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中国目前的通胀,是由输入型通胀、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结构型通胀,以及由工资推动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复合形成的。这三类通胀的共同特点,都是首先诱发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企业为保住利润水平,以提价方式向市场释放成本上涨压力,归结起来就是成本推进型通胀。中国可能将长期忍受通胀问题既然目前的通胀是由输入、食品价格上涨与工资所推动的成本推进型通  相似文献   

2.
货币超发才是通胀根源《人民日报》2011年7月19日刊登周其仁的文章指出,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类别,不但逻辑上讲不通,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所以,治理通胀的政策指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决而稳妥地收缩货币、增加生产。  相似文献   

3.
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类别,不但逻辑上讲不通,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所以,治理通胀的政策指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决而稳妥地收缩货币、增加生产。治理通胀的货币指向和价格指向,究竟有什么分别呢?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常常通过物价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收紧货币不是万能的,它当然不能解决通胀的深层次问题,但想要抑制通胀不收紧货币却是万万不能的。收紧货币并不直接作用于物价,而是针对资产泡沫,资产价格一旦下行,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都会自然消退。当前调控通胀的重心是收紧货币以抑制资产泡沫由于中国通胀长期性的经济逻辑是:货币→资产→物价,调控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5.
徐连仲 《求知》2010,(2):11-13
<正>通胀预期是社会公众对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担心,它能够影响社会公众现行的经济决策和行为,并对当期和未来价格的实际走势产生影响。本轮通胀预期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国际环境来看,为了共同应对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几乎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方案,尤其是很多经济体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经济中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从国内情况来看,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刺激  相似文献   

6.
健君 《瞭望》2009,(50)
未来的通胀总体而言相对温和;明年物价上行因素大于下行,需要将CPI控制在3%的适度范围针对市场众说纷纭的通胀争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管理通胀预期。这里暗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未来的通胀总体而言相对温和;其二,明年物价上行因素大于下行,需要将CPI控制在3%的适度范围。在未来宏观调控中,管理通胀预期的工作着力点将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事实上,管理通胀预期并非新表述。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首次明确提出了管理好通胀预期。此次在中  相似文献   

7.
高通胀祸害越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的情况表明,高通胀的危害是巨大的;稳定通胀预期、防止高通胀发展丝毫不能放松今年以来,被视为亚洲新的经济奇迹的越南,经济急转直下,多项经济指标亮起红灯,股市崩盘,5月份 CPI 涨幅高达25.2%,第一季度贸易逆差是去年同期的4倍,财政恶化,货币贬值。在外界看来,越南已经显露出金融危机的端倪。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急速上升的通胀开始迅速逆转,2009年始通缩压力已初现。这一变化过程主要在于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由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我国的通胀是不可持续的,其必然会转化为更严重通缩。只有有效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才能保证我国通胀平稳运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与价格波动较大的2004年相比,今年价格上涨多为特殊原因引发的短期现象,近期价格仍会上行,但未来不会出现严重通胀  相似文献   

10.
陈萍 《瞭望》2010,(10)
<正> 对今年两会经济问题报道的关注有5个方面:一是通胀预期问题。经济形势的好转带动了物价上涨,目前,各类农产品、工业生产资料等物资产品很丰富,预计在明年会出现通胀现象,对于通胀的预期政府如何应对。二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城市内的差距明显,城乡之间差距更为明显,现在大面积的城乡改造,中央政策和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胀压力加大,中国稳定价格的一系列临时干预政策,成为全球主动治理通胀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继1996年和2003年之后实施的第三次临时价格干预,前两次分别是治理物价高涨和应对"非典",这次则是为了防止全面通胀。"针对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对部分  相似文献   

12.
张捷 《党政论坛》2011,(10):8-9
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1/3左右,但广义货币M2却与美国相当,这也意味着在通胀过程中,有着更多货币在流通的中国更容易被"掠夺"。通胀下中外的社会差别全球通胀的过程就是全世界资产、资源、财富再分配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崛起和衰落的关键节点——对于这一结果,西方发达国家早在进行巨额负  相似文献   

13.
张玉斌  朱文晖  李华 《学理论》2008,(12):13-16
通胀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认真研究和思考这次通胀的性质和解决思路。本刊发表的《关于当前通货膨胀治理措施的思索》一文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刊期望通过这篇文章进一步引起广大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对通胀问题的重视,通过学术争鸣,力争对这次通胀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认识和把握,进而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学者的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最近关于中国是否已进入高通胀时代的讨论成为热点,多数人认为中国确实已步入高通胀时代,对于这样的判断,笔者并不能完全认同。如果用中国已进入结构性通胀时代来表述中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物价走势似乎更为准确。如果价格指数的上涨是由篮子中所有商品的价格上涨引起,我们可以说经济发生了全面性通货膨胀;如果价格指数上涨是由篮子中某一类或某几类  相似文献   

15.
贺铿 《党政论坛》2010,(8):16-17
通胀预期过度,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首先,通胀预期过度会冲击资本市场。我国银行存款余额高达50万亿元,社会资金十分充足。在过度通胀预期下,人们担心钱不再值钱,恐慌性地把钱投向资本市场,引起股市、房市剧烈波动,资本市场出现混乱。我们现在没有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无疑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无论是来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是国内的通胀压力,都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缕缕阴影。在此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该如何出手?余永定认为.目前中国存在产能过剩和较大通胀压力并存的局面。因此,在执行以反通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注意防止“超调”,货币政策还要提高精确性,要防止造成“误伤”。  相似文献   

17.
健君 《瞭望》2008,(12)
随着CPI数据在2月份达到8.7%的高位,国内消费者心理开始出现微妙变化。有的重点城市的豆油抢购现象,从一个侧面显示出通胀预期在涌动。现在,不论用温和还是过快来描述这场经济"流感",通胀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不仅徘徊在中国而且游荡在全球。这个时刻慌乱和紧张无济于事,摸清通胀"病毒"的源头是首要。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通胀最严重的时刻,毕生致力于货币研究的美国货币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2,(6):4-4
与上一轮有所不同的足,本轮通胀具育全面通胀特性,表现在不仅食品价格上涨较多,而且非食品价格(剔除食品价格之?后的CPI)和核心通胀(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CPl)均创下新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急速上升的通胀开始迅速逆转,2009年始通缩压力已初现.这一变化过程主要在于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由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我国的通胀是不可持续的,其必然会转化为更严重通缩.只有有效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才能保证我国通胀平稳运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通胀预期过度,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首先,通胀预期过度会冲击资本市场。我国银行存款余额高达50万亿元,社会资金十分充足。在过度通胀预期下,人们担心钱不再值钱,恐慌性地把钱投向资本市场,引起股市、房市剧烈波动,资本市场出现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