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政报》2007,(3):1-1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的一段话,也是温总理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的主题。政府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义务,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责任。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真正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劳动保障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崔力夫在吉林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通报了2008年吉林省劳动保障工作情况。2008年初,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向社会承诺的十项劳动保障民生实事,尤其是吉林省政府确定的3项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的民生实事如期落实,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一些最切身、最关心的劳动保障利益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劳动保障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3.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要紧紧抓住当前改善民生的机遇期,充分发挥财政支撑引导保障作用,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民生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国家政策的层面首先提出民生概念以来,民生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实践层面来看,各级政府亦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生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5.
构建以民生为导向的现代警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警务机制是以民生至上为核心,以服务和保障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构建民生警务机制,要实现警务活动社区化、警务手段信息化、警务行为规范化、警务管理人本化,保障民安,维护民权,服务大局。  相似文献   

6.
陈百强 《山西政报》2010,(23):72-7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部署“十二五”规划时,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和重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可以说,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就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7.
解决民生问题,密切警民关系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工作的根基,是公安工作不变的主题。基层公安机关要充分认清保障民生的意义和当前公安工作与保障民生存在的距离,切实从尊重民权、保障民生、集中民智、赢得民心等方面着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新期待、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恽淇丞  刘丽华  解航 《群众》2008,(4):42-43
近年来,常州市坚持把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战略高度来看待。作为全局工作来推进。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问题,先后实施了“慈善常州”、公交优先、“五房”住房保障、公园免费敞开、菜市场改造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民生实事,形成了民生工作“十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4,(8):57-57
白利寅在《理论探索》2014年第1期撰文认为,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和规范国家职能履行这两个层面为民生建设提供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合理分配民生资源;落实民生权利救济,依靠法治途径化解社会矛盾;以法治思维创新建设方式;强化权力监督,保障民生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2月18日,县委书记魏东深入劳动保障部门调研。魏东书记走访了劳动保障各经办窗口,听取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了劳动保障部门在“服务企业用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促就业、保民生、保稳定”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魏书记强调,年终岁末,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劳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民生,关系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谢晓军 《群众》2023,(9):45-4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作为肩负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重要职责的民生职能部门,推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民政部门责无旁贷。迈进新征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牢记嘱托、  相似文献   

12.
刘超 《江西政报》2007,(12):48-48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13.
“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  相似文献   

14.
何忠 《广东民政》2010,(3):23-24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低保救助是国家为特困家庭构筑的生活保障“安全网”,是保障贫困家庭基本生活的民生政策。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低保救助工作,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及时调整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目前,全市低保救助对象为22.9万人,基本实现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梅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树立“民生为重”和“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杨柔坚  杨成功 《群众》2011,(12):82-8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要保障社会健康。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核心就是要重视民生、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可以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当好坚强卫士。  相似文献   

16.
赵兴友 《群众》2014,(2):66-6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指向。近年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务实创新,提出全面实施就业、文化、健康、  相似文献   

17.
钱伯华 《群众》2011,(2):60-6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明确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而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四个注重”中“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占其二;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又进一步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时代主人》2007,(10):1-1
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是核心。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首要内容。正所谓“民生所指,国运所系”也。  相似文献   

19.
刘洪 《广东民政》2008,(11):12-15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将保障民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社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而给以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为着力点的民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民政工作承担着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依法履行“改善民生,落实民权,促进民利”职能,全面提升民政事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