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公平观的发展轨迹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从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公平观入手,阐述了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的原则,从而把公平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研究马克思的公平观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和坚持公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地处理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公平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吴丽莎 《学理论》2012,(11):26-27
马克思的国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曲折的演进历程。从马克思经典著作出发,将散见于其中的马克思国家观理论梳理整合,探索马克思科学国家观的形成和发展轨迹,以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国家观并用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有两种社会主义观,即经典社会主义观和现实社会主义观.经典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存在巨大不同,而认清这些不同,有助于我们厘清社会主义建设中认识上的困惑和消解行动上的犹疑,也为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一种理论视角和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亦日益显现乃至激化。学界在探讨诸如此类问题时,大都运用的是西方正义理论,而马克思正义观则较为鲜见。马克思正义观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维度,要求我们在探讨具体的公平正义问题时,必须立足于具体的历史实践和历史阶段,用特定历史时期的相对正义观去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由此可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存在的公平正义问题的研究,应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也应回归到社会主义正义观的视阈内,才能较为合理地解决社会正义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认识新成果,它在社会主义本质观、社会主义制度观、社会主义政治保证观、社会主义战略布局观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观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了我党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然通过一场以社会主义为定向的社会革命,才能在自身的实践进程中实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实践学说有力地贯彻于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实践,为这场社会革命确立了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明了现代世界的本质内涵以及世界历史展开的必然方向,将人民群众及其物质实践活动作为历史主体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获得了科学真理性。从哲学理论的原则高度阐明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质及其与中国道路历史性实践的辩证统一,为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变革与历史性成就确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面临着严峻挑战,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西化、形式化、边缘化、教条化等错误倾向,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接班人培养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观教育,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二是要注重社会主义观教育内容的丰富与鲜活;三是要加强社会主义观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刘小华 《理论探讨》2020,(6):106-1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展现了鲜明的批判特质,它所宣示的立足于现实,对"现在的世界"及"自我"进行"无情的批判"的本质要义,体现了马克思批判观的彻底性和科学性。通过解构来实现建构是马克思批判观的重要使命,从多维辩证的角度进行阐释,在理论彻底中掌握群众并变成物质力量是其实现进路。以资本逻辑的瓦解为基础建构"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不但可以更好地挖掘马克思批判观所蕴含的价值旨归,克服日益蔓延的、滋生悲观怀疑论的泛道德化等错误批判观,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的解放"的理论价值,助推"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把对价值形式的利用纳入公有制的经济体系中,这构成了从马克思到当代的社会主义观具体化的核心线索。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从边缘地带的民主革命对金融资本帝国的局部替代开始的。列宁对社会主义观进行了初步的具体化,社会主义变成了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制度形式。这种制度形式在公有制主导之下对价值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加以利用,即对商品、货币、资本、国家资本主义等加以积极利用。斯大林中断了列宁对社会主义观具体化的逻辑线索,他虽然强调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济交换中利用价值规律的内容,但基本否定了对价值形式及其转化形式的利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但在根据地的实践中,利用了价值、商品、货币、资本等形式服务根据地建设,更在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把对价值形式的利用引入公有制经济自身的运行机制中,使社会主义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并有能力与国际金融资本展开竞争和博弈,从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21世纪,把社会主义引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9)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是科学的自由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在基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并且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了批判地继承与进一步的发展,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观是邓小平自由观的基本立场,社会主义自由是其自由观的核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中央应该科学地运用邓小平思想理论中的自由观,更好地为经济、政治服务,推动社会主义自由与民主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刘玲  陈娟 《学理论》2010,(19):68-70
马克思是在对资本主义公平观的批判的基础上,阐释了其公平观的内容和实质。马克思的公平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其实质内容是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可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公平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奚广庆 《理论视野》2008,(11):12-15
本文结合《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从理论上分析并回答了社会上对中国人民解放之路是否符合《宣言》的种种质疑和困惑,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崭新道路,关键在于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即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指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和两大观点。四个层次即:本质——特征——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从社会功能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从社会结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特征,从社会模式角度,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大观点即“时空观”和“发展观”,从“时空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从“发展观”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马克思的中国观应兼具两个相关的视角:既要考察其中国观与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东方社会理论之间的层次关系,更要梳理它在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这一发展链条中的环节关系。但学界通常是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其实,马克思的中国观与西方思想家的"中华文明停滞"论和"冲击—反应"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源流关系,揭示这种关系对我们正视中国国情及其近代困境,全面理解中国社会革命的性质与道路均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具体道路的辩证关系,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原则性的构想。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其运行,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实践。在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观,影响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8.
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燕 《学理论》2011,(3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包括人的生态利益在内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突出生态建设重点,不断提升人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也形成了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终其一生始终从实践出发,坚持理论由实践赋予生命力、由实践检验和修正。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它表现出来的批判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态度对于人们今天树立和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东方社会道路理论,深刻揭示了他的“世界历史”观与国家开放论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的方法论价值,开掘了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间的内在关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兴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