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晨曦 《学理论》2008,(23):71-71
很多家长也许会诧异于这种说法:可爱的孩子就应当让他独自去旅行。其实让孩子独自去旅行,在培养独立性上,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多欧美儿童教育家都曾强调这种方法的效  相似文献   

2.
郭金一 《学理论》2012,(8):192-194
音乐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3-6岁)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古人所言"礼修外,乐修内"。通过音乐可以提高人内在的修养,培养人的美感,陶冶人的情操,更能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尤其对于幼儿。在幼儿阶段注重对其孩子音乐素养与音乐技能的协同培养,不仅能满足孩子情感体验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表达的需要,也将会为其以后在艺术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但作为家长及教师,我们应该始终将对孩子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至于音乐技能的学习,则应该更多地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  相似文献   

3.
谢慈珍 《学理论》2010,(14):24-25
学龄前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群体的一部分,与留守儿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龄前留守儿童正处于智力心理成长的高峰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基础阶段。由于生活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学龄前留守儿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陷入了心理成长困境。以恩施市石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调查为例,要解决学龄前留守儿童问题的心理成长困境,建议从政府制度安排,教育系统的正确策略和社会组织的援助之手及家庭的关心爱护入手。  相似文献   

4.
杨柳 《各界》2007,(2):9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钢琴的人家越来越多了.许多父母也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弹钢琴,学弹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乐修养,还能从美好高尚的音乐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性情。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练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如何提高练琴效率,在器乐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以下我就自己在练琴当中的一些体会和所学的一些理论心得进行分述,以供大家研究。1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练琴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有趣味的活动;练琴可以获得奋进的快乐”,使学生从…  相似文献   

5.
张璐 《学理论》2012,(29):200-201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沟通,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采取住校生管理模式、志愿者家长模式、互帮互助模式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与学校合作的模式等四种关爱模式,以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健康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娃娃是不是越胖越好?”这个问题日益成为家长和社会经常议论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记者带着这一问题,访问了北京儿童医院等单位的儿科专家、医生。 专家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怎样认识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营养不合理会给孩子,给社会造成怎样的危害。他们说当前儿童营养问题,一方面是营养过多;另一方面又营养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增多以及其它原因,儿童的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对离婚家庭孩子的研究存在三点不足 :忽视影响过程、忽视孩子的主动应变、忽视孩子的主观意义建构。本文重点是引入行动 /互动的社会儿童观 ,从一个独特个案① 入手 ,从孩子的视角建构父母离婚以及随之产生的巨变对其所蕴含的意义 ,探讨孩子所作出的正面和负面应变 ,并对父母离婚影响孩子的过程进行思考。笔者在文章中所持的是行动 /互动的儿童观 ,将未成年的青少年视为有能动和互动能力的主体 ,试图做到“和孩子共同研究” (researchwithchil dren) ,而不只是“研究孩子” (researchon/aboutchildren)。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6,(8)
正根据2015年12月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结果,超过三成的家长没有接受过任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认真学习过儿童相关法律的家长不超过一成,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调查还发现,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七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写作业";部分父母缺乏对孩子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培养。家长在  相似文献   

9.
袁艺红 《学理论》2013,(30):229-230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基础因素,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成绩而轻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体育,在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上有所欠缺;第二,学校教育问题,中国的学校教育没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才能,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就业和工作;第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同样影响着家庭教育,农民工家庭的出现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离婚率的上升使单亲家庭的学生量增加,这都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承担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邱竞楠 《各界》2009,18(11)
一、平等意识 美国人观念里的"人人平等"从生命之初就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体现,即使是小小的婴儿也会获得最充分的尊重.在美国的小学里,孩子受到的教育是一种充分尊重个体平等和独立性的教育.家长也同样尊重孩子,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探索新事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瞭望哨     
《瞭望》1985,(21)
幼儿园外的议论 北京 陈小平 某幼儿园实行改革以来,扩大了招收儿童的名额,不料却遭到了众多家长的非议。其原因是:提高了入托儿童的收费标准,但却降低了儿童饮食标准;幼教人员工作马虎、失职,体罚、训斥孩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最近,一位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过去活泼健康,现在却不愿去幼儿园了。我听后感到愕然。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兴办集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出现在农村教育中不可忽视,针对留守儿童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我只是肤浅地谈了一些想法,以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留守孩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7,(2)
<正>近年来,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备受社会关注,也牵动着民进河北石家庄长安一支部会员的心。支部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始终把关爱流动儿童、促进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作为支部参与公益献爱心的一项特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受到了流动儿童家长和社会的好评。针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出现缺失的情况,支部组织了"走进孩子心灵"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7)
以色列于1973年开始实施天才儿童教育,目前已有一套完善的天才儿童选拔程序和教育项目。以色列教育部设立了天才儿童部,负责选拔天才儿童,并开设了多种天才儿童教育项目,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以培养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发明家。以色列的做法对我国天才儿童的选拔和培养的借鉴意义如下:建立健全天才儿童选拔机制;设立丰富多样的天才儿童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4,(10):28-29
儿童保健的最佳年龄有哪些儿童保健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多好处,那么儿童保健有哪些最佳年龄呢?儿童保健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孩子发育有其关键阶段,某些疾病也有高发期,了解这些规律,把握最佳年龄,乃为父母者的必修课,有助于养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喂养最佳年龄不少孩子患有程度不等的"厌食症",父母为此苦恼不堪,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进食关键期的喂养。所谓进食关键期具体是指出生后5~7个月间,此间若能合理添加水果、蔬菜、蛋黄、米粥等辅食,给其食欲的发展以良性刺激,则可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孩子背负着太多的重压。很多孩子刚会讲话就要背唐诗、学ABC,稍大后,又被送去学书画,练钢琴,接下来的路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家长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做父母的把一切的希望都赌在下一代的身上,而且,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孩子那双稚嫩的肩头能承受得起这千钧重任吗?这简直就有点“风萧萧易水寒”的悲壮了。做父母的对孩子抱有一定的期望值,反映了当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这是一种觉醒和进步。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神童和天才的愿望是很好的,但是,做父母的应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古今中外,神童和天才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的将来都只能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张 《瞭望》1994,(45)
每到过儿童节,各界人士都要给失去父母的孤儿、弃婴送爱心、送温暖;为失学儿童捐款、捐书、捐物,支援“希望工程”;当然,也给更多的幸福儿童举办庆祝节日的活动,大大热闹个几天,但往往忘了或者说忽略了还有不少虽有父母,却因父母卷入“出国潮”,做了“留守儿童”的孩子。 “留守儿童”这个名词是由于有了许多“留守女士”“留守男士”和“留守老人”相应产生的。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在海外,又上学,又打工,难以抚养下一代,不得不交给上一代——祖父母或外公外婆一一来照看。父母一去七八十来年,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的觉悟、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其创新的欲望、兴趣,培养其理想信念、坚定的毅力、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培养其创新的理念、思维、灵感,创新的智慧、方法,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应保证并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19.
<正>击鼓、敲镲、单击、连打,流畅的旋律和精准的节拍,让我们难以置信,演奏的居然是一群双耳失聪的孩子。是谁让这些聋哑儿童有了特异功能?在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带着一探究竟的心理,我们走近江西省鹰潭市民进会员、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创办人曹有红——一位56个聋哑儿童共同的"妈妈"。带女儿走上艰辛的康复之路曹有红的故事还得从2002年年初说起,那时,曹有红发现,已经1岁多的女儿怡劼不仅没有像同龄孩子那样咿呀学语,而且对声音  相似文献   

20.
袁岳 《党政论坛》2011,(16):50-51
我说的玩,有五个层次。一是孩子的玩。孩子就是会玩的人,而家长与老师就是想让孩子变成不玩的乖孩子,~个孩子会玩还能在正规教育里面马虎过得去是最好的,而只会守大人的规矩而不会玩的孩子就成了废孩予,因为玩才是孩子的本质、天分、快乐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