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粮食补贴的理论与现实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补贴政策是国家重要的惠农政策。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构成及目标,即初步形成了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收入补贴、专项性生产补贴和最低价收购政策相结合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接着认真总结了粮食补贴的基础理论,如粮食产业的基础地位论、粮食产业的弱质论、粮食产业的正外部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实施粮食补贴政策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2.
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04年起,我国全面推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并且在实践中探索出多种做法。总的来说,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好的,但存在着与WTO规则不符、不同地域间补贴标准不尽合理、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农民积极性等问题。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粮食补贴政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建立符合WTO农业协议的补贴方式,构建农业收入支持体系,建立监督机制,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等。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5,(7)
<正>近年来,各地严格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粮食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粮食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一)粮食生产成本上涨较快。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农用柴油价格快速上涨,加大了种植成本。另外,涉农补贴标准偏低,如山西晋北农民以玉米种植为主,而玉米粮种补贴仅10元,粮食直补5元,农资综合补贴55元,  相似文献   

4.
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实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直补等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恢复性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政策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是最低收购价、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措施,单个政策效果显著,但各项政策自成体系,缺乏综合协调,没有形成整体效能。另外,一些地区的直接补贴没有与种粮挂钩,补贴效果打了折扣,不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同时特别需要重视的是,类似于直接补贴的政策措施,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特征,在补贴不能进一步增加的条件下,难以形成提  相似文献   

5.
2011年开始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后,云南实施了包括补贴、耕地、技术发展支持等一系列粮食问题相关政策及其配套措施,保持了粮食生产和供给的稳定。但随着情势的变迁,一些补贴政策的激励作用逐渐弱化、耕地的藏粮能力仍然不足、科技方面的进步已难保证“藏粮于技”、一些新情况没有配套政策加以应对等问题也突出出来。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云南必须完善相关政策,实现粮食生产补贴的合理化,厚植耕地的粮食生产潜力,克服粮食技术支持上的短板,积极应对新情况、提高政策的配套性,使云南粮食生产始终能承担起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地方乡村振兴中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6.
罗富和 《民主》2013,(9):7-8
民进中央2013年对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福建等省进行调研后发现,当前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加快推进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我国有13个粮食主产区,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江西6省为粮食调出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粮食主产区也是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粮食已由长期短缺变成产销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态势;粮食内部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优质品种相对不足,低质粮食销售不畅,库存积压日趋严重,给国家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粮食顺价销售造成极大困难,也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保护种粮食农民的长远利益。由此,国务院决定粮食从2000年新粮上市起,将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东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春小麦和南方早籼稻、江南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是国家利用经济杠杆促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把粮食品种、质量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新尝…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8,(25)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沿革1、统购统销制度时期:1953—1984年,分无补贴时期(1953—1960)、粮食经营费用补贴时期(1961—1978)和粮食经营费用及购销价格倒挂时期(1978—1984)2、粮食统购制度解体:1985年。3、“双轨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2011年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地,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建立比较完善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制度,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治本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在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成效,着重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习文库     
《民主》2004,(8)
中国夏粮增产3%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夏粮总产预计增加25亿公斤左右,增长约3%,扭转了中国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夏粮减产的局面。年初,中央出台了“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1500亿元,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给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农民;中央财政安排数亿元,用于种粮农民的良种补贴。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8,(25)
黑龙江自行负责产销就地加工增值本刊记者解国记、邢路续哈尔滨报道:中央地方粮食事权分开,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的粮食产销负全责———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将这道新的课题,摆在了产区那些抓粮食生产是行家里手、而在收购调销方面以往过多依赖中央的地方官员面前,如何挑...  相似文献   

12.
布鲁塞尔专电 在当今世界上,有几亿人食不果腹,每年却又有数亿吨谷物过剩,而粮食过剩的国家还在为粮食生产提供补贴。这一粮食失衡的现象,给世界经济和贸易构成了严重威胁。4月7日和8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粮食大会上,来自40多个国家和许多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和专家们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粮食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纵观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其所推行的粮食发展政策虽不尽相同,但集中体现了它们几十年解决粮食问题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其中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在比较中外粮食发展政策的基础上,中国的战略对策:一是要确立粮农与政府的双向约束与制衡关系;二是要推进粮食生产的技术变革,转变粮食增长方式;三是要进一步搞活流通体制,完善购销政策;四是要通过建立粮食金融制度和粮食生产者补贴制度等途径提高政府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保护强度。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全国政协围绕着经济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有重点地进行了专题调研,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中不少意见和建议被采纳。 粮食生产不能放松 在经过对江西、福建、黑龙江、吉林、江苏等地的综合考察后,委员们结合全国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1990年,我国农业丰收,粮食总产量达4250多亿公斤,令人欢欣鼓舞。对此,委员们提醒不可盲目乐观。因为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基本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5.
尽快启动《农业补贴条例》的立法工作,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补贴政策制度化、法制化农业补贴政策是“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当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规定在5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同时取消除烟叶以外的所有特产税;同时,对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  相似文献   

16.
景博 《瞭望》1995,(28)
近几年来,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粮食生产滑坡,导致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过猛,而产粮大省黑龙江的粮食生产,却连年增产,不断迈出新步伐。1994年粮食产量达到257.85亿公斤,创造历史最高水平,比丰收年景的1990年增产50多亿公斤,增幅之大,前所未有。今年,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2亿亩.比去年增加30万亩,投资增加,农民积极性高,为夺取新的增产奠定了基础。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呈现的这种新气象令人鼓舞,表明了这个产粮大省发展思路上的新觉醒。  相似文献   

17.
在辽阔而秀美的松嫩大平原上,活跃着我国农垦战线上的一支劲旅,黑龙江嫩江垦区近年来加大改革步伐,不断探索市场经济下国有农业企业发展壮大的路子,发掘垦区规模经济的新优势,在构造大农业格局、推进集团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方面实现了突破。记者在走访黑龙江嫩江农场管理局局长董林生时,他断言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嫩江垦区还将取得更大成果。  相似文献   

18.
张迁 《瞭望》2004,(21)
在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研究决定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是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以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这是中央政府以市场机制保障农民增收的新努力。 此次全面推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推行粮食流通市场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二是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相似文献   

19.
粮食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粮食生产总量虽然已居世界首位,但粮食生产相对分散,粮食商品率仍然很低。粮食生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的粮食流通要起到促进生产和引导消费的作用,必须对粮食市场进行必要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正##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中南部,东临乌苏里江,西至倭肯河畔,南靠完达山,北涉松花江、挠力河,辖地9650平方公里,管辖12个农场。红兴隆开发建设65年来,从昔日的荒无人烟到今朝的繁华,承载了几代的拼搏与梦想,饱蘸了无数复转官兵、知识青年、支边青年拓荒者的青春与热血,白山黑水间刻写下激昂豪越的拓荒记忆。现已成为北大荒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源地、黑龙江垦区红色根据地、国家重要商品粮食基地,粮食总产达到82.6亿斤。"十二五"以来,以"北大荒文化建设示范区"为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