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问题意识"是中国学者在解决中国现实和理论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价值导向。这种意识的生成和不断深化,成为推动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这种转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20世纪80年代,在认知和研究范式上实现了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转换;第二是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由原初的"外在旁观"转变为以"中国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全面对话;第三阶段是新世纪初期以来,在研究范式上实现了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转变。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与影响,是"改革开放"成功消化吸收外来文化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的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积极意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念指引。2018年中国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所开展的研究,就是遵循着这个专门指示的精神,去追踪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向,阐发出国外马克思主义面对21世纪的人类"大问题"所给出的"新启示"。2019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将会持续推进对21世纪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和大趋势的探讨,深入关注国外社会主义运动和左翼政党的理论和实践动态,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与研究方法的科学反思促使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健康成长,推动21世纪中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政治学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的政治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学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一批优秀成果,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适应坚持和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中国的政治学应当根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在政治学一系列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上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以牢固确立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5.
2018年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适逢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出崭新气象。2018年,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刘基  闫立超 《理论探讨》2012,(2):115-119
全球启蒙话语经历了卢梭、康德、福柯等时代,进入后现代的语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启蒙的进程发生了转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使中国的启蒙进程发生了转向.建党以来,马克思主义启蒙经历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文革、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等阶段.回顾建党以来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历史道路,应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启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90年历程可以分为首尾相接的仍在进行的四个阶段,其中由于每个阶段实践任务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也有所不同。实事求是的成功经验以及乌托邦和实用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分析总结这些经验教训,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还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之所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和归纳了学界近10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认识和探讨:一是从不同内容和角度来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从互动关系、过程和形态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是从不同层面和意义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认真而深刻地反省、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需要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命题的深层意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深入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在国学热、读经热的今天,人们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显得迫切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个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新MEGA(MEGA2)在第一版(MEGA1)基础上的重新考证、编辑出版,从源头上为马克思主义史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客观、详尽的文本、文献资料,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新活力。上个世纪90年代MEGA2及围绕着MEGA2的文本、文献资料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二版的编辑出版以及国外研究文献的陆续翻译引入,MEGA2对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而马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4)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哲学理论界出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教科书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多种理论形态并存的局面。研究和理解这种多元化趋势,重构各种理论形态之间的关系,摆脱彼此拒斥的局面,使之展开对话与交流,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此时代情境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的影响及其对策,更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语境密切相关。20世纪初的中国,动荡起伏、,波澜壮阔,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交织汇集成新的学术生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近些年学界关于20世纪初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能够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原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深入研究,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人.这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出现并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而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程度及取得实际效果的差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划分为了各具特点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定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学术领域,国外学者对“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很早、很多,国内学术界的兴趣自90年代以来也不断增强。但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论,甚至在怎样“中国化”这样的基本定位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5.
曹燕妮 《学理论》2012,(27):3-4
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也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其发展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转型三个阶段,并形成了众多流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历史理论、历史辩证法、意识形态和异化等多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6.
爱德华·伯恩施坦(1850-1932)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颇具争议性的焦点人物。关于"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或重新思考并发展’、‘或修正并叛离’"的理论争论和学术探讨从未停止过,并在历史更迭的不同环境与形势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评判。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界对伯恩施坦及其思想研究的学术史,对于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继续推进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批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全面重创之后,目前已经开始有了某种程度的复兴。一些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学者,不断以各种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着新的诠释、反思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国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之梦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同时"中国梦"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使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提出"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其所指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理论现象。对它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理论方面,也在于实践的、现实的方面。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来说,有重新认识的必要,应有一个总结、反省,在其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