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要慎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农村均分的土地制度和灵活而不决绝的土地流转,使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一旦推动积极的土地流转政策,从而使农民进城不再可逆,则可能会以消灭城乡二元结构制造出一个城市内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现状,发现土地在分包的过程和结果中,还存在着许多男女不平等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和政策缺少性别视角,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条款过于笼统,法律救济渠道不畅,并且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为此,建议完善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全员的性别平等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当前各地住房保障政策的改革,本文辨析了经适房的缺陷与成因.基于政策的演化过程通过前后对比发现,经适房政策正在向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严格分类管理的方向改革,影响其政策声誉与执行效果的制度缺陷已逐步得到改善.针对停建经适房转而兴办公租房的观点,本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模糊评价法发现,如果不能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监管手段,采用公租房并不能消除经适房原有的大部分缺陷,除了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和扩大了保障范围之外,甚至有可能恶化住房保障水平.因此迫切需要对当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弊端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征用是关系到成千上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的一项行政行为。当前,随着生产要素的集聚与城市的不断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征用过程中诸如制度设计有失公平、公共利益界定模糊、土地征用正当程序缺失、补偿标准偏低等弊端的大量存在。因此,应尽快对征地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金等乡村主要资源,由于制度缺陷或制度壁垒的原因不断流入城市,而乡村却得不到更多的补充。遏制乡村资源的制度性流失,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并扩散城市资源,实现城乡资源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中国破产程序特殊债权清偿顺位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着手,发现当前破产程序特殊债权清偿顺位存在清偿顺位不明、忽视人身侵权债权、职工劳动债权与担保债权的分配平衡上定位模糊等现实问题,通过借鉴学习外国有关破产程序特殊债权清偿顺位的设置模式,为我国设定更加合理的破产程序特殊债权清偿顺位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土地制度历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础制度。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经历了从革命性变革到不断改革与完善的过程,其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当前土地制度和乡村发展研究具有极其典型的样本意义,对于当前农村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制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曾经发挥过巨大的积极作用,但该制度面临着很多现实局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依照中国国情改造为具有国有化自物权属性的物权,既可以将其自身问题连同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虚置的问题一并解决,又可以摆脱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模糊的困扰,使农民的土地上权利得以精确界定,从而有利于资源的有效率利用,有利于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法》“违法命令不执行”条款规定的“违法命令”应该既包括违法的具体行政命令,也包括违法的抽象行政命令。但是该条款表述中存在的语义模糊,有可能导致执行中的混乱,可借鉴有关国家的规定予以改进;而且“抽象违法命令的不执行”在运行中可能会存在着潜在的困境,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尝试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21,(3):68-75
府际社会建构是影响社会政策扩散的重要机制。按照目标群体社会建构及其利益分配差异,社会政策可以划分为一致政策和不一致政策。基于积分制政策的研究发现,一致政策更多在平行城市间扩散,不一致政策更容易实现垂直扩散。具体而言,基于理性选择,城市政府倾向于将利益分配给优势者和竞争者,在沿袭一致政策中实现政策的工具性扩散。基于对中央意图和地方利益的考量,省级政府的政策选择具有不确定性;中央政府具有配置不一致政策的责任和资源,倾向于重构目标群体和再分配政策利益,给予依赖者政策利益,实现政策价值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愈发凸显其困境。主要表现为土地所有权性质模糊,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权能残缺,土地预期不稳以及流转不畅。解决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困境迫切需要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扎实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并不断建设完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史际春 《团结》2006,(1):38-39
金融风险可以分为个别、局部风险和整体、系统风险两类。当前,我们更应关注如养老基金入市、人民币自由兑换等由国家政策、政府行为等国家行为导致的国家整体金融风险.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对国家整体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管理,是通过立法健全金融领域的法律制度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作为新时期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抓手和工具,有助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剖析入市政策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政策扩散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采取事件史分析法对2005-2019年我国1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内部需求、外部压力和个体动机三个维度剖析入市政策扩散的背后逻辑。研究发现:(1)入市政策扩散在时间特征上符合S形曲线规律,在空间维度上呈现显著的区域与邻近效应;(2)在入市政策扩散过程中影响城市间采纳的因素差异表现为重外部压力、轻内部诉求与个体动机。对此,需要建立健全地方政策创新扩散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交流;需要上级政府发挥好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地方创新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政策扩散过程中的积极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国有企业推行集体协商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6、7月间,笔者对一些国有企业的集体协商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集体协商制度的推行过程、协商的事项、集体合同的条款和企业职工对集体协商制度的评价等。笔者发现,在这些国有企业中,职工对集体协商制度的评价不高。而这些评价所反映出的问题,有其复杂的原因。鉴于本文的篇幅限制,笔者将就集体协商制度的推行过程、在国有企业中推行集体协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一简单的分析,希望通过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发现、完善集体协商制度的政策调整基点。  相似文献   

15.
贫富差距的缩小与土地财政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土地财政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财政使被征地农民没有获得应有的收入,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暴利奠定了制度基础,造就了众多的富豪,为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谋取非法收入提供了条件。当前已经具备了终结土地财政的财政基础。国家已经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国家可以通过完善税法和发行国债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完善政府采购和投资制度以及预防腐败节约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必须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愈发凸显其困境。主要表现为土地所有权性质模糊,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权能残缺,土地预期不稳以及流转不畅。解决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困境迫切需要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扎实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的配套。  相似文献   

17.
王赟隆 《学理论》2011,(35):26-27
当前我国土地腐败问题出现涉案金额大、情节恶劣、屡禁不止的特点,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可以得出我国当前土地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犯罪收益非常高,而犯罪成本,尤其是土地腐败犯罪人被抓获的几率很低,符合经济学理论中的成本收益理论的结论。因此可以考虑从土地制度上入手,变化城市和农村土地的管理和出让制度,降低土地腐败的经济收益,增加土地腐败的犯罪成本,从而遏制我国的土地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职能定位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违背农民意愿和损害农民利益、随意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等问题.为此,应当优化现行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行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违背农民意愿和损害农民利益、随意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等问题。为此,应当优化现行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行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唐敏 《瞭望》2008,(28)
30年改革历程中,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的开发利用造就了世界少有的城镇化、工业化的中国奇迹。可以说,中国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始于、也得益于三十年土地制度的变革。改革开放之初,作为国民生息繁衍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无论是权益还是使用,都存在模糊难解的制度空白。比如,1954年宪法只明文规定荒地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除规定荒地属于全民所有以外,对土地的所有权并无明确规定。尽管1978年以安徽小岗村18个红手印为起点,通过中国农民的智慧和改革决策者们的决心共同凝聚,完成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