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编读往来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贵刊每一期的文章我基本上都能抽出时间来完整地阅读一遍。我特别喜欢“学术争鸣”和“圆桌会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比如周一平、杨德才和叶国伟先生关于新民本主义的争论;朱虹、叶斌先生关于“马加爵悲剧”现象的文化心理学阐释;王家范先生关于总结李自成失败教训的文章;潘旭澜先生关于还洪秀全历史真面目的文章;姜长斌先生关于质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史背景的文章;关于“三农问题”、文化媚俗现象的讨论,等等。这些文章不仅不回避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释疑解惑,而且能够把握方向,弘扬先进文化(当…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近期,我拜读了葛剑雄先生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以事实为依据》(贵刊2004年第3期)一文,印象颇深,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我自己也是一名理论工作者,深深感到葛剑雄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讲出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所在,即“以事实为依据”。实际上,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对历史人物就能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即使原先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认识上的偏差也能加以纠正。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常常失之偏颇。葛先生在分析历史人物评价产生偏差的主客观原因时,入木三分地指出“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对…  相似文献   

3.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以拜上帝教吹响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号角,也因执迷于拜上帝教而唱起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挽歌,致使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没能走出旧式农民战争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的历史怪圈.在洪秀全身后,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一个鬼化、神化和人化相交织的过程,洪秀全的历史真面目时隐时现,时真时假,给关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本文从几个关乎还洪秀全历史真面目的关键问题入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期能还其历史真面目.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的功过是非,历史早已做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祝曙光教授的文章《袁世凯功过辨》 (刊于《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1期,以下简称“祝文”)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祝教授是在独辟蹊径,还袁氏历史的真面目吗?袁氏是与曹操“相似乃尔”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吗? 如何评价袁世凯执政期间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展 辛亥革命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祝文”指  相似文献   

5.
拙文《如何“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发表后,引起一些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有益的学术争鸣。巨永明先生在《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2期)撰文《能“真正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吗》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史上,真正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的评价只是一个理想而已。原因就在于评价者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缺乏一种超然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历史已经证明,华强先生强调的用阶级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必然产生偏见,也不可能真正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是历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巨永明先生的…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的全体老师们: 10月26号下午,我有幸参加贵刊20周年刊庆活动会,聆听了华民、丁钢,余伟民、葛红兵等教授的演讲。台上学者声情并茂的演讲、台下学子济济一堂的场景使我不免猜想,这或许体现出了贵刊多学科交叉交流共谋发展的理念。 各位教授分别从经济、教育历史、法律和文学的角度对 社会现象进行解读,虽然内容迥异,但都使拥有各种学科背景的听众听得津津有味。一方面可见不同学科的确定价值,另一 方面则可见人们对于多种知识的需求。“术业有专攻”方能达致学问精深之境,但若果真“隔行如隔山”,可能也违背了学…  相似文献   

7.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贵刊2006年第10期刊载了金重远教授的“评‘斯大林向德乞和说’——兼与郑异凡先生商榷”一文,我读后想说几句。拙文标题写得很清楚,是“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打算对德媾和说辨析”,到金文却成为“向德乞和说”,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全体老师:你们好!近日翻阅了贵刊第7期“时事观察”栏目编发的一组聚焦“农民工进城”的文章,甚有共鸣,有感而发:3位老师的文章无一不涉及农民工进城后的“适应性”问题,无论是陈映芳老师的“市民化”视角还是刘玉照老师的“移民化”视角,都关注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过程。这反映了学术界的研究取向由前些年从宏观上热议城市化进程的规划,即讨论农民工“非农化”的路径是向小城镇、中等城市还是大或特大城市转移,到近年来更显人文关怀的从微观上谈“深层次城市化”的转变。这一转向,可以说也正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入刘老…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老师:你们好,笔者有幸继参加了贵刊20周年刊庆举办的学术演讲会后,又于上月底参加了贵刊组织的“青年学术沙龙”,近日一直有感于“学术共同体何以可能”的话题,特借贵刊一角,略抒己见。平日里,一个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事实就是:学术界实际上是由学者和编辑共同组成的。现在我们谈论学术界时往往把编辑(除非此人同时还是著名学者)排除在外,而实际上,一份重要的学术刊物的偏好往往可能主导或改变学术研究的风向。著名的例子就是,亨利·贝尔创办的《历史综合杂志》直接推动了法国“年鉴学派”的诞生,令西方史学界为之气象一…  相似文献   

10.
《同舟共进》2009,(6):76-76
广东广州陈廷银(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副局长):今年接触到《同舟共进》,恕我寡闻,以前还真不了解贵刊。看了之后,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最感兴趣的是对历史的“揭秘”,特别是我们曾经历过、看到、听到的人和事,虽然慢慢远去,但因不得其解而干心不甘。  相似文献   

11.
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不胜枚举的历史人物都扮演过时代弄潮儿的角色,他们或推动历史前进,或迟滞时代发展,给今人留下广泛的联想和殷鉴。我刊已连续推出4期关于历史人物评价讨论的争鸣文章,其中主要是中国的历史人物。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关于世界各国历史人物评价的争鸣文章,本期率先刊发著名苏联史专家郑异凡先生和著名世界史专家金重远先生的力作,望大家踊跃赐稿。——编者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的全体老师们:大家新年好!过去的一年,您们用辛勤的汗水把那一篇篇富有智慧的文字编辑成册,撒向祖国各地的学子们,使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用您们的聪明才智使《探索与争鸣》走向大江南北,这是您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您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代表广大学子们真诚地对您们说一声:“辛苦了,老师!”岁月已逝,新的征程又至。我想对您们说几句祝福语:祝各位老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祝您们的期刊越办越好,名声越来越大。郑州大学学生姚望敬上。2005年2月9日潘主编:您好。翻开“探索与争鸣”第二期,…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或学生毕业离校之前,总有一当学生要向老师送来明信片、贺卡、笔记本等等,向老师恭贺新喜,祝老师万事如意,以表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培育之恩。以前,学生送来这些“礼品”,我接收的时候只是在口头上表示感谢。而无实在的东西回报学生。后来,我收了学生的明信片、贺卡之后,我也用明信片、贺卡之类的东西写上我的祝愿情、期盼心回赠学生,学生很受感动。多年的经验证明,这样做很有教育意义和鼓励作用。比如,我给何亮同学的贺卡是这样写的:“何亮同学,达尔文研究了20年的时间,才在50岁时发表了《物种起源》;孟德尔…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致《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贵刊每期都发表读者来信,是贵刊能扩大影响、深人人心的好方法。我也冒昧地写一封信,不知能否刊登出来。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东方讲坛”的开播,也在《文汇报》上看到了“东方讲坛”的信息一览表,丰富的内容,使人耳馋心痒。想方设法听了程恩富教授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两场报告,听了潘世伟教授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上海新一轮  相似文献   

15.
评价近代中国的人物和事件不宜因范式、标准的单一而削足适履,根本方法还是依据史实作客观评析。洪秀全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农民领袖,亦不足以划入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行列。《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不仅有重大缺陷,而且太平天国领袖并未视其为纲领。缺乏符合历史潮流的思想理论指导的农民运动和农民战争不可能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北京观察》1999,(2):33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忠实的读者。近日收《北京观察》1999年第一期,恭读了余杰先生《以学生为敌——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一文。反复研读了几遍,为此文击掌叫好的同时亦为贵刊慧眼识珠而深表敬意。我既不懂语文,更不懂命题原则,我在余先生文章启发下,向贵刊反映并衷望贵刊尽快向有关领导呼吁的是:语文高考命题在平时的一些反射现象,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救救孩子们吧!”一、《文摘周报》1998年秋一篇文章说:中学教育现状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就我所知,众多学校的家长会上,校方都严肃、自豪地告诉家长:“我们的教学是瞄准高考。”可否说,素质教育喊得震天价响,实际上是一纸空文。二、假期作业量超常地大:东城某校去年暑假作业情况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科的作业,少则二册,多则三册。按一科两册,每册只按30页计,共为300页。此外还有厚厚一本含各科内容的假期作业。特别是语文作业,还有书法与成语作业;最令人吃惊的是要求学生写一篇社会调查和“八篇世界名著的读后感”。可否问一问:各科的老师自己做这些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孩子们受得了吗?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致:《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今年,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值此之际,贵刊第七期“圆桌会议”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向度”为主题,邀请了有关学者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和法学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足见贵刊坚持面向社会、关注现实、聚焦热点的办刊宗旨。这里,我也想谈点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个革命多年的老同志。我对现  相似文献   

18.
同情的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自开辟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讨论专栏以来,对已刊登的一系列佳作,好评如潮,然也有对某些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同看法,这正反映了当下学术研究具有很大的争鸣空间。此次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讨论,重心在“重新”两个字上,因为世事变迁,风云激荡,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日益复杂且深邃。如果我们还固守在20多年前的评价水平上,又何以体现学术的与时俱进?又何以贯彻“双百方针”?为了进一步深化历史人物评价的讨论,本期推出程念祺先生以崭新视角,对历史人物作人性化评价的文章;华强先生系统梳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再商榷文章,欢迎大家继续赐稿。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贵刊第九期“学术争鸣”栏目发表了袁伟时先生的“回答对新文化运动的三大责难”一文。拜读之后,感慨良多。袁先生以深刻的洞见、敏锐的笔触、史家的良知,厘清了无政府主义、专制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最后明确提出必须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袁先生的文章,其意义不只是对中国近代百年思想启蒙艰难历程的爬梳,更为重要的是其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者,诚如梁启超所言:“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应该做一篇打击“票贩子”的文章我曾随父母多次出行,对“票贩子”十分反感,可又无可奈何;我也曾为媒介中报道的打击“票贩子”的消息欢欣鼓舞,可我又为屡禁不止的“票贩子”的生命力深感惊讶!希望贵刊专门做一篇打击“票贩子”的文章,更深层次地剖析其产生的环境、滋生的土壤,屡禁不绝、屡打还旺的根源。贵刊第二期《打私:中国强势出击彻中时弊,有益人生;《高楼遇火,如何求生?》知识性强,对我们学生很重要,还有《当心“迷魂药”》都是很好的文章。我还有一个建议,评刊表中增添一条“您认为本期最差的文章”如何?(从本期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