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母亲的诉求 这个案件已经审结近一年了,可是案件中那位渴望子女探望的母亲始终让我难忘。  相似文献   

2.
发现真实是诉讼的真谛。对抗制是英美法系发现案件真实的最佳选择,却也可能歪曲案件的真相。法庭之友有利于矫正对抗制的弊端,帮助法官发现案件真实,实现司法正义,已成为对抗制并蒂难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庭之友极大地扩充了法官发现案件真实的制度空间,同时,法庭之友与特定的证据制度的结合又可能阻碍案件真实的发现。法庭之友就是在与真实发现的扩充与限制中发展与兴盛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梅  陈靖宇 《法制与社会》2011,(29):46+50-46,50
刑事辩护制度与纠问式诉讼制度对案件真实的发现各有利弊。客观真实是无法绝对达到的,所以无法通过与客观真实的对照分析刑事辩护制度是否比其他制度更有利于发现真实。刑事辩护制度与真实发现之间的关系不在于前者是否更有利于后者,而在于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一个进路:在保护人类尊严和保障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4.
一起特大盗窃案件,一群机智果敢的办案干警。一只自作聪明的“偷油老鼠”。贪欲使“老鼠”坠入囚笼,其最终逃不过“猫”的正义之爪。  相似文献   

5.
这起状告女儿“常回家看看”的案子,实属全国首例。由于当事人起诉时恰逢“老年法草案”提出要把“常回家看看”纳入法律规定,所以这起案件一公布,马上引起社会巨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11):27-27
刘翔又飞起来了。13秒07的速度,与当年的12秒91仅差了0.16秒,却横亘了7个春秋。伤病、退赛、哭泣、花边新闻……这7年,无论对于刘翔本人,还是对于我们,都显得过于拖泥带水。但没关系,他终于回来了。坦白地说,我曾经很是“放弃”了刘翔一把——像许多戴着“世俗”有色眼镜的人一样,  相似文献   

7.
2011年7月1日,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正式运营。看到各大报刊呼声、赞声一片,我却开始为出行担心了——“被高铁”时代来了.  相似文献   

8.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那么在诉讼中我们应该以什么事实为依据,我们是否需要发现案件的真实,需要发现的是什么真实?本文就民事诉讼中的案件事实,客观真实,法律真实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并认为在民事诉讼中,我们需要发现真实,我们需要发现的是建立在客观真实基础上的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9.
●市民认为,经营者对自己上架产品做相应的检测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专家指出,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超市的检测责任,会引发一些不够客观真实的后果近日,在媒体曝光的染色馒头事件中,所涉超市对染色馒头的一路绿灯、未进行认真检测引起社会质疑。针对染色馒头事件,涉及到的联华公司近日作出回应称,为了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20日上午,当我敲下法槌、宣布判决生效的瞬间,窗外一缕明媚的阳光照进我的视野。 顺着阳光,我希望能从原告刘思源脸上看到哪怕一丝的愧疚。遗憾的是,刘思源的脸上只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沮丧。  相似文献   

11.
史立梅 《法学论坛》2006,21(6):42-47
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真实的属性、真实的标准和真实的认可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它们分别从主客体间性、主体性以及主体间性的角度揭示了真实的不同面目。诉讼真实也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混淆,学界的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正是由此而起的。真实的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说明,任何证明标准的设定都不能确保裁判者的主观认识必然符合客观事实真相,只有通过加强程序建设,才能使裁判者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并因此而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最早得知“天价过路费案”,是在一周前的《京华日报》上。 虽然已习惯了一目十行地阅读海量新闻,可是这则几百字的小消息却让我睁大双眼看了双看——没错啊,8个月逃过路费高达36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县财政局股长鲸吞近亿元潜逃、铁道部长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四任落马者使省交通厅长成高危职位……近年事涉公务员群体的腐败案件屡有报道,一方面,显示了中央高层反腐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期贪腐案件多发的新特点。公务员是领取国家俸禄、效忠国家利益和为公民服务的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外展示着国家的形象,对内受到国民的监督。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们往往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受到更多的制约与限制。外国公务员有哪些"清规戒律"?  相似文献   

14.
乳业"洗牌"     
给孩子喝什么样的奶粉,在当下的中国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身边的年轻妈妈对国内乳业的“风吹草动”一直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每当“圣元激素奶”和“蒙牛损害伊利商誉”这类事件发生,她们都会陷入惊恐之中。  相似文献   

15.
刘秀品 《检察风云》2011,(12):38-38
这事儿真有点黑色幽默——连续三个"一把手"都遭到一个副职的"欺侮",而且不是被欺侮一年两年,是十好几年。他们遭欺侮的时间竟比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欺压中国人民的时间还长!我的天王爷!这不是笔者故弄玄虚,有事实为证。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城乡住房建设局原副局长李志强,横行霸道,不是住建局的"一把手"却充当单位的"一把手",没经过"一把手"的同意,也没经过局务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证明标准研究中的模糊视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真实论与客观真实论的学术争议,使法学研究长期忽视的认识论受到关注。法律真实论从一开始就没有呈现出清晰的面貌,但它渲染的某些观点对司法者追求案件真相的内在动力产生了消解作用,这种消解作用主要是由它在能否发现客观真实和应否发现客观真实两大问题上提出的与客观真实论的不同见解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客观真实与内心确信——谈我国诉讼证明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真实与内心确信是诉讼证明的两个标准 ,我国诉讼法的规定是应达到客观真实 ,诉讼实践中凡是达到此标准的即可依法对案件作出处理 ,未达此标准的只能另作处理。  相似文献   

18.
《杀死马拉》,是我不久前看到的一篇历史故事。 马拉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革命委员会的头领,他面目丑陋、嗜血成性。在他的授意下,成千上万的人不经审判而被处死;他却因此成为成千上万革命群众的偶像,享有尊崇的地位和革命的威望。  相似文献   

19.
对“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质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论是刑事实体法律规范还是刑事程序法律规范都不具有判定案件事实是否真实的功能。“法律真实”所陈述的基本内容与判定证据是否充分的标准重复 ,所以“法律真实”证明标准是不能成立的 ,“法律真实”这个概念是一个伪概念。“客观真实”标准是判定证据是否真实和是否充分的有机统一 ,对传统“客观真实说”作一些必要的限定之后 ,客观真实标准仍然是刑事诉讼证明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研究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 ,必须考察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司法证明的目的可以带有一定的理想性 ,但司法证明的标准必须具有现实性。司法证明的目的在各种案件中都应该是统一的 ,司法证明的标准则可以根据案件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司法证明的目的是客观真实 ,司法证明的标准是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