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联营主体(一)现行法律规定的联营主体。现行法律规定的联营主体必须是法人,但并非所有法人都有资格进行联营。这一点不同于一般经济合同。作为一般经济合同主体的法人,既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等,但作为联营合同主体的法人,则只能是取得法人资格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所谓事业单位,指的是从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方面专业活动的单位,如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等。并且,事业单位也只能从事与其业务有关的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经营活动,不得从事与本单位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二)关…  相似文献   

2.
侵占公司合同行为之我见陈维波《人民检察》第3期刊登了《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对案中联营体副总经理马某擅自变更合同主体,给联营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行为,笔者认为是属于经济活动中的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结合本案可以看出,1994年9月联营体...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审判联营案件,必须首先弄清联营案件的性质、法律特征、法律效力、诉讼主体、经济责任、债务承担以及法律政策的适用等问题,而明确联营公司的属性,又是弄清这些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联营合同,是指企业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与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专业户之间,采取一定的法律形式,在经营上的联合,是一种新型合同关系。它具有一般经济合同的基本属性,又有其独创性。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其特点是,联营关系的建立是基于平等主体之间联营各方的意愿和自由协议,联营关系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方的具体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4.
原告A公司诉被告某研究所合作开发合同纠纷一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被告将双方共同开发的技术成果入股联营,违反了不经双方同意不得转让第三人的合同约定,应当撤出股份,并承担违约责任。被告辩称:技术入股不同于技术转让,其行为不构成违约。经庭审调查、质证及法庭辩论,查明:1989年12月,原被告签订了开发高科技通信技术合同。合同约定:合作开发技术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转让该技术。1992年11月,该技术通过鉴定。1993年4月,被告单方以该技术成果入股与另外两家企业成立了通信设备联营…  相似文献   

5.
笔者最近办理了一起加工联营合同的民事申诉案件,发现在司法工作实践中对我国《合同法》第114条关于违约金的规定如何理解和适用,意见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能否同时约定违约金数额和全部损失赔偿,即将违约金作为一种惩罚金列入合同责任条款,审判机关是否支持这种约定  相似文献   

6.
马某的行为应属民事违法行为刘炽,黄永茂《人民检察》第3期所载《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笔者认为:马某的行为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如下:一、联营体与某同铁道处的合同尚未成立,不只有法律效力,在马某与某国铁道处签订合同之前,联营...  相似文献   

7.
<正> 涉外经济合同的主体,是指签订涉外经济合同的当事人,也就是在涉外经济合同中确定的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它是构成涉外经济合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之一,关系到合同是否有效和能否顺利履行的问题,因而有加以明确和重视的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下称《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这就是说涉外经济合同的主体必须有一方是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即中方主体;而另一方是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即外方主体。这是法律对涉外经济合同主体的特殊要求。在有三方以上当事人签订的合同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正在抓紧制定《关于企业横向联合的规定》、《关于发展企业集团公司的规定》。我们认为,围绕横向经济联合体的法律调整,应切实解决以下主要问题。一、经济联合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各种经济联合,都要以合同协议确立联营关系。联营合同是由参加联合的各方为达到共同经济目的而签订的,关于共同投资、联合经营、承担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协议(或联营章程)。联营合同的主体是指签订横向经济联营合同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联营合同主体资格合格的条件,这些单位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必须是从事生产、经营、运输、  相似文献   

9.
马某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诸葛笔者认为,本案中马某利用担任联营体职务之便,侵占该联营体花大笔资金签订的边贸经济合同,私自履行,获取巨额利润的行为,属经济活动中的民事违法行为,而不宜以犯罪论处。首先,从马某行为的本质来分析,马某作为法人型联营体的...  相似文献   

10.
无权处分制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从体系排列上看,该条安排在合同法中合同的效力一章,是合同生效要件的补救。这是一个新的制度,与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一道,完整了我国民商法的合同效力体系。但在理解和执行这一制度上,笔者认为对以下几个问题有必要进行分析和研究。一、该条款能否作反对解释。该条有两个要件,一是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另一是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一个法律效果是该合同有…  相似文献   

11.
无效合作建房合同纠纷的处理审理房屋合建合同纠纷案件,首先应当正确认定房屋合建合同是否成立。从合同主体上看,合建合同的主体应当是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权并依法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人,不具备订立合建合同的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2.
对侵占公司合同行为的分析安钧,程华马某利用职务之便,恶意侵占联营体合同,私自履行获利,严重背离了其职责范围,破坏了联营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扰乱了联营体及社会经济秩序,给联营体造成经济损失,对其应予法律制裁,当无异议。但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3.
《合伙企业法》确立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合伙企业法》修订后我国法律所确认的合伙形式《民法通则》在第二章公民(自然人)中用了专节6个条文(第30条——第35条)规定了个人合伙,又在第三章法人中以联营的名义规定了法人合伙,即合伙型联营(第52条)和合同  相似文献   

14.
联营合同(或协议)属于经济合同的范畴。联营合同中应具备哪些主要条款和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我们在参加常年法律顾问单位的联营谈判和审查签订联营合同的工作中,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公证业务。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重点要从合同的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进行把关。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权利主体,应存在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作为竞业限制合同的义务主体应严格限制在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的范围内。在办理竞业限制合同公证时,对其内容的审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竞业限制的范围,竞业限制的地域,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的补偿,违约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16.
行政合同的特权与法律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合同的特权与法律控制戚建刚李学尧基于现代国家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及公众对行政民主化的期望、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已成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的、日趋增长的现象。行政合同的魅力无非是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它是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民法通则》第52条的规定,合伙型联营合同的当事人仅限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从《民法通则》规定来看,企业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即只有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才可以成为合伙型联营合同的主体,又据《民法通则》的第41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全部外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涉外企业。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  相似文献   

18.
林旭 《中国检察官》2012,(18):56-57
一、基本案情长乐市某液化有限公司等十四个单位,于2002年上半年,以股份的形式签约合同,自行成立联营协会,以统一进货、统一售价。14个单位根据销售量的大小划分股份的多少,共21.8股,每股预交联营协会2万元作为押金。联营之后通过14个单位负责人集体开会,制定了统一  相似文献   

19.
联营,是指参加联合的当事人为实现共同的经济目的,以各自的优势和条件,在自愿的基础上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经济活动形式。联营合同是参加联营各方当事人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及经营活动原则订立的协议。联营合同与其他经济合同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联营合同当事人为了共同的经济目的而共同投资,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合同关系相对稳定,履行期限较长。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审判实践中,审理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纠纷,常遇到技术鉴定问题。此外,一方以技术作为投资的联营合同中,也会因其提供的技术是否合乎合同约定的要求问题发生纠纷。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分清责任,技术鉴定就成了一种必要的和有效的诉讼手段。所谓技术鉴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就某一特定的技术成果或者其他技术问题委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