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巍巍六盘山     
谢斌 《共产党人》2014,(10):49-50
正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是我从小就背得很熟的一首诗。当时少不更事,对诗、词的概念是模糊的,但会背诵许多毛主席的诗。从诗的时代背景介绍中知道这首诗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所写的一首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表达革命必胜信念的诗篇,也知道六盘山是我们宁夏境内的一座名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我感觉,它和井冈山、延安一样,都是革命圣地。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是崇尚英雄  相似文献   

2.
正记者:石主任,您好!值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您的新著《红军长征热点面对面》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无疑为这次纪念活动献上了一份厚重礼物。那么,能否请您谈一谈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大意义?石仲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是党的90多年波澜壮阔历史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感人的篇章。今天纪念长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长征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远征",是中华民族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部巨著;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情怀。长征,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共产党,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经过80年的岁月淘洗,长征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集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创作的重要诗词之一。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及地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1957年《诗刊》首次公开发表这首诗时并未注明写作时间及地点,现在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上都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地点没有交待。笔者经过考证后认为,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为1935年9月,地点很可能是在现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境内的旋窝村。  相似文献   

5.
吴旗三章     
吴起镇(今吴旗县城),这个传说为纪念古代军事家吴起而命名的陕北小镇,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经过二万五千里远征,终于来到了这个小镇。从此,吴起镇成了红军长征胜利的象征,也成了长征诗人反复吟咏的地方。林伯渠《初抵吴旗镇》中写道:一年胜利达吴旗,陕北风光慰所思。大好山河耐实践,不倦鞍马证心期。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诗。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关坦荡已无岐。林老的这首诗,是红军对长征历史的回顾与展望。经过一年之久的艰苦转战,红军战士纵横驰骋,转战祖国半壁山河,历尽人类史上罕遇的艰难困苦,它充分表明了红军指战员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向往和忠贞。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坚持了遵义会议的正确方向,坚持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林老以诗人的激情,赞扬了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和伟大  相似文献   

6.
70年前,为了挽救革命的危机,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那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没有它;中国革命不会取得胜利,新中国也不会诞生。而那些在长征中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艰苦战斗的老红军们,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在天津市,还有22名老红军健在。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市委老干部局的有关同志和本刊记者对这些老红军进行了走访。倾听他们追忆那动人的长征故事。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纪念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浓缩了革命前辈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抚今追昔,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纪念先烈,重温历史,感召未来,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激励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本刊特辟专栏,展现红军长征中最动人的故事,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8.
正10月17日上午,四川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大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大会。王东明发表讲话指出,四川这方红色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英勇人民,与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紧密相联,四川是红军长征路程和时间最长、经过地域最广、自然环境最险恶、党中央召开重要会议最多、开展民族工作成效最显著的省份,英雄的四川人民为夺取长征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一共创作8首诗词,其中《念奴娇·昆仑》和《七律·长征》两首诗词是在甘肃境内创作的. 一、除《七律·长征》外,《念奴娇·昆仑》也是在甘肃创作的 《七律·长征》一诗,因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句,其诞生地在甘肃境内已经没有多少争议了,争议的只是具体时间和地点.有学者认为,毛泽东从进入甘肃、到北上到达吴起镇只撰写了3首诗,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彭德怀》.  相似文献   

10.
李安葆  程安辉 《湘潮》2005,(10):13-14
毛泽东常以诗词反映革命斗争实践,表达自己的情思。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在长征时期写的诗词更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长征:毛泽东诗词创作的高产期从毛泽东现已公开发表的67首诗词中,以红军长征时期的1935年和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创作的诗词为最多,每年各写诗词达8首。若将长征前夕写的《清平乐·会昌》和长征后期写的《沁园春·雪》算在内,则长征时期写的诗词多达10首。那么,长征时期就成为毛泽东诗词创作最多的时期。为什么毛泽东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特别多呢?这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密切相…  相似文献   

11.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经参加过长征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时,创作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长诗。随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总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4位作曲家选择了其中的10首诗谱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06,(6):11-1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奇迹。“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为纪念这一伟大壮举.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中弘扬长征精神,中共天津市委老干部局、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决定联合举办“辉煌征程——寻访在津老红军”活动。活动期间,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和本刊记者将走访我市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听他们讲述动人的故事。本刊从第七期开始陆续刊登,欢迎广大读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长征:红军的奇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征,是一首诗,一首悲壮的史诗. 长征,是一曲歌,一曲英雄的赞歌. 长征,是一个奇迹,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 中国工农红军近20万将士,是70年前长征奇迹的创造者. 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长征,去领略一下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奇迹吧!  相似文献   

14.
但凡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她们在长征中的切身经历,各自都有一页与众不同的长征史,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险记,都有一首难以忘怀的抒情诗,都有一支生命与爱的进行曲,这史,这记,这诗,这曲,如同诸多乐器合奏而成的伟大长汀交响乐,长久不息的红色经典之歌。蹇先任、蹇先佛姐妹在长征中的故事,以及她们胜利抵达陕北的艰辛经历,就是一支独具特色并富有传奇色彩的长征进行曲!  相似文献   

15.
冯亦同 《世纪风采》2007,(2):23-24,25,26
“远看一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要过,要过,这就过!李觉送行蛮不错,你在对面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陈靖:《过乌江》 这是1935年2月红军长征路上强渡乌江天险时,一个年仅十七岁的红小鬼创作的一首宣传鼓动诗。该诗曾经传遍军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诗里提到的“鸭池河”系乌江上游的别称,为红军“送行”的李觉是国民党军纵队司令。豪迈的诗句生动地表现了长征英雄们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辛辣地嘲笑了敌人“围追堵截”的失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播放的纪录片《长征文学风采录》中,还介绍过这个不朽的经典之作和它的创作者——已故著名军旅诗人、小说和电影《金沙江畔》的作者,解放后曾任华北特种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委的陈靖将军。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到了西北地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却认为中央红军已经“力竭心疲,精锐尽失,歼灭自在意中”.在革命队伍内部,有些人看到红军人数锐减(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时只剩7000余人),也出现了悲观情绪.张国焘更是竭力散布“中央红军失败了”、“估计长征是失败”的悲观论调,妄图动摇军心.因此,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回顾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肯定长征的伟大成绩,总结长(?)的历史意义,就成为教育干部、鼓舞红军指战员继续前进、开拓新局面的一项迫切任务.毛泽东到达陕北后不久,在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批判了张国焘的悲观论调,阐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而且,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对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艺术的概括.广大红军指战员也以喜悦的心情回顾长征的光辉历程,采用各种方式庆祝长征的伟大胜利,借以教育、鼓舞自己和人民群众.当时,以歌曲这一艺术形式总结长征战斗历程的,当推陆定一、贾拓夫合写的《长征歌》和萧向荣写的《长征曲》.这两首长征之歌在根据地军民中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06,(1):60-61
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从第1期起.推出“画说长征”.力图既向广大读者传达缸军长征的历史沧桑感和悲壮感.又反映长征沿途人民在新的长征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黎平会议是红軍长征途中召开的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大型主重举行,拉开了我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贴近”的要求,撰写精彩的报道,弘扬长和优良作风,展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命老区的干部群众、展现贵州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留下了沉甸甸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是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依靠广大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时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进行的英勇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长征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200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2006年是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宣传,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红军长征专题研究"专栏,欢迎全国党史工作、理论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