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0年4月,苏丹成功地进行了全国大选,之后面临着如何避免南方分裂、达尔富尔问题、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西方国家的压力等一系列挑战。由于诸多制约因素,中东政治民主化进程命运多舛。美国等西方国家曾试图按照自己的方式推进中东民主,但却事与愿违。从中东的现实来看,适度权威仍是不可或缺的,有其积极的社会历史意义。必须指出的是,尽管现实发展过程中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中东国家政治发展已经在向政治民主化过渡,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2.
埃及现代化进程中妇女的政治参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泰 《西亚非洲》2007,(2):32-36
20世纪是埃及女权运动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但是,无论从中东地区横向比较,还是从埃及50年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看,埃及妇女的政治参与都处于较低水平。从政治社会文化的视角透视,便可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妇女政治参与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可;妇女的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妇女受教育水平低导致妇女政治参与的缺失,等等。埃及政府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加以解决。妇女的政治参与一方面是现代化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将对埃及的政治民主化乃至社会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建 《西亚非洲》2015,(2):35-57
在中东剧变大潮中,埃及政权两度更迭。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政坛的崛起使以色列对安全环境深感担忧,埃及军方推翻穆尔西政府缓解了以色列的安全之忧。哈马斯试图打破封锁的努力未能取得成功。阿拉伯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形成支持和打压哈马斯的两个对立阵营。巴以问题是中东政治动荡的突出表现,但中东政治动荡的根源绝非仅仅是巴以问题。我们应更多地从中东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寻找造成今日中东政治动荡的根源,不能一成不变地把中东政治动荡全部归咎于巴以问题。实现中东的稳定必须以实现3个层面的和谐为基础:一是中东国家间的和谐相处,二是伊斯兰教派间的和谐相处,三是不同文明间的和谐相处。否则,即便巴以双方就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达成协议,中东地区也难以实现稳定。  相似文献   

4.
《西亚非洲》2015,(2):3
激荡的中东变局已逾4年,震荡不安之波未能在中东大地完全停歇,地区内冲突交织进发,一些主要国家力量在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大变动中此消彼长,中东秩序加速演变。坐拥地区大国的埃及尚无暇顾及纷乱的区内他国,弥合国内社会分裂乃当政者之要务;利比亚徘徊在内战的边缘,陷入两个政府的困境;叙利亚大选虽已落下帷幕,但仍在战争的苦痛中挣扎;也门政局  相似文献   

5.
中东动荡不仅是该地区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而且还深刻反映了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化。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权势的快速转移是诱发中东变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时机上看,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为中东变革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从发展上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拉大了中东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从理念和制度建设上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缺乏机制和制度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中东国家形成了巨大冲击。而正在转变中的国际秩序以及世界权力结构的变化趋势,也必将对未来中东地区秩序重构及各国政治及社会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成为影响中东地区稳定的最大安全隐患,也门局势恶化也折射出中东安全局势混乱的一面,但这些并不反映当前中东局势的全部,很大程度上它是美国战略调整引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重构以及中东变局导致中东局部动荡的延续。从全局看,随着埃及等早期"因变生乱"的转型国家正逐步向"乱后求治"过渡,中东变局总体上出现了逐渐趋稳的迹象。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传统热点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美国调整后的中东战略意图日趋明朗,构建一个由中东主要国家形成的互相制约、相对平衡的地区安全新架构的想法正逐渐浮出水面。未来一段时期,中东局势还将在全球和地区大势下继续盘整,该地区地缘政治关系也将随之继续做适应性调整,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朱锋  王敏 《和平与发展》2012,(1):1-9,71,75,67
2011年,“阿拉伯之春”改变了中东、北非地缘政治生态;美国加速全球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亚太”;全球政治思潮空前激荡,世界仍面临形形色色的恐怖威胁;西方主要经济体表现低迷,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势头放缓。2012年,多个主要国家大选,世界政治版图会以何种方式重建值得关注;欧债危机继续,但在欧盟干预下有可能得到缓解;中东局势将是全球政治最大聚焦场所,未来大国关系因中东局势如何调整是事关全球地缘战略格局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共和党在任者与民主党挑战者之间的"非开放式"竞争。从选情态势看,特朗普谋求连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特殊性共同增加了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从总统政治、政党政治以及政治周期等维度考量,本次大选具有关键节点意义。在当前政治生态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选可能引发的政党轮替未必快速引发美国内外政策大幅度调整。在对华政策上,大选难以改变目前美国"竞争性对华战略"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势力在2011年的中东变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突尼斯到埃及,从利比亚到叙利亚,无不显现着伊斯兰势力的影响。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在大选中获胜,埃及以穆斯林兄弟会为班底组成的自由与正义党在第一轮投票中遥遥领先,摩洛哥国内的伊斯兰势力也效仿土耳其成立了正义与发展党。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问题与美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是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和中东政策调整的产物 ,这次调整既有九一一事件的冲击、新保守主义势力上升等现实因素 ,也有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迁等历史动因。美国虽然在伊拉克顺利地实现了“政权更迭” ,但在伊拉克政治、安全、社会等方面的重建却面临严峻局势 ,这种局面又对美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以伊拉克问题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辩论是今年大选的一个主要议题。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和小布什政府的政策调整不仅对这次大选有直接影响 ,而且影响新一届政府在伊拉克乃至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