"目前尚无法定概念和标准,所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在鉴定中不宜作"医疗差错"或"严重医疗差错"的结论。但对确因诊疗护理错误,给病人造成伤害的,医,疗机构应酌情给予补偿。应病人及其家属或医疗机构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帮助调解,但不作处理决定。当事人一方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受理由法院酌定。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一般以患有精神疾病且对本人或他人具有危险性为条件,"治疗可能性"是否应作为强制医疗的条件,理论和实践均存在较大的分歧。出于公共秩序之维护,摈弃"治疗可能性"要件呼声的日渐高涨,但基于精神病人权利之保护仍有必要将"治疗可能性"作为强制医疗的要件,而对于无治疗可能、具有危险性的精神病人应通过其他社会控制机制予以解决,而不应纳入强制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因具备医疗领域所需的精确性、灵敏性等特点,在医疗领域获得良好融合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已然深入医疗决策过程中,构成了"患者—医疗人工智能—医疗机构"的医患关系.在医疗人工智能致人损害发生时,如何在三方之间分配责任,保障各方的利益,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应当明确各方在医疗过程中的注意标准,明晰各方承担责...  相似文献   

18.
医疗过失行为的本质是医务人员违反了客观注意标准。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行为的注意标准既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定或诊疗护理常规等具体标准,也包括说明义务、转医义务、问诊义务等抽象标准。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时应重点判断医务人员有无违反"告知义务"、是否获得"知情同意"、是否违反结果"预见义务"、是否违反结果"回避义务"等事项。违反上述标准的,应当认定医务人员存在医疗过失行为。在具体进行某一案例的鉴定时,其核心工作就是围绕上述标准展开审查和分析、判断,要避免陷入"并发症免责"这一传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第三章医疗看护制度 "医疗看护"对我国内地而言是个新鲜事物.在日本精神卫生法和我国台湾省的"精神卫生法"中均可见类似规定.我国目前对于"医疗看护"问题的理论探讨并不广泛,也不深入,再加上"医疗看护"在非自愿就医问题中占有的重要的地位,所以笔者设专章对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基本医疗服务法制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取基本医疗服务是公民保障生命健康的基本权利,应当通过法律加以明确,使之成为"拟制公共产品"。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服务,不宜用一部法律来统一规定,因此全国人大《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法》的立法模式是不适宜的,应当单独出台《基本医疗服务法》。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救助、基本药物和基本诊疗项目、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设施、基本医疗服务人力。公民的医疗服务请求权可以通过诉讼救济,医疗服务请求诉讼的类型属于行政给付之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