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企业财务治理模式的改进与完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卓平 《求索》2007,(9):45-46
文章从财务治理的视角,对我国家族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家族企业财务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试图厘清家族企业财务治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试图改进和完善家族企业财务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借鉴英美国家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引进必然会对股份制企业或公司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为其经济效益的发展奠定科学的管理基础。然而独立董事在我国股份制公司中的实践结果却显示出明显的失效性。文章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相关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国安 《前沿》2011,(1):133-136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稳健和高效运营,无论对实现投资者的利益,还是对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上市公司能否高效运营,关键取决于公司治理。在影响公司治理的众多因素中,资本结构又是影响公司治理完善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资本结构不仅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依据,而且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又会对公司的融资方式乃至资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显然,研究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公司资本结构,从资本结构角度考虑公司治理具有更基础、更本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一个由财务状况正常到逐步恶化的过程,企业财务困境是可预测的,也是值得研究的。国内外对企业财务困境的研究已经形成理论热点。对国内外现有的企业财务困境的模式和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帮助我国企业避免或摆脱财务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运动中,由于董事会及其成员的权力急剧膨胀,董事会事实上已经在公司机关中处于枢纽地位,因此,当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心问题是必须对董事会的权力进行制约。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制约董事会权力的立论依据  公司治理结构,历史上经历了“股东会中心主义”和“董事会中心主义”两个阶段。股东会中心主义,主要存在于早期的公司立法中,其本质是股东(大)会就是公司本身,而董事仅仅是受制于股东(大)会的公司代理而已;“股东会中心主义”的产生与当时公司在整个企业组织形式中数量…  相似文献   

6.
王素娟 《求索》2014,(3):108-113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内部视角,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特征、企业特征三个维度,提取12个因素,系统分析其对高管薪酬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内部因素对高管薪酬结构的确定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公司规模、总资本结构等五个因素是决定高管薪酬结构的最重要因素。董事会规模和公司规模增大,会提高高管风险薪酬的比例;总负债率提高也会增加高管风险薪酬比例;第一大股东比例提高或监事会规模增大,会导致高管风险薪酬比例下降,其他因素对高管薪酬结构的作用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高管薪酬结构激励性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乡村治理时期会对不同的治理主体产生特定的结构性需求。在乡村治理步入现代化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显现出其巨大的基层治理优势。随着乡村事务逐步被纳入体制,基层治理同时遭遇行政内卷、自治乏力,以及行政与自治互为负担的困境。乡村治理亟需一个强有力的治理主体发挥组织村庄社会和回应村民需求的功能。基层党组织因其内含的组织性和政治性制度潜力,可以回应乡村治理实践要求,发挥精英重构与组织赋权、分类治理与分层动员以及政治引领与主动回应的作用。其弥合行政与自治裂缝、达至上下治理耦合的过程,也是在不同治理维度上将自身型塑为新时期乡村治理主体的过程。基层党组织借助其实现体系效应和国家力量在场的优势,获得了不可或缺的主体性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时期,基层党组织将获得更大的治理效能释放空间。  相似文献   

8.
改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灵华 《湖湘论坛》2002,15(1):74-76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上市改制不彻底,股权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在不少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全部由集团公司一家来行使,公司运作实质上呈现为内部人控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形备而实未至。有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问题的比例高达35.5%。一些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长期人员、财务、资产三不分,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对企业发展极为…  相似文献   

9.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已经进入高财务风险时期,发展令人担忧。负债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经营手段,既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有利影响,又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财务风险,采取积极措施,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从而恰当运用负债经营,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利杠杆。  相似文献   

10.
公司的治理结构,内生于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为企业活动基础的产权分配和行使的国家框架所左右,不同的约束就会有不同的最大化选择,因此治理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既定约束的条件下对公司治理的各种可能做出选择,从而明确一些基本而关键的问题。既然是选择,结果就不必是惟一,也不可能惟一,而重要的则是在这一重复性的选择过程中,在把握好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既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仍会出现萎缩现象,产生“生存困境”。因此,积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从多个层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团结、  相似文献   

12.
今年50岁的范永坚,198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梧州市环保监测站、梧州市环保局监督管理科工作,2002年1月起担任环保局综合科科长。 上任不久,范永坚就以服务企业和检查工作为名.主动到梧州市某印染公司。在检查过程中,范永坚对公司领导提出,公司的锅炉烟尘污染大要治理,并说搞治理工程政府会有补贴,公司不用出钱。如此“好事”,企业当然是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革的另类思考: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昌庚 《前沿》2004,(6):54-58
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本文论述了公司治理结构在西方国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以及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和建议。并指出 ,公司治理结构不单纯是公司管理问题 ,还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方向 ,并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出资者的财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媛 《前沿》2004,(12):49-51
出资者是相对于经营者而言的。出资者将资金投入到企业 ,交给经营者经营。出资者与经营者通过委托代理这种形式联系起来 ,形成不同利益的共同体———公司。一方面 ,就出资者而言 ,实现目标需要经营者的通力合作 ;另一方面 ,双方又有不同的利益 :作为委托人的出资者 ,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 ,其目标是个人货币收入和效用的最大化。因而 ,出资者对于经营者不仅要激励 ,还要予以监督与约束。出资者对经营者的监控有多种方法 ,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监控 ,财务控制等。财务控制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财务控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融科技关注度、金融科技公司数量以及金融科技政策支持力度三个维度综合衡量各个省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利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金融科技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具备信息效应、创新效应和治理效应,可以通过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创新投入与产出以及财务稳定性提升股票流动性。其中,金融科技的治理效应和创新效应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在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中显示出更为显著的股票流动性提升作用。因此,应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打造信息透明的资本市场环境,加快信息流动和获取;推进金融科技在公司创新领域的应用,增强公司创新能力;发挥金融科技的财务风险预警作用,提高公司财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基层“微腐败”问题相较于“大腐败”“巨腐败”,更容易发生却很难防治,如果放任不管或治理不力,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当前,“微腐败”治理存在着认知困境、监督困境以及执行困境。在“微腐败”性质及其危害的认知上,出现了认知偏差;在“微腐败”的监督上,存在着监管漏洞;在“微腐败”治理的执行上,治理制度、治理机制与治理方式创新还存在不足。要深化对“微腐败”的认识,不断健全各项制度,抓好“微腐败”治理这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李强 《理论月刊》2002,(6):70-72
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具有本质的区别,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政治、历史、经济、法律、文化等等环境的不同,就形成了英美式、德意式、日本式三种企业集团类型。而企业集团不同类型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可以说是企业资本金制度和社会金融证券体制。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又是三种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形成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不同类型企业集团形成的基础,对我国发展企业集团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制度环境、制度结构、制度安排与公司治理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近年来企业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建立公司治理的制度分析模型发现,公司治理是一套演进的制度体系。公司治理的制度环境是一组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集合,它集中地体现为公司治理价值取向,并对公司治理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公司治理的演进主要表现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谈判,进而形成或者改变具体制度安排。在谈判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谈判能力和对谈判破裂的担心程度决定了制度安排的选择。在一定制度环境下,被选择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形成了公司治理的制度结构。公司治理的运行过程就镶嵌在这一结构之中,并对制度环境和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2010—2018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及二者对公司治理的共同作用机制,可以发现:无论是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履行,都能够显著提高整体的公司治理水平;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互补效应,二者共同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将研究数据扩展至2019年,通过稳健性检验可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战略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受到了挑战。本文在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和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论进步性和存在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公司治理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