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有个故事说:古希腊哲学家弟欧根尼有一天躺在街头晒太阳,国王亚历山大走到他身边,问他有什么需要。他说:"我惟一的需要是,请你走开,别挡住我的阳光。"这是中国的官速们不能理解的。弟先生虽然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但他信仰自由,信仰享受生活。我们缺乏阳光信仰,不乏灰信仰。"灰信仰"解释比较麻烦,用例子说明最简单,比如有为官之人自语:"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信仰拉稀。  相似文献   

2.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斯诺谈到他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他又说看了这三本书:“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了。”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20日20时08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北京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北京教区傅铁山主教因病医治无效,走完了他爱国爱教辛勤奉献的一生。正如《圣经》上所说:“这场好仗,我已打完;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坚持。从今以后,正义的冠冕已为我预备下了。”傅铁山主教圆满地完成了他的信仰之旅,安详地回到了天主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正《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一本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的书。事实上,乔布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是一个性格怪异,充满缺点的人。那又是什么让他一步步迈向成功呢?我觉得信仰、性格很重要。信仰造就伟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乔布斯对禅宗哲学极其的热爱。他在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一个学期就选择了辍学。离开校园之后的他为了寻求精神启示,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印度,并向当  相似文献   

5.
善是一种信仰,行善则是一种坚守。2001年,一则新闻报道令人心痛。济南8岁儿童李强被铁链拴住,关在潮湿阴冷的小屋里没人照看。凄凉的场景令王善永“心里发堵”。那时他刚从部队退伍,来到山东济南市振邦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我当即捐款200元.又发动同事们,你5块,他10块,哪怕1块钱也是一份爱心,就这样凑了1350元。”  相似文献   

6.
我和男朋友是在同一场人才招聘会上认识的.那时他大四.我大三.他学理工,我学文科.但这并没妨碍我对他的狂热。他是我的初恋。认识他不久,我知道他有一个女朋友.是他的高中同学.但那个女孩在外地读书.两人很少有机会见面。因而,他们的关系渐渐地就淡了许多.几乎到了分手的边缘。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是在社会历史问题上开始、并在历史领域里完成的。马克思在他还不是唯物主义者的时候,信仰的是黑格尔的理性史观,物质利益问题被排斥在他的视野之外。是什么问题直接动摇了青年马克思对理性史观的信仰呢?马克思在后来写道:“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  相似文献   

8.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并循着一定的原则进行的。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坚信而不迷信。首先是坚信,毛泽东早年曾接受过孔子思想的教育,也曾接触过一些形色各异的思想流派。但是,自从他青年时代读过《共产党宣言》等论著之后,便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他在1936年接受斯诺的采访时明确说过:“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①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  相似文献   

9.
八月里的一天.上午刚上班.通辽电台新闻中心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我是科区余粮堡镇一街村的村民.叫周淑荣.今天到市里找你们新闻单位.我想反映问题。”起了一个大早。一路奔波,脸晒得红红的,周淑荣顾不上坐。来不及喝水.就着急地打开了话匣子:“我想向你们讲讲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李臣的事.他可真是一个大好人.是一个一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好村官呀.他给村民办的好事实在是太多了,怕记不全我自己写了一个稿子你们看看能不能发表?我和他不是亲属。见面的次数也不多,村里调整土地时他还给我们家少分了一分地.当时我们全家都很生气,觉得他做事不公,对他一直有意见.但后来我看到他为我们全村做的一件件好事,我就想通了,我们全村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支书,是值得我们信任的当家人,”周淑荣机关枪式的一番讲述引发了我们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台声》2011,(11):94-96
他说,自从有了信仰,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惊觉自己的生命原本是首安静的歌。早年凭借流行组合Y.I.Y.0出道,初略风光,却也因此品尝过何为速朽。在一段“疯狂”人生后,他意识到,倘若不学习什么叫放下,或者谦卑,就将继续在低潮徘徊。而徘徊的结果,是丧失歌手的资格。于是,他洗心革面,拎着吉他,开始以自己的步速环游世界。  相似文献   

11.
伯父彭德怀     
彭钢  周海滨 《同舟共进》2012,(11):63-69
"不知有多少人对我说,我的伯伯彭德怀是一场悲剧的主角。这也许是,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弱者,他有着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真理,为国为民,把一切都舍弃了。我总在想伯伯为后人留下了什么呢?"在一篇回忆文章的开头,彭钢少将用饱含深情而又不失理性的笔触写道。彭德怀一生无嗣。1950年,彭钢与伯伯第一次见面,此后,她陪伴伯伯大约生活了15年。在伯伯最为惨淡的岁月里,彭钢成为相伴  相似文献   

12.
三十几年来,我从自己的经历和个人生活的曲折中悟出一条道理:做人要有个正确的信仰。一个人民教师如果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树立起了革命理想,那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自觉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会因自己处于逆境或国家暂时困难、历史上出现  相似文献   

13.
黄毅 《理论月刊》2015,(1):39-45
哈曼是近代非常重要的德国哲学家,是"狂飙突进"运动之父。他的《纪念苏格拉底》对康德为首的启蒙运动理性精神予以了深刻的批判,在那里他对休谟作了一种奇特的诠释。休谟攻击上帝存在的理性根据旨在攻击信仰,而哈曼则把休谟的论证颠倒过来,用以捍卫信仰。对哈曼而言,休谟怀疑论的价值不在于它挑战了信仰,而是它使信仰免于理性的批评。在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圣经的《果壳中的美学》中,哈曼有力地论证了艺术的形而上学地位,他认为唯有艺术,而不是科学、哲学具有洞察实在本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行动指南。韦拔群是广西农民运动领袖,深得各族群众的爱戴。他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全家24人先后有18人为革命牺牲。他生前没留下一分钱、一张照片,牺牲后头颅被敌人残忍割下在东兰、百色、南宁、柳州、梧州等地示众。他把毕生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和对信仰的执着。坚定的信仰源自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韦拔群出生于富裕家庭,衣食无忧。他可以选  相似文献   

15.
正画寄予了我太多的希望,太多梦想,甚至人们最怕消逝的青春……一不止一次地被问,"你的信仰是什么?信佛还是基督?"一时我也茫然失语,想起了古罗马女哲学家希帕提娅。当人们纷纷不得不去选择基督教明哲保身时,她说:"我信仰哲学。"我想我能不能回答:"我信仰艺术呢?"我虽没有如此崇高,但也觉得自己如果不去画,不去做与画画儿相关的事,我真的别无它能,生命对我来说也就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述明 《政策》2009,(11):39-40
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一个人没有信仰,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信仰就失去了希望。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华民族正是由于信仰共产主义,崇尚马列主义,才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崛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环境,要想实现强国的梦想。就必须用共同的信仰凝聚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广大党员干部乃至全民族要坚定不移地信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从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奖,至今已一个世纪了。百年来,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努力张扬格物致知、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尤为杰出。今天,重新弘扬爱因斯坦及其科学精神尤为重要。一宗教视信仰高于一切,禁止对信仰的任何怀疑,而科学的出发点则是怀疑。因为怀疑,所以探索;因为探索,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的儿童时代曾“深深地信仰宗教”,但是这种信仰在他12岁那年就突然中止了。原因如其所言:“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我很快就相信,《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6,(3)
正《我是歌手》已经做到第四季了,洪涛和他的团队所必做的功课之一,便是不断吸取听众的反馈,调整节目方向。洪涛始终觉得《,我是歌手》不仅是一档节目,他想借这个平台唤起大家对音乐的信仰,如节目文案所说——"音乐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活着的状态。音乐无畏,我是歌手。""一直喜欢这个节目,想象自己站在这个舞台上会是什么感觉。感受过之后才知道,比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唱还要紧张。"飞了半个地球来到湖  相似文献   

19.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3,(10):61-61
改革不可废,承诺不可弃。——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德平谈改革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没归结为宗教信仰,而是文化信仰、政治信仰。——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表示,语言、生活习性和信仰是公共外交会遇到的障碍,但他否认了一些外国人士所认为的  相似文献   

20.
认识刘野     
我是在北京的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上认识刘野的,那是1994年。当时他刚从柏林艺术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准备在北京继续发展他的艺术。我当时对他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一个留学生学成回国了。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自信和坚定。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探访一个艺术家时偶然在其家中看见一本香港佳士得中国油画拍卖的目录.上面有一幅油画作品与其他参柏的作品在趣味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在画室里带天使翅膀的裸体小男孩.清新并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我下意识地去看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刘野”这次以艺术家的身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